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以红花标记杂交棉鲁05H9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缓控释肥对其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鲁05H9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生育进程稳定,施缓控释肥四桃比例更为合理,伏桃和早秋桃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密度增大,总产量提高,群体铃数也增加,但单株铃数和平均铃重降低,密度对单株铃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缓控释肥可以提高平均铃重,同时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密度和施肥方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产量最高的4.2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每公顷可以增收472元。因此,综合经济及环保效益,鲁05H9在黄河流域棉区可以结合较高密度和缓控释肥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蒜-棉”套作下研究了不同密度(1.80万、2.55万、3.30万株/hm^2)与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05H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下常规整枝处理的产量高于简化整枝处理,以3.30万株/bm。产量最高,籽棉与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866.5kg/hm^2和1945.0kg/hm2;简化整枝下以2.55万彬hm2产量相对较高,但仍比同密度下的常规整枝处理显著减产。说明鲁05H9在高肥水“蒜一棉”套作下不宜保留叶枝,应进行常规整枝栽培管理,且种植密度不宜低于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玉米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农村的劳力情况和放用肥料利用率低状况,试验筛选出适合玉米生产上使用方便的缓控释肥,目的是节省施肥用工和提高肥效利用率.结果表明:缓控释肥能节省人工、肥料成本,更有效地利用养分,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6个缓控释肥中金正控释肥(NPK-20-6-9)经济效益最佳,氯环掺混肥(20-5-10)经济效益最差;对于大展复混肥(14-5-10)、雷力复混肥(15-10-15)、氯环掺混肥(20-5-10)、金正控释肥(18-8-16)来说600 kg/hm2施肥水平比450 kg/hm2效益高,但是其最佳施肥量有待进一步探讨;对于氯环掺混肥(16-4-0)、金正控释肥(NPK-20-6-9)来说450 kg/hm2施肥水平比600kg/hm2效益高.大田生产上推荐使用雷力复混肥(15-10-15)施肥水平为600 kg/hm2以上,金正控释肥(NPK-20-6-9)施肥水平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料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菜生产上开展缓控释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肥、配方施肥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440、430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78%、19.33%。肥料的农学效率缓控释肥>配方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分别为4.92、4.58、3.55,缓控释肥和配方施肥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纯收益1 283、1 915元/hm2。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缓控释肥在油菜上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迪卡51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缓控释肥和常规肥对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和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有效延长夏玉米花后灌浆时间。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也增加。和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的夏玉米产量有所增加,却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夏玉米迪卡517在洞庭湖夏玉米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施肥方式可以采用控释肥或者缓释肥750 kg/hm~2,可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进行早稻施用缓控释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较习惯性施肥增产稻谷720 kg/hm2,增产幅度为9.7%,纯效益增加1 195.5元/hm2。施用红四方缓控释肥较配方施肥(45%玉露牌配方肥+尿素)增产150 kg/hm2,增产幅度1.9%,纯效益增加273.75元/hm2,增产、增效不明显,但实现了一袋子肥,一次施用,符合农民施肥习惯,可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7.
缓控释掺混肥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行玉米施缓控释掺混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掺混肥玉米产量达到8 931.0 kg/hm2,较常规施肥(8 094.0 kg/hm2)增产837.0 kg/hm2,增加经济效益979.2元/hm2,缓控释掺混肥宜在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低产田进行多种蔬菜施用有机无机缓控释肥试验,研究其对蔬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效果好的施用水平进行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无机缓控释肥600 kg/hm2增产增效最好,叶用芥菜、生菜、小芥菜、冬菜、长叶生菜分别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18255、19 725、13 470、9 480、10 320元/hm2。因此,有机无机缓控释肥的施用量以600 kg/hm2为好。  相似文献   

9.
金正大缓控释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进行金正大缓控释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小麦产量最低,为8502.25kg/hm2,较配方施肥处理减产103.45kg/hm2,减产率1.2%,较习惯施肥处理减产458.77kg/hm2,减产率5.1%,经济效益也以金正大缓控释肥处理最低,为14979.5元/hm2,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氮的施用量予以调整,已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对照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率为37.95%、增收4 434元/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增产率为3.88%、增收478元/hm2;而且减少了追肥次数,减轻了劳动强度,可节省追肥用工成本150元/hm2。缓控释肥处理肥料的农学效率分别比配方施肥处理及习惯施肥处理提高2.75kg/kg、3.35kg/kg。  相似文献   

11.
棉花基肥对行分层深施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斗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肥料的对行深施。方法 采用样机田间试验。结果 平均施肥量为21.4 kg/667 m2,变异系数为4.0%,施肥量比较稳定。肥料分层深施效果方面,深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9.8 cm,浅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2.5 cm,可以有效满足实际生产作业。结论 该机主要由开沟分层施肥装置、覆土装置、排肥装置、限深行走轮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和覆土作业。  相似文献   

12.
棉田高效种植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松浩  黄昭瑜  王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83-9484
用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棉花+辣椒—包菜三熟种植模式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肥量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期施肥比一次性作为基肥施入能获得更高产量,同时可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剖析山西省县域棉花种植格局,探讨棉花生产施肥技术,旨在为山西棉花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山西统计年鉴》数据库为依据,结合中国知网历年发表论文,分析山西县域棉花种植现状.研究表明:山西省耕地面积在2010年以后基本稳定,但棉花种植面积整体呈大幅下降趋势,到2017年仅有2.87×103 ...  相似文献   

14.
以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为试验处理,膜下沟灌(FP)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26 d~55 d, FG+H处理明显提高了20 cm处地温;定植后118 d~154 d,5 cm、10 cm、15 cm、20 cm、25 cm处地温均低于FP。FG+H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提高,是FP的2.2倍。FG+H处理可明显降低0~60 cm土壤硬度,而对土壤容重无明显影响。FG+H处理0~20 cm土壤全氮、有效P、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FP分别提高18.4%、47.6%、34.9%和20.9%,且明显降低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FG+H处理相对FP有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化的趋势。FG+H处理番茄采收期相对FP推迟约10 d左右,但FG+H处理番茄总产量相对FP提高了19.9%。本研究结果表明,FG+H处理不仅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理化性状,而且番茄产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江苏省沙土、高沙土及周边生态条件相近地区花生新品种泰花9号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7种栽培密度、7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泰花9号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密度和施肥量对泰花9号产量、株高、侧枝长、分枝数、有效果数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泰花9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65 000穴/hm~2;施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450.0~600.0 kg/hm~2,同时配以75.0~112.5 kg/hm~2尿素作基肥较好。  相似文献   

16.
桃源县棉花专用配方肥的配方设计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制定县域内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专用肥配方是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环节之一。棉花需肥量大,施肥次数多,生产实际中过量施肥的问题尤为突出。研制和推广应用棉花专用配方肥,能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棉农增产增效。依托桃源县2005-2008三年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桃源县棉地土壤养分特点、棉花需肥规律及主要施肥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桃源县棉花专用配方肥的配方设计原理:氮素管理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钾采用丰缺指标法,提出了棉花专用肥配方。桃源县推荐的棉花区域肥料配方2个:20-9-16和18-11-16,分别适用于平原潮土棉地与丘陵红壤棉地。桃源县棉花专用肥20-9-16的应用和示范效果表明,与习惯施肥比较,平均每公顷节本增收1494.0-3780.0元,适合在我县棉花生产上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不还田(S0)与秸秆还田(S1)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氮磷钾化肥(F1)、施有机肥(F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F3))为副区,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包括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明确了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棉花根系生物量对秸秆还田和施肥措施的响应。【结果】(1)秸秆还田和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净矿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肥处理间各指标的变化不同,但秸秆还田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盛花期均有最大速率;(2)秸秆还田和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但秸秆还田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收获期;(3)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棉花根冠比,对根系生物量、细根/粗根比影响不显著,施肥显著增加了根冠比、根系生物量及细根生物量,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硝态氮、铵态氮和可吸出无机氮含量以及根系生物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有最大的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硝态氮和可吸出无机氮含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也有最大的根系生物量和粗根细根比。【结论】秸秆还田和施肥有利于促进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根系生长及生物量产生影响。在干旱区实施秸秆还田,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有利于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碳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棉花对盐分及离子的运移的作用关系,分析滴灌棉田盐分的运移规律和影响机制。【方法】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对小区内盐渍化土壤进行混匀,设置种植棉花与未种植棉花试验处理,研究棉田土壤盐分离子的运移特征。【结果】灌溉使得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阴、阳离子含量明显下降,在40~60 cm土层浓度增加形成离子聚集区。棉花种植过程对0~30 cm土层土壤总盐分、阴阳离子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为显著是10~20 cm土层的总盐分、Cl-和SO42-离子的含量,减缓了其运移过程,对其他离子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结论】棉花种植过程显著影响土壤10~20 cm土层的总盐分、Cl-和SO42-离子向下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