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泰山四叶参不同品种产量与9个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子间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得出各个影响因子的关联序,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单根重根粗根长茎粗叶片数生育期株高多糖含量抗病性;主要气象因子的关联序为: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10cm地温5 cm地温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泰山四叶参不同品种种子性状及发芽特性。特采用国家规定的农作物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泰山四叶参不同品种千粒重有一定差别。在温度20℃~25℃条件下,泰山四叶参种子在第3天开始萌发,发芽高峰集中在第6天和第7天,品种之间萌发趋势相同;杂交种发芽率为95.64%,常规品种发芽率在80%以上。由此得出,泰山四叶参不同品种之间种子性状及发芽率不同,杂交种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常规品种,常规品种之间发芽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2年生、3年生和4年生大田玉竹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根茎龄节、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玉竹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1年生玉竹各生育期多糖含量均显著低于2年生、3年生和4年生玉竹的,3年生玉竹全生育期多糖含量均较高,为5.64%~7.20%,其中,在9—10月达到峰值;不同根茎龄节中,第2龄节和第3龄节的多糖含量全生育期均在6.00%以上,显著高于第1龄节、第4龄节和种茎龄节的多糖含量;不同品种中,9月底至12月上旬红杆猪屎尾、绿杆猪屎尾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猪屎尾和刺尾的;溆浦、新化、安化、桂阳、邵东、慈利产地玉竹8—12月多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于9—10月达到峰值;不同加工材料中,玉竹皮、玉竹须根的多糖含量显著低于玉竹根茎的;揉搓玉竹条的多糖含量显著大于蒸制玉竹条、机械脱毛玉竹条和未处理玉竹条的;烘干玉竹片的多糖含量显著大于晾晒玉竹片的。综合分析所得,为保证玉竹多糖含量,采收时应以3年生玉竹为宜,于9—10月进行采收;加工时,宜去除玉竹皮和须根,采用揉搓的方法加工玉竹条或烘干的方法加工玉竹片。  相似文献   

4.
研究种植于贵州省道真县洛龙镇海拔1 500 m的2、3、4年生洛党参叶和根的部分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叶部叶绿素a呈显著降低趋势;种植2、3、4年的洛党参根中可溶性多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没有显著差异;随种植年限增加,洛党参单株质量增加,木质部占比增加。木质化会影响洛党参口感,将洛党参作药食兼用植物在海拔1 500 m推广种植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泰山四叶参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驯化和系统选育而成的四叶参新品系泰参1号与野生泰山四叶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泰参1号表现为纯度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666.7m^2平均产量613.69kg。泰参1号生育期比野生四叶参延长11天,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凯  赢飘  张欣  曹国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713-5717
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地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地连作年限的增加,太子参植株单个茎长、茎粗、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鲜重产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对药材品质中多糖和皂苷含量的综合分析显示,连作2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种子繁殖的七叶一枝花中的植株、根系、产量和皂苷含量与其生长年限的关系,探索七叶一枝花的最适宜采收年限,对1~8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植株生长、根系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不同年限七叶一枝花药材样品进行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3-O-β-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PGGR)、重楼皂苷H、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纤细薯蓣苷和重楼皂苷Ⅴ含量测定,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随着年限的增长,七叶一枝花植株性状、根系性状、单株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种植后5年是七叶一枝花快速生长期,从种植后6年开始生长放缓,尤其在种植后7、8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中的重楼皂苷主要以偏诺皂苷为主;整体上,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量和重楼总皂苷含量呈现一个大致"V"字形的变化趋势。从生长规律来讲,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在种植6年后可以采收;从质量角度来讲,并不是生长年限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8.
泰山四叶参根外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名贵药材泰山四叶参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条件下根外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水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泰山四叶参苗全后每隔20d追施一次,连追3次,1500倍液的迦姆,能显著提高产量,提升泰山四叶参品级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泰山四叶参杂交种参杂1号是以泰参1号为母本,江西四叶参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品种试验折合鲜根产量10 800.0 kg/hm2,较对照品种泰参1号增产25.38%。根长锥形,根径粗,肉质细,质密,高产,质优,为高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木豆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制作插穗,分析不同质量浓度IBA(CK,0 mg·L~(-1)、T_1, 500 mg·L~(-1)、T_2, 1 000 mg·L~(-1)、T_3, 1 500 mg·L~(-1))处理对生根性状、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经IBA处理后其生根率显著提高(P0.05),T_2处理生根能力最强,其插穗生根率为84.0%、平均每株生根量22.7个、根直径2.19 mm,CK插穗生根能力最差。从整体上看,IBA处理的插穗POD、PPO、IAAO和SOD活性明显高于CK,在愈伤期、根原基期和不定根产生期,T_2处理的POD、PPO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IBA处理的插穗内源激素IAA和GA_3含量整体高于CK,ABA含量明显低于CK,ZR含量根原基期前明显高于CK,根原基期后明显低于CK。由此可见,美国木豆树嫩枝扦插最佳IBA质量浓度为T_2,IBA可显著影响与生根相关的氧化酶活性和内源关键激素含量,促进不定根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1~3年生栽培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及不同大小等级野生独一味的外观性状和组织构造,寻找鉴别不同生长年限独一味的形态学依据,为独一味的种群结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根系扫描仪获得独一味根长、表面积、体积等根系参数;采用常规显微鉴定方法对独一味地上、地下部分分别观察。结果表明,独一味一年生根无分枝,二年生根分枝0~2个,三年生根分枝2~5个,偶见枯心。独一味一年生叶中脉维管束1个,二年生叶中脉维管束1~2个,三年生叶中脉维管束1~3个,呈"U"形排列;一年生叶中脉上表皮以内无厚角组织,二年生叶中脉上表皮以下偶见厚角细胞1~2列,三年生叶中脉上表皮以内厚角细胞2~3列。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排列方式不同,1~2年生根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呈扁平层状排列,一年生根导管排列紧密,二年生根导管排列较稀疏,三年生根导管数十个成束切向连续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野生独一味小、中、大等级植株表现出与1~3年生栽培独一味相似规律。不同生长年限独一味的外观性状、组织构造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独一味的生长年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生理性状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根移位方法,以郑麦9023、郑麦004、周麦16号、洛旱2号、兰考矮早8和豫麦18号为试验材料,对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形态及生理性状进行研究,以明确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功能差异,为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单株初生根数呈降低趋势,单株次生根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单株初生根、次生根干质量均在灌浆中期达到峰值;初生根活力、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次生根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返青期达到峰值,而次生根活力于拔节期达最大值。小麦初生根、次生根在形态及生理性状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生育前期,初生根生长占优势,其根数和干质量均显著高于次生根,而次生根生理性状占优势,其根系活力、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初生根;生育中后期,主要以次生根生长为主,其根数和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初生根,而初生根生理性状逐渐占优势,其全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次生根,且初生根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生育阶段有针对性地调控二者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生育中后期初生根、次生根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初生根与次生根的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增加产量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俊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56-158
野鸦椿既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森林药材树种.本文通过野鸦椿扦插试验,研究野鸦椿在南平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生根激素处理下的成活率、生根时间和扦插苗根系发育情况,以及不同采穗母树年龄、插穗糖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扦插成活率、扦插苗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5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2月份最低;扦插季节对根条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其与生根激素的交互作用,对根条数有明显的影响;使用生根激素处理穗条,可以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缩短生根时间,增加根条数,其中,尤以IBA和ABT6效果最好.穗条糖含量、叶绿素含量、采穗母株年龄与扦插成活率之间有较密切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君毅 《农学学报》2011,1(12):25-30
为了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广泛收集短葶山麦冬道地药材产区栽培种质45份,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以经济性状为选育目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优良种质。结果表明,分支数、根数、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叶长、叶宽、叶脉数、块根长、块根直径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单株产量、多糖含量和皂苷含量3个经济性状差异显著。45份短葶山麦冬种质可以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和V类群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广泛收集与评价筛选出3份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短葶山麦冬种质主要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君毅 《农学学报》2011,1(10):25-30
为了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进行评价和分析,广泛收集短葶山麦冬道地药材产区栽培种质45份,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以经济性状为选育目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优良种质。结果表明,分支数、根数、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叶长、叶宽、叶脉数、块根长、块根直径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单株产量、多糖含量和皂苷含量3个经济性状差异显著。45份短葶山麦冬种质可以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和V类群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对短葶山麦冬栽培种质广泛收集与评价筛选出3份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从泰山四叶参的生物学性状、野生种驯化、品种选育、有效成分的测定分析、药理作用、药材质量控制及DNA的提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经审定的泰乌1号泰山白首乌品种为对照,研究了新选育出的泰乌2号白首乌与之在泰安和莱芜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泰乌2号白首乌新品种的生育期比泰乌1号白首乌延长14天;泰乌2号田间生长旺盛,出苗整齐,叶色浓绿,根形好、分枝能力强、甩蔓、开花、坐果时间提前。生育期比泰乌1号白首乌延长10~11天。单块根质量高,群体的整齐度高,综合性状明显优于泰乌1号白首乌。泰乌2号人工栽培下,产量明显高于泰乌1号白首乌,干重产量达277.95 kg/亩,平均增产为9.11%,表现高产和稳产。总苯乙酮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泰乌1号首乌24.19%~26.67%,推广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优良的玉竹栽培品系,明确优良品系玉竹的最佳采收年限,对2年生、3年生的圆叶玉竹和长叶玉竹栽培品种进行折干率、水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同生长年限的长叶玉竹质量优于圆叶玉竹,同一品系中3年生玉竹质量优于2年生,3年生长叶玉竹的折干率、水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分别为39.91%、63.36%和9.9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方法】以野生"红皮软脚"铁皮石斛种质作为组培材料,探讨不同规格组培苗(优质、合格)、不同栽植方式(床架栽、地厢栽)对铁皮石斛生长势、生长量及成药茎条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鲜茎和枫斗中石斛碱和石斛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植方式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种植成活率影响不大,但优质苗栽后成活率、生长势和成药茎条产量均明显优于合格苗,床架栽的生长势、生长量和成药茎条产量均明显优于地厢栽;地厢栽产品中检测到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床架栽因远低于限量标准而未检出;1年生、2年生鲜茎及枫斗中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19.72%、18.54%、29.41%;在生长年限不超过2.5年范围内,石斛碱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结论】在广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优质组培苗、搭床架栽植及生态防治病虫害是实现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的关键。实际生产中,可以鲜茎多糖含量≥18%、枫斗多糖含量≥25%、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不超过无公害食品规定标准作为无公害铁皮石斛产品质量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以野葛藤蔓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生根粉浓度、处理时间、插穗年龄和插穗节间下保留长度,对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葛藤蔓不同年龄插穗生根性状差异显著,0.5年生藤蔓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91.77%,1.5年生插穗的平均生根数量、根系平均长最大。低浓度的生根粉有促进插穗生根作用,随着生根粉浓度的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野葛藤蔓插穗的生根性状呈下降趋势,以1.0×10-4 g/cm3生根粉处理1.5年生野葛藤蔓插穗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系平均长等生根性状最好,分别为87.07%、9.28条/株、(3.94±1.28)cm/株。野葛藤蔓插穗主要为皮部生根型,节间处最容易生根,根大多着生在藤蔓插穗背面和节间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