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茶艺     
武夷茶艺武夷山市侨办黄贤庚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所产的岩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由于它以讲究内质为主,并寓文化内涵,因而品尝武夷岩茶是一种极富诗意雅兴的赏心乐事,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非常崇尚这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品尝武夷岩茶讲究环境、心境、茶具、水...  相似文献   

2.
茶艺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守仁 《农业考古》2003,(4):149-151,15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更日益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茶艺概念最早酝酿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当时是为了和日本“茶道”相区别,才把中国的品茗艺术以“茶艺”称之,此后遂  相似文献   

3.
试论河姆渡稻谷发现的文化学意义宁波市博物馆虞浩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关“文化”的概念达百余种,然从广义上讲,不外乎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考察“文化”概念的演进过程,在人类思想史上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文化”这个术语产生于拉丁语,在拉丁语中它是...  相似文献   

4.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4,(2):154-154
我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宜宾电视台举办的《茶之秀》文艺晚会,观看了市里有名的“景盛茶坊”“亨达茶楼”“假日茶楼”及“叙府茶业公司”表演的“乌龙茶艺”“绿茶茶艺”“水果茶艺”,使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艺术的感染,文化的熏陶。我最早接触到茶艺是在1989年北京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示周上,那时我观看了台湾代  相似文献   

5.
说起茶艺、茶道,北京人早已不再陌生。也许是厌倦了歌舞厅中的嘈杂,现在很多人尤其是生意人,特别喜欢相约茶艺馆坐坐。聊天,喝茶,下棋,高雅健康又休闲安逸。最近,闻名京城的五福茶艺馆在西坝河光熙门北里甲31号楼又开新店。上下三层,装饰精美的西坝河五福分店营业面积近700平方米,是目前北京茶艺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这里布置精细,一楼专门展示茶文化,茶具;二楼设有风格泅异的5间茶室,特别适合商务会谈。其中有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洋溢壁炉温暖的现代欧式茶室以及中西合壁的商务会晤茶室和宫灯…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是人类在生产食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人类食用茶叶的方式大体上经过吃、喝、饮和品四个阶段。“吃”是指将茶叶作为食物来生吃或熟食的。“喝”是指将茶叶作为药物熬汤来喝的,“饮”是指将茶叶煮成茶汤作为饮料来饮的,“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冲泡作为欣赏对象来品尝的(饮是为了解渴,可以大口饮下。品是品尝,需要细啜慢咽,再三玩味)。前三种方式发生很早,可以早到原始社会时期,后一种方式较晚,很可能晚到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7.
在珠海赏茶艺晨午记得去年,是在杭州西湖的龙井村,欣赏过一次风格古朴的茶艺表演。想不到今年,茶艺引进了珠海,而且其道之精湛,绝不亚于人家,于是不由得有了许多欣喜。珠海人爱喝茶。因为广东这地方有习惯,不吃早饭吃早茶,所以人们与茶的亲密程度,远非内地之人所...  相似文献   

8.
茶艺·茶道·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9.
西安鼓楼茶艺情韩星海“晨钟暮鼓”是为了惊醒世上沉迷的人。就在古城西安中心广场,钟鼓楼脚下的西侧,座落着一个档次较高的茶艺馆,这里每天云集着切磋品茗技艺的高手,共同探求着茶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普通品饮者的情趣,为这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6,(2):87-99
群芳满园春意艳,寻幽探胜更适闲。又是春回大地、美不胜收的时节,我们再一次来到日本,与爱好中国茶的朋友们交流,感到非常高兴。去年我讲课的题目是“儒释道与中国茶道精神”,那是棚桥先生的“命题作文”。今年呢,给我的要求非常宽松,随便谈点什么。但是,这种“自由谈”更不好完成。海阔天空,范围太大;信口开河,言不及义。考虑再三,还是谈谈“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为什么呢?中国茶艺存在着“思”与“行”的两个层面。“思”需要理念;“行”需要美感。我在《中国茶韵》一书中提出: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一是哲理为先”,“二是审美为重”,正好去年谈的是前者,今年就谈谈后者。我想讲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方兴未艾的新加坡茶艺事业──访新加坡茶艺联谊会主席李自强先生福建省博物馆陈龙1994年11月,我参加“中国宋元明文物展”,在新加坡逗留三个月。新加坡是个美丽的岛国,在全国三百万人口中,华人占了二百万,其中尤以福建广东人最多(二百万)。闽粤两省是重要茶...  相似文献   

12.
一支由18名大学生组成的“茶艺表演队”不久前在安徽农业大学“闪亮登场”。负责指导“茶艺表演队”的丁以寿副教授介绍说:表演队由安徽农业大学的12名女生及6名男生组成,成立后已在学校举办的几次活动中“小试牛刀”,获得众多的喝采及热烈的掌声。丁副教授称,尽管“茶艺表演队”已接到社会各界的不少邀请函,但他们仍不会让这支队伍投身商业活动,而祗是在校园里为启动和推进安徽茶文化教育发挥作用。据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有关人士介绍,作为一个拥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敬亭绿雪”等众多名茶…  相似文献   

13.
范增平 《农业考古》2003,(4):291-297,301
一百多年来的台湾茶文化发展史与茶业市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茶文化活动大部分是商业性的。  相似文献   

14.
唐宋茶艺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宋茶艺述论方健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海外崛起。九十年代以来,神州大陆也形成一股与日俱增的茶艺热,成为茶文化苑囿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今方兴未艾的茶艺,其历史渊源如何?唐宋茶艺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韩...  相似文献   

15.
谈谈茶艺     
林志宏 《农业考古》2001,(2):234-235
近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都纷纷开设了茶艺馆 ,我国各大城市更不在话下了。本澳门近日也有爱茶人士举办茶艺讲座 ,并作示范表演 ,爱茶人士闻风而至 ,把展场挤得水泄不通 ,这说明茶艺很受欢迎 ,这是兴起的新潮流吗 ?不 ,这是国粹 ,是我国成千年来的茶文化 ,是良好的传统 ,是生活一部分 ,是应该发扬的。茶为国饮 ,陆羽的《茶经》说 ,“茶发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 ,自从几千前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的时候开始 ,经唐、宋、元、明、清……至今都不断发展 ,而且各地方都有特色的饮茶方式 ,如潮州人的“工夫茶”、西藏人…  相似文献   

16.
茶艺比赛以茶会友茶艺本是中华古文化之一,虽有一段短暂时间受忽略,如今又重新兴旺起来,除中国大陆、台湾、星马近年遍吹茶艺风气外,本港讲究饮茶的风雅之士渐多,昨日更举行茶艺大寒,透过技术交流切磋,将茶艺文化推上新境界。“油盐酱醋茶”各类日常生活必需品中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茶艺中的审美因素文物出版社姚敏苏中国人发现茶能当作饮料,是很古远的事情了。但是直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饮茶活动还局限在部分地区少数层面的人中间,文献上也只有简短零星的记载。到了唐代,却出现了一次飞跃:掌握了科学的种植和采摘方法,完备了制茶、饮茶用具...  相似文献   

18.
生活茶艺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茶是健康饮料,对我们的健康功不可没。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医学界对茶叶的深入研究,茶叶能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衰防癌的功效,终于经由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及医学临床实验而获得证实。正值我们社会在享受高度经济发展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市场上出现多种与“茶”有关的饮料,悄悄的、逐渐的取代了原已占领多年的外来饮料“碳酸饮料”。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回顾饮取文化的活水“茶”,来充实我们的生命,丰富我们的生活。想要进入茶的世界并不难,就如同佛家所谓的“无为法为大法”。任何人只要暂时跳脱外来…  相似文献   

19.
如何配置茶艺用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杖洲 《农业考古》2003,(4):157-158
近几年来,我国的茶艺馆悄然兴起,茶艺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研习茶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那么,进行茶艺需配置哪些用具呢?  相似文献   

20.
杨谊兴 《农业考古》2005,(2):284-287
北京有句谚语说道:“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天,就种花;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年,就种树;如果你想流传千秋万世。就种植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