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筛选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棕色棉BC05叶片进行Kan浓度梯度涂抹实验,确定了Kan涂抹筛选的最佳浓度为3.0 g/L,最佳观察时间为涂抹第5天。对Kan抗性植株进行PCR鉴定表明,Kan涂抹筛选可基本准确的鉴别出转基因材料与非转基因材料,但目标基因是否成功整合还必须进行PCR鉴定,田间卡那霉素筛选结合PCR分子鉴定是转基因棉花后代大规模群体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花粉管介导的转抗冻蛋白基因(AFP)水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和冷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创造和培育具有强耐低温特性的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从胡萝卜中克隆的抗冻蛋白基因(AFP)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 I121(pB I121∶AFP)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籼稻品种NR158,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对T3代和T4代转基因植株的苗期耐冷性鉴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后代已经整合并且AFP基因得到了表达,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3.
棉花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分子细胞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由于具备不受基因型限制、操作简单、易于育种工作者掌握等显著特点,自我国科学家周光宇先生提出后,引起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多数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转化后代的研究报告,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中国棉花抗虫转基因工程实践为花粉管通道法作了有力的实践证明.然而,国内外有些学者提出了种种看法,或者试图否认该方法的科学性(Potrykus,1990;Moore等,1997),或者对这一方法持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4.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遗传转化是一种借助于植物自身的种质细胞卵细胞或受精卵为转化对象的直接转化技术。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由于具备无基因型限制和易于实现大规模基因转化的特点,可以在任何开花植物和不同物种之间实现基因的转移,使得受体物种在获得新的基因型的同时,也获得转基因所表达的新的表型性状,由此成为为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崭新技术途径。利用花粉管通道法,成功地进行了棉花的抗虫/抗病的基因工程,获得了多种实用化的抗虫/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进入了棉花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生活习性截然相反的两种荒漠昆虫光滑鳖甲和小胸鳖甲的β-actin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是否稳定,对不同温度处理和不同季节采集的昆虫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以Ct值作为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值。通过方差分析显示:光滑鳖甲的β-actin基因在不同季节无显著差异,而小胸鳖甲则表现出β-actin基因表达的季节性差异;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光滑鳖甲β-actin基因表达比小胸鳖甲的要稳定。研究认为β-actin可作为研究光滑鳖甲不同温度下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而β-actin则不适合用做研究小胸鳖甲在不同温度下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转基因棉花研究是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进行的,有关项目组长期承担了“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863”计划“抗虫棉的研制”等课题,以棉花转基因技术为突破口,与上下游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在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上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1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 利用该技术突破了棉花遗传转化的技术“瓶颈”,将BT基因、CPTI基因、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氧化酶基因、葡萄糖氧化酶基  相似文献   

7.
花粉管导入法培育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含Bar基因的pAHC20为供体DNA,上农香糯植株的稻穗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导入法进行基因转化,经除草剂筛选,获得抗除草剂的围基因上农香糯后代;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对降草剂的抗性比未转化的上农香糯强,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含Bar 基因的pAHC20 为供体DNA,上农香糯植株的稻穗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导入法进行基因转化,经除草剂筛选,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上农香糯后代;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对除草剂的抗性比未转化的上农香糯强,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转基因的受体材料、果台、外源基因、导入时间等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转基因后代成功与否。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棉花转基因后代,其中仅有少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多数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例变化较大,存在着遗传分离多样性,种植到T3-T4时,有外源DNA丢失现象,呈现出外源DNA遗传不稳定性。根据几年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该方法在棉花转基因后代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晓静  石萌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80-1085
[目的]了解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幼虫耐寒性的发育阶段性变化.[方法]对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各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1龄的过冷却点最低(-19.4~-24.1℃),且个体差异不大.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个体差异较大,其中7龄幼虫中过冷却点在个体间差异达到15.7℃(-5.6~-21.3℃).[结论]老龄幼虫最有可能是该虫在荒漠环境地区越冬的虫态.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含有耐草甘膦基因mG2-epsps的植物表达载体pUmG2,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X90中,对Tn代1542株植株进行草甘膦喷洒实验,共得到32株能够耐受0.25%草甘膦药液的抗性植株;对这32株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9株为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88%;Sou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mG2-epspps基因已整合至玉米基因组并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12.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水稻获得可遗传的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水稻品系“E32” ,获得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表明 ,转基因植株能充分表达对Basta除草剂的抗性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PCR分析 ,证实bar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 ,bar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 ,并在T3 代开始分离出抗性一致的稳定株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品系9311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螟虫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PCR扩增获得了与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DNA片段,证实API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API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于T4代分离出抗性纯合的株系。  相似文献   

14.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抗虫棉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花粉管通道法培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GK19、GK22、1016、1018、1022、1025、GK5、GKsu12和SGK1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能够完整整合到基因组里,HindⅢ酶切位点有可能发生甲基化或丢失。除1018以外的上述8个抗虫棉的分析结果还表明,载体骨架没有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梁娜  赵佳  赵洁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1,(10):1765-1772
【目的】将转化了小胸鳖甲抗冻蛋白基因的棉花内生菌回接棉花,检测转化菌在棉花的定殖及棉花的耐寒性,探索利用内生菌携带外源抗冻基因快速有效提高棉花耐寒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穿梭载体PBE2构建抗冻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质粒;将重组质粒电转至内生菌,然后将转化菌回接棉花进行荧光检测;低温-1℃处理棉花后测定叶片电导率。【结果】重组质粒pBE2-Mpafp149-gfp转化内生菌M17可显著提高其抗冻性。转化的内生菌回接棉花后,在-1℃处理14 h的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棉花,表明抗冻蛋白对棉花有一定的抗冻保护作用。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化菌回接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回接转化了外源抗冻基因的内生菌能够使棉花快速获得一定的耐寒性。植物组织自发荧光现象使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转化菌回接情况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高转基因质粒的表达效果,基于pCAMBIA2300植物表达载体,改造并构建含有小胸鳖甲抗冻蛋白基因Mpafp149、双CaMV35S启动子、Ω增强子和NOS终止子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N2300-Mpafp149。【方法】将抗冻蛋白基因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对新疆北疆棉区主栽棉花品种进行了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对获得的转基因棉花T_1代植株进行PCR及RT-PCR检测。【结果】对Mpafp149、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Ⅱ及CaMV35S进行PCR检测,3个结果的阳性一致率达到了80%。此外,通过磨短进样器针头的长度可大幅提高成铃率,直接注射新陆早42号的成铃率达到了37.59%。【结论】小胸鳖甲抗冻基因Mpafp149已转入T_1棉花。通过使用改造的进样器注射可大幅提高成铃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携带CBF3和GUS基因的pWBVec10a质粒DNA导入苹果。坐果后70d左右采收种子,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为MS BA0.2mg/L GA2.0mg/L,附加蔗糖50g/L,琼脂6g/L,培养40d后对转化子叶进行GUS染色检测。结果表明,最佳注射时间为授粉后11~24h之间。随着注入外源DNA浓度的增加,坐果率逐渐降低,DNA浓度为500μg/ml时,坐果率可达3.1%;DNA浓度为1000μg/ml时GUS基因阳性表达率可达12.5%。  相似文献   

18.
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粉管介导获得的4个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稳定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与对照相比,多数转基因系的株高、穗长、粒长、千粒重等性状有增加的趋势;而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宽则有减少的趋势;外源基因的导入对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