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树刺槐混交林与杨树纯林生物量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林场的加杨刺槐混交林和加杨纯林的皆伐标准地中,用等株径阶标准木法结合实际测材积测定了林分生物量。研究表明,混交林单位面积的现存生物量和年均增长量为纯林的1.83倍;混交林加杨的单株生物量为纯林加杨的1.77倍;纯林加杨的根系生物量比重大,单位根量的干材生产力不如混交林加杨高。  相似文献   

2.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高,土层含水量也是随着加深增加。刺槐纯林和混交林无论是各土层含水量,各月含水量还是平均含水量,刺槐油松混交林都多于刺槐纯林。  相似文献   

3.
杨树刺槐混交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沙地条件下,杨树剌槐混交造林能显著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生物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病虫害明显少于杨树、刺槐纯林,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树刺槐混交林太阳能利用率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用林分现存生物量估算太阳能利用率、CO_2吸收量、O_2释放量和水化合量的方法,并对黄河林场25年生的加杨刺槐混交林和加杨纯林的这几个指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混交林的这几个指标比纯林高50.0—53.8%。  相似文献   

5.
6.
混交林与纯林白榆刺槐几个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交林中白榆,刺槐及纯林白榆的光合速率,蒸腾强度,叶组织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白榆和刺槐在低光照下较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对弱光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混交林中白榆的平均光合速率经纯林中白榆高出8个百分点,表明混交林中白榆比纯林能更多地积累干物质,混交林中白榆叶片的自然含水量高于纯林,说明其水分平衡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7.
宿松县马尾松纯林,在森林覆盖率中所占比例过大,全县有林地面积57.34万亩,马尾松纯林面积38.9万亩,占林地总面积68%。1986年,全县规划营造松栎混交林1万亩,同时进行松栎  相似文献   

8.
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两树种细根在北京市潮白河沿河沙地加拿大杨 (2 7a生 )刺槐 (2 2a生 )混交林中的分解情况进行了研究 ,从细根养分循环角度探索了两树种混交协调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 :(1)加拿大杨和刺槐林木细根的分解特点不同 ,杨树细根在分解前期的N、Ca、Mg元素浓度逐渐升高 ,P、K元素浓度则逐渐降低。刺槐细根分解过程中N、P、K元素浓度逐渐降低 ,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混合分解中各元素含量变化介于两树种细根单独分解之间 ;(2 )细根的N、K、Mg年归还量以刺槐纯根最大 ,两树种混根次之 ,杨树纯根最小 ;(3)混交林中N素归还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杨树的N素状况 ,杨树细根的P素归还量大于刺槐细根 ,有利于改善刺槐的P素营养 ,混交林杨树与刺槐在细根N、P养分方面形成协调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场自1974年春开始营造丰产林12亩(黑松6亩,刺槐6亩),经过细致管理,生长旺盛。一年生刺槐平均高2.96米,平均根径2.53厘米。最高4.1米,最大根径3.8厘米。二年生刺槐丰产林平均高4.91米,平均胸径3.8厘米,最高6.6米,最大胸径6.3厘米。 为了摸清速生丰产的规律性,提高科学营林的水平,结合营造刺槐丰产林,做了年  相似文献   

10.
在对相同条件下的杉木纯林和混交林各主要生态因子及主要病虫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论思想为先导,结合生态学、生物学和经济学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为生态林的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林地相比,沙地土壤种植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胡敏酸/富啡酸比值上升,E4和Ec值提高,色调系数(△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RF)升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Ⅰ)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Ⅲ)以及松/紧(Ⅰ/Ⅲ)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芳化度和芳化分子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枣槐混交林为,其次为刺槐纯林,再次为杨树纯林。  相似文献   

12.
从1977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意大利杨树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系从省林科所引进的214杨、63杨、72杨、45杨、69杨及加龙杨等六个杨树新品种。 试验设二个点。即:  相似文献   

13.
刺槐又名洋槐,是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的落叶乔木。是华北、东北南部、西北等地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刺槐原产北美,十九世纪末从欧洲引进我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我区约有四十年的栽培历史。为研究刺槐早期分布区内遗传生态模式和变异规律,摸清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东山县低山丘陵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木麻黄与尾巨桉8∶2不规则混交林、木麻黄与厚荚相思2∶3行状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以此比较马尾松林迹地更新木麻黄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中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与木麻黄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10.0%、11.1%和32.7%;木麻黄纯林与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中木麻黄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9.1%、12.5%和34.6%。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小,容重最大。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其次,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肥力最低。东山县低山丘陵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东山县低山丘陵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木麻黄与尾巨桉8∶2不规则混交林、木麻黄与厚荚相思2∶3行状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以此比较马尾松林迹地更新木麻黄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中木麻黄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与木麻黄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10.0%、11.1%和32.7%;木麻黄纯林与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中木麻黄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9.1%、12.5%和34.6%。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的通气度和总孔隙度最小,容重最大。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木麻黄纯林土壤肥力其次,木麻黄+尾巨桉混交林土壤肥力最低。东山县低山丘陵区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造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正> 营造混交林是培育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通过合理混交,可以在同一生长时期内、同样造林地、同一经营管理水平条件下,获得量多质优(主要指干形通直等)的木材。我场朝关林区1960年造的柳树纯林,成活极少。1962年补造刺槐,形成了以刺槐为主的刺槐、柳树混交林。柳树不规则地散生于刺槐  相似文献   

17.
芮祝松 《中国林业》2010,(19):53-53
<正>安徽省旌德地区人工造林树种主要以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为主。造林树种单一,使得林区针叶化明显,树种结构不合理,不仅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木材多方面的需求,而且还引起林地生境恶化,林地肥力下降等系列生态问题。1994年以来,旌德县蔡家桥林场开展了枫香苗木培育造林研究,基本掌握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我国重要速生树种,为了丰富我县树种资源,加速绿化,保持生态平衡,解决我县造纸厂和人造板厂用材原料,一九八七年元月,我县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欧美杨83-85等共17个优良无性系,一九八七年二月在昭平县林业局中心苗圃练滩果园进行扦插育苗引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地杨树造林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省大兴沟林区经过多次采伐,森林资源逐年减少,为加速后备资源的培育,扩大造林树种,我们在1976年从辽宁、吉林两省引进了十几个优良杨树品系,在大兴沟林业局托盘、红石两个林场的山地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供生产、科研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赤松纯林更新为油松麻栎混交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相结合,播种和植苗造林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赤松纯林更新为以油松为优势树种的油松、麻栎单层混交林。更新后的混交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05%,是油松纯林的1.92倍;林地生产力有明显提高,混交林油松的平均树高和直径分别是纯林的1.24和1.15倍,混交林林木蓄积量是油松纯林的1.6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