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龄茶园套种绿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绿肥与幼龄茶树套种对茶树生长情况、虫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采用三个不同种类的绿肥于2014年春种植在同等条件的幼龄茶园中,期间分别调查绿肥套种对茶树树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采样后生化指标、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中套种绿肥能改善土壤的状况,促使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茶树的生长势,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适宜的绿肥进行茶、绿肥套种,能提高茶园土壤的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2.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
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矮化密植是茶树栽培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所谓矮化密植是与现有单条播常规茶园相比较而言的。矮化,指用人为措施使树冠高度比常规茶园低三分之一左右,即将树高控制在65厘米左右;密植,指改单条播为多条播(一般为2~4条),每亩苗数比常规园增加3~5倍。实践证明,茶树矮化密植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是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冬季茶园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茶树地上部分生长停止,地下根系生长活跃,因而要进行茶园土壤管理和茶树蓬面修剪,采取人为因素促使来年春茶早生快长。冬季又是害虫、病菌抵抗力最弱的时期,而茶树行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均是害虫、病菌的藏身之处,此时结合茶园管理措施做好清园封园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从茶树上采收量多质优的鲜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 ,优质的鲜叶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 ,以及近年来茶叶市场的疲软 ,茶农在茶园管理上呈粗放型的现象越发严重 ,茶叶数量的增长使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为适应市场 ,开拓市场的要求 ,茶农要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 ,树立以质量求生存 ,创效益的意识 ,进一步提高科学种茶的水平 ,培育优质的鲜叶、制出好茶、迎合市场。这是振兴茶区经济、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条根本出路。不同茶类其鲜叶标准不一 ,总体优质鲜叶要求 :叶芽壮、芽重、节间短、叶厚、叶色浓绿 ,内含物丰富 ,各种有机成份比例协调 ,其化学性状及物理性状良好。土体因素最直接关系到茶树的营养水平 ,茶园局部小气候也对鲜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一品种、若光照充足、通风透光、茶树健壮 ,其鲜叶质量较好。要提高茶叶鲜叶质量 ,必须对茶园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创造良好的茶园小气候 ,适时按各茶类标准合理采摘。茶树鲜叶的优质培育 ,田间管理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 早施重施基肥茶树一般采用农家肥 (有机肥 )做基肥 ,以增加茶园有机质 ,使土壤疏松 ,土壤水、肥、气、热处于相...  相似文献   

6.
茶树修剪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茶叶通讯》2011,(3):36-36
茶树修剪是茶园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幼龄茶树,通过定型修剪,可以抑制茶树顶端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健壮,扩大茶蓬,使茶树早成园、早高产。青壮年茶树修剪可以扩大树冠的采摘面,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使新梢生长健壮,增加发芽密度。衰老茶树和未老先衰茶树,通过修剪能使茶树更新复壮,重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群体茶园应用短穗嫁接改种技术进行了研定。研究结果表明,砧木、接穗的质量,嫁接组合和嫁接时期对嫁接改种的植株成苗率育较大影响。本文还分析了嫁接茶树与树冠构成的关系,并对茶园嫁接改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采用此法改种老茶园,不仅可以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而且嫁接茶树生长旺盛,成园速度快,可提早三年投产,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丽水市莲都区近几年新建茶园比较多,大部分建于山地上,夏季高温天气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导致死亡.为有利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增加农民收入,莲都区农业科技人员和茶农积极开展了茶园间作的探索研究,筛选出吊瓜作为茶园间作植物.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婺源秋茶期茶树常见害虫种类、害虫优势种群以及防治现状,对婺源紫阳、秋口、中云、江湾等镇十多个村(场、所)茶园的茶树害虫进行了调查,并实地查访茶农秋茶期茶树害虫的防治情况。已查到并鉴定了种名的婺源秋茶期的茶树害虫有:害茶昆虫84种,害茶螨类5种。局部茶园爆发成灾害虫为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用农药防治的茶园少,大部分茶园的害虫都在利用生态控制。婺源茶区秋茶期害虫种类多,成灾大的少,茶园用农药防治的面积小,多数茶园的茶树害虫处于生态调控下。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本试验主要是以手采为对照,比较不同机采方法对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茶树生育的影响。探讨一种适合我国目前茶园栽培技术措施的机采方法,获得既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又能比手采茶园更高产量和相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单播青贮玉米(Zea mays)为对照,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下,测定了第一年早熟、晚熟青贮玉米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 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 MBP)、土壤地表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两品种青贮玉米根际土壤全N含量在套种当年显著增加(P 0.05),说明套种可能增强了土壤固N微生物的活性。套种显著(P 0.05)增加了早熟玉米根际土壤MBN、MBP、易提取球囊霉素(easily extractable glomalin, EEG)和晚熟品种土壤MBC的含量,且使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趋于相似,这表明套种可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因此,综合第一年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等多项指标结果分析,在关中地区进行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套种可有效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茶园(尤其是幼龄茶园)杂草种类多、分布面积广、生长繁殖快,大多数恶性杂草常与茶树争光争肥、覆盖茶树蓬面,对茶树的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解市场上的不同除草剂对茶园杂草的防控效果,2012年笔者特选几种茶园中通  相似文献   

13.
1合理选择场地、饲养品种及规模果茶园生命养鸡技术利用果茶园进行生态养鸡。生产优质无公害肉鸡、土鸡蛋,鸡粪作用,茶树肥料、鸡群可在果茶园捕虫食草。生态效益显著。也可节喂养成本。放养果茶园附近最好有清洁的水源,若没有可在果园中每隔一定距离放1个饮水器,使鸡有充足的饮水。果园内用丝网等围栏限定鸡群放养范围,以  相似文献   

14.
1 生态茶园的概念所谓生态茶园即一种由树(果树为主)、茶、绿肥等组成复合群体的立体式结构茶园,目的是创造一个诸生态因素(树、茶、绿肥、微生物等)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使茶园和茶树的物质、能量输入大于输出,使茶园的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据此,在建设新茶园或改造旧茶园时,要改变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树立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于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上来,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尽可能避免因施化肥农药而造成的品质下降和污染,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2 建设生态茶园的要…  相似文献   

15.
园林生草技术就是在果园、桑园、药园、茶园、林园等经济园林内种植对果树、桑树、药树、茶树、林木等有益的草,提高果品、桑叶、药材、茶叶、林木等的品质,种草养畜,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实用技术。近年来,农村涌现出了千家万户自己的庭园和土地流转发展起来的业主经营的产业化园林,建起了规模不等的果园、桑园、药园、茶园、林园等园林,但是,由于传统耕作制度的束缚,广大农民或农业产业化业主依旧强调清耕除草,导致果品、桑叶、药材、茶叶、林木等质量下降。而在发达国家,这项技术早已普及。1园林的选择园林生草技术对各类果…  相似文献   

16.
"众筹+互联网"模式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创业融资方式。茶企通过"茶园众筹+互联网"模式,使消费者认领茶树后,成茶园主,可以自行对茶园的茶树进行采摘加工,在茶企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体验生产,或者从日常管理到采摘、加工全权免责交由茶企代管。茶企则通过众筹资金,对茶园进行全方位管理,转型为服务性企业,化解长期困扰茶企的"资金"、"营销"两大难题,从而增加茶企、茶农、政府税收收入。茶园主在享受个性化茶叶产品的同时,还享受茶企提供的休闲度假旅游服务,茶企、茶园主获得各自所需的利益,是一项互联网时代的双赢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7.
婺源县茶叶科学研究所地处该县武口乡武口洲。其前身是江西省农业院茶叶改良场,1931年创建。1939年在场内兴办了江西省婺源制茶科初级实用职业学校。1973年成立婺源县茶叶科学研究所。当时有茶园120亩,并建立了上梅洲良种茶园、茶树品种园、良种母本茶园等。现有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茶树良种化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鹤峰县种茶历史悠久,但茶树良种发展的起点低,速度慢,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8 533hm2,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1 933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2.6%,距实现"十一五"期末全县无性系茶园面积4 000hm2的奋斗目标还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19.
在茶园施用肥料三要素的成分中,以氮素为多,同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也有影响。而施用的氮素在土壤中有何变化,被茶树吸收否,没有吸收的氮素以后如何,了解这些问题对提高肥效,考虑施肥水平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茶园施用氮素肥料在土壤中的动态给予叙述,供改进施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茶园的施肥,除了按茶树营养规律管理之外,还要遵循无公害茶园的生产规程和用肥标准选配肥料,做到科学、安全、合理施肥。1无公害茶园的施肥原则1·1重施有机肥茶园土壤多为红黄壤,有机质含量低,需要人为地不断补充。有机肥是茶园土壤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有机肥营养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