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阐述了一种电控单体录燃油系统三次喷射凸轮型线设计方案,确定了凸轮的基圆、工作段的供油速度,设计了型线升程段、回程段的加速度特性。然后通过积分求出速度曲线和升程曲线,从而确定凸轮型线。  相似文献   

2.
对S195型柴油机喷油泵凸轮型线进行了改进设计,研究了预喷射与主喷射凸峰间隔角分别为150,°120,°90°和60°时柱塞的升程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并对60°间隔角时的三种过渡圆弧半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喷射与主喷射间隔角的减小,柱塞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有所降低,当预喷射与主喷射间隔角为60°、过渡圆弧半径为40 mm时,凸轮型线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非对称凸轮的喷油泵通常以供油预行程来衡量供油始点。所谓供油预行程就是指柱塞从下止点上升到柱塞顶平面刚好关闭进回油孔时,柱塞所上升的距离。而对于对称凸轮的喷油泵,一般供油始点用供油开始角来表示,即柱塞开始供油时,滚轮挺柱体中心线与凸轮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就是供油开始角(小于90°)。喷油泵的供油时间对柴油机的输出功率、燃油消耗量、柴油机噪声、烟度和排气温度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喷油泵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检查,并按调试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实测的配气凸轮升程表,运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法和N次谐波函数逼近法,推导出升程函数的数学解析式。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4110Z型柴油机的配气凸轮型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升程、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经过比较,认为N次谐波函数逼近法能够拟合出更理想的凸轮型线。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柴油机燃油系有六个“角”。这六个“角”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在使用中必须注意: 一、供油起始角 指喷油泵柱塞顶端开始关闭进油孔时,柱塞中心线与喷油泵齿轮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如4125A型柴油机所用Ⅱ号泵的供油起始角为45°±1°,其相应的滚轮体总成高度为25.8±0.05mm。这个角度反应喷油泵凸轮转角和柱塞位置高低的关系,影响供油规律,在喷油泵拆卸检修后重新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如果供油起始角不符合要求,可用更换垫块的办法来调整(有的喷油泵用调整螺钉的办法)。注意:这个角度与柴油  相似文献   

6.
邓飞中 《拖拉机》2014,(4):52-54
参考一次喷油泵的设计手册,进行了两次喷油泵的驱动凸轮的改型设计,对凸轮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驱动凸轮能两次推动柱塞完成两次喷油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台铁牛—55型拖拉机连续烧坏燃烧室镶块,出现了不易启动、功率不足、冒黑烟等现象。经过检查,机手确认喷油泵供油时间正确,喷油器雾化良好,但喷油泵供油顺序不对,顺序为“1—2—4—3”(正确的供油顺序应为“1—3—4—2”)。原来,此车在出现烧镶块故障前,喷油泵被机手调校过,机手发现凸轮已单面磨损,安装时便把喷油泵凸轮轴调换了180°。(喷油泵凸轮轴上有4个凸轮,各凸轮外形是相同的,其轮廓是对称的;凸轮产生单面磨损后,允许把凸轮轴调头安装使用,但必须将第2缸和第3缸高压油管交错安装,以保证调头后供…  相似文献   

8.
用工程软件计算出来的分析结果来指导凸轮型线的设计,发动机试验表明,新设计的凸轮型线已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修理调试柴油机燃油系统中,经常会遇到混淆不清的几个供(喷)油角,应引起特别注意。1供油起始角喷油泵柱塞顶端将进油孔关闭时,柱塞中心线与喷油泵凸轮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供油起始角。如4125系列柴油机所用Ⅱ号泵的供油起始角为45°±1°。这个角反映喷油泵凸轮转角和柱塞位置的高低关系。凸轮的供油区段位置,将影响供油质量和规律。在喷油泵修理高度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如供油起始角不符合要求时,可选择更换滚轮体垫片的厚度或调整螺钉高度的方法达到要求。注意:这个角度与柴油机的曲轴转角无关,它是在喷油泵试验台…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表征柴油机燃油系供油或喷油时间的有六个“角”。这六个“角”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在使用中必须注意。 1.供油起始角 指喷油泵柱塞顶端开始关闭进油孔时,柱塞中心线与喷油泵凸轮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如4125A型柴油机所用Ⅱ号泵的供油起始角为45±1°,其相应的滚轮体总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红花丝采摘装置漏采的问题,对其采摘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表明:凸轮机构的运动失真是导致采摘性能降低主要因素,表现为凸轮与推杆顶端出现局部脱离,造成冲击振动,带动安装在推杆上的动齿与主轴上的定齿振动,导致红花丝夹不紧,出现漏采现象。为此,建立了推杆在弹簧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推杆在弹簧作用下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调整该模型参数,使凸轮回程型线产生对推杆的支持力始终小于弹簧的弹力,保证凸轮与推杆始终接触,消除动齿与定齿的振动,降低红花丝采摘装置漏采率,改善红花丝采摘装置的运动性能。同时,对凸轮升程型线进行设计,通过Creo软件仿真,推杆运动平稳,通过高速摄像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提高了红花丝采摘装置的采净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凸轮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及特性,运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了凸轮油膜厚度的统一计算式;分析计算凸轮运行过程中轮廓各点的油膜厚度,得出了凸轮参数变化对油膜厚度的影响规律,为凸轮设计及润滑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弧面分度凸轮的加工和原始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啮合原理为基础,介绍了弧面分度凸轮的加工方法。用矢量法分析了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的原始加工误差及其对弧面分度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影响,并以改进梯形运动规律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为例,用计算机求出了由凸轮原始误差引起的从动件的位移误差曲线。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sterCAM的凸轮CAD/CA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文君 《农机化研究》2006,(2):173-174,193
基于设计的要求,用VB编程工具来设计最常用的几种凸轮机构CAD,并利用其强大的计算和作图功能,实现凸轮基本参数的优化和凸轮轮廓形的精确绘制。利用VB与MasterCAM数据接口技术.在MasterCAM环境内实现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  相似文献   

15.
黄洪波 《湖南农机》2013,(3):60-61,66
通常精确地设计出凸轮轮廓比较困难;对偏置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推杆按正弦加速度规律运动进行分析,基于AutoLISP编程语言,用解析法设计出凸轮理论廓线,并给出完整的AutoLISP程序;凸轮的实际廓线则通过AutoCAD的偏移命令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弧面凸轮廓面加工精度、减小加工过程中刀具误差对凸轮廓面法向误差的影响,分析了弧面凸轮结构特点和现有加工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单侧面加工多重包络原理,并进行了实例仿真计算。利用空间啮合原理和旋转变换矩阵,根据多重包络原理推导出凸轮实际廓面方程,研究了多重包络原理的刀位补偿和刀位控制方法。仿真计算和分析表明,利用单侧面加工多重包络原理可显著减小凸轮廓面法向误差、提高凸轮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几何法和函数法对4125柴油机配气机构的凸轮型线进行设计,通过计算和比较两种凸轮型线下挺柱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得出:几何凸轮型线的换气时面值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但在气门开启和关闭的瞬间以及速度的绝对值达到最大时,挺柱的加速度均发生突变,因此,采用几何凸轮的配气机构将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函数凸轮挺柱的加速度连续光滑变化,在整个工作阶段,无加速突变,并且其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约为几何凸轮挺柱最大加速度绝对值的1/2,所以,采用函数凸轮的配气机构工作平稳,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小,但对进气充量有不利影响,可通过增大气门直径或采用多气门等工程上常用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柔性凸轮曲线的NURBS表达与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URBS曲线通过调整节点矢量、控制顶点位置和权因子能够优化曲线形状,因此利用NURBS曲线可以构造柔性的凸轮曲线.为了同时满足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建立了凸轮曲线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集成精英保留策略、目标达到法选择策略和快速非支配排序算法的混合遗传算法,求解凸轮曲线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实例表明,该混合遗传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获得综合特性良好的凸轮曲线.  相似文献   

19.
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最小尺寸的完全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最小尺寸综合问题,迄今未获得圆满解决.基于类速度图原理,通过引入“辅助平行直线族”,求解其与限制凸轮轴心位置若干直线族的交点族中的最左端、最右端者,理论上严格保证其集合为限制凸轮轴心位置的边界点、边界线,进而给出限制凸轮轴心位置的边界点、边界线的精确解析解和离散数值解法,据此直接求解凸轮的最小基圆半径、摆杆长度和直观显示凸轮轴心的容许选取区域,从而解决了按许用压力角设计最小尺寸的摆动从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问题.通过机构设计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固定凸轮残膜捡拾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了固定凸轮残膜捡拾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力学分析,推导出固定凸轮机构的效率计算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以固定凸轮效率最大和接触应力最小为目标的双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该问题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运用Matlab软件的优化设计功能对该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经生产实践证明可行,为固定凸轮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