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其中,重点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涉农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一直都是中职农类学校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现代化政策的重要性保障,因此必须要重视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 设工作。本文主要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研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学校涉农专 业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促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教师结构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更是“双高”建设的重要目标。涉农类高职院校通过打造教学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社会服务团队,即“双创一服”教学团队,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推动“双高”建设,还可以通过创新研发和社会服务,提供学校发展长久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3.
秦娜  周梦茹  校云芳 《河南农业》2022,(24):9-10+13
当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正处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创新发展中,构建高素质职业教师队伍、提升职业教师创新能力作为其中的重要改革措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根据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实施“双高计划”实际情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地方产业优势,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保障机制,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服务平台,以期为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在其教学的专业化成长道路中,往往以个人摸索为主,教学团队建设较为薄弱.华南农业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表明,网络环境下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现代学徒制对教学团队的要求,结合传统教学团队在现代学徒制下所暴露的问题,提出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的途径。首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团队必须是“双导师”型的,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首先要有制度保障,使教学团队从成立到运行、考核都有章可依;其次,必须深化学校专业导师与企业师傅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再次,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合理配置双导师师资,做到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并重;最后,建立起双向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学团队水平。打造高水平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有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高计划院校建设,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与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处于攻坚期,须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递进。在城市轨道交通1+X站务试点背景下,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产生发展价值,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困境,明确了教学创新与教学团队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内涵与本质。结合管理学中的知识管理理论,从结构、功能和价值三大维度出发,结合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从创新团队组建、“双师型”队伍建设、教法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近年来实施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本文对团队的设置特色和发展建设思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施质量工程,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团队建设在教学规范、教学效果、制度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教学团队建设也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本文就教学团队建设给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团队授课模式是在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新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但目前在本科教学中较为少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其创新实验学院广泛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展开了团队授课模式在农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核心内容包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研究的统筹安排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全力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实施双师素质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高职特色课程体系等内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立足国家对高素质本科人才的迫切需求,细致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在高校“二级学院”层面上,通过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结合,增强高校本科教学的组织规范性。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为例,研究和构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从内涵、原则和基本思路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农学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特点和共性特征。提出了“明确教师定位,避免强行思政”“保持知识体系,完善教学逻辑”和“打造思政特色,凝练思政主线”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挖掘思政触点,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育人效果”“引入信息化教学,促进主动思政”和“重视教师因素,推进团队建设”的基本建设思路。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相关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为涉农高等院校开展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政触点”和“思政手段”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下,新农科建设是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根本问题。“怎样培养人”成为高校推进 新农科建设的关键步骤,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由此可知,教学团队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 意见。  相似文献   

14.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将培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提出组建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长期浸润等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学团队建设对以教学型大学为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而言,十分有必要。文章基于对独立学院面临着的对团队建设的重视不足、有影响力的团队带头人较为缺乏和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升等教学团队建设困境的分析,尝试从进行教学团队共同愿景塑造、加强教学团队梯队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和进行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可行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16.
蒋慧  施静 《现代农村科技》2022,(12):103-104
文章以一所地方高职院校为例,提出涉农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思路:围绕六盘水刺梨、猕猴桃、食用菌等凉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吸纳高职院校相关领域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共同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建设,开展“产学研服”系列工作等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和教学。  相似文献   

17.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阐述教学团队的内涵与作用,分析北京农学院建设教学团队的目标定位,从教学团队的制度、团队带头人、团队精神、教学平台等方面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出建设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研究总结新的教学法,并应用于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保护生物学原理”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小专题活动.结果表明:新教学法的实施,把小专题融入到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之中,强调了师生的互动;小专题的实施使“以学生为中心”得以体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新性,开辟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查阅资料、科学论文写作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兽医所”)开展了“支部建在团队上”的实践。文章以兽医所为例,梳理了“支部建在团队上”的党建引领科研工作的主要举措,调研分析了有关实践工作成效,阐述了“支部建在团队上”在实践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从创新团队组织力、创新团队战斗力、创新团队凝聚力等方面总结出“支部建在团队上”的工作方法,以期为科研院所党支部建设和团队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型农林人才的需求,福建农林大学积极探索新农科建设模式,形成了“生物信息—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数字赋能新农科建设理念,提出了数字赋能新农科建设的实践方案:创建“实体化新型学院、虚拟教研室、课程群教学团队”三种教学组织;创新“目标再定位、专业再调整、方案再优化、课程再改造、师资再转型”五个育人要素;创设“校企跨界联动、内外融合共享、资源配置考评”三个协同机制,并在建设理念、培养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创新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