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四川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10多年来开展小麦穿梭育种合作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的回顾,着重记叙了四川在与CIMMYT的合作中,引进CIMMYT的麦类种质资源和国际先进的冬春杂交小麦穿梭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并利用引进种质的抗锈病、优质等特性与四川小麦品种的优良综合农艺性状、丰产性、广适性相结合,育成了川麦30等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表明,CIMMYT种质已成为四川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来源。本文还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与CIMMYT合作,提高合作效率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CIMMYT小麦穿梭育种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与CIMMYT小麦穿梭育种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庞家智70年代初期,我国已经和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开展了材料、信息变换工作,通过不同途径获得了CIMMYT的高产、半矮秆、抗病材料,经过各地的栽培试种,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北京小麦穿梭育种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梭育种也叫转移育种或异地选择,就是将育种材料或杂交组合在不同区域同时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稻穿梭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南北跨越27°-31°12′N,相距约450公里的不同生态条件进行穿梭育种研究。从F#-2起在嘉兴、杭州、富阳和温州的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选择,所选择的单株相互交换,使每一个试点都种植全部选择的株系,允许选育者根据当地的表现进行淘汰和选择。这样便能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每一世代的当选单株进行适应性鉴定,以选育适应性较广的新品种。通过穿梭育种不仅较易选得适应性较广的品系,而且最后所选得的较优良品系几乎没有一个是选育者从自己推荐的组合中连续选择育成的。这表明穿梭育种还可以通过各育种者扬长避短,共同努力,提高选择效果。现初步育成几个新品系。本文还对今后的穿梭育种工作的改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南疆点育成的22个稳定新品系分别在南、北疆两点同时种植,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分析,确定同点间各参试材料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及两点间同一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确定新疆在冬小麦穿梭育种工作中材料的选择方法,以期为育种工作者的选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育种途径—水稻穿梭育种法研究的进展。在理论上初步探明了水稻穿梭育种选择的有效性及其选择规律,在实践中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品种,有的并用于生产。”同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小麦穿梭育种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我国开展小麦穿梭育种的历史入手,重点阐述了小麦穿梭育种的意义、方法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探索小麦育种的方法,以期促进新时期我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川省的地理条件作小麦的穿梭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四川省的多样化的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 ,西北部高原上的马尔康和成都平原上的邛崃市 3点作小麦的穿梭育种。结果证明 ,在这 3个地点上的穿梭育种不仅有利于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的选择 ,也非常有利于抗条锈病的高效选择 ,是提高我省小麦育种选择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966年,第一份CIMMYT育成小麦品种Penjamo 62引入四川,1989年中国和CIMMYT签订小麦穿梭合作育种协议、四川被指定为我国3个春麦穿梭点之一。之后,四川开始较为系统地利用CIMMYT种质和育种新技术,以提高四川小麦育种水平,加速四川小麦新品种选育步伐。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CIMMYT真正对四川小麦育种最具影响力的是三个方面:引进有用种质;提供育种新技术和新思路;科学家交流及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如何才能在四川小麦育种中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CIM-MYT的这些优势去提高四川小麦的育种水平?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加大CIMMYT种质在四川生态下的筛选力度;以我院原有小麦育种项目及积累的育种材料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冬春杂交、穿梭育种、改良混合选择和微效多基因持久抗性等CIMMYT育种新技术及新思路,结合已较为成熟的DH群体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等分子技术,构建新的育种体系;由于生态条件的巨大差异,坚持以引进改良、自育创新为主,CIMMYT/四川//四川及冬/春//春已证明是利用CIMMYT种质资源较好的杂交模式;以熟悉四川育种及CIMMYT育种的专家及在CIMMYT接受过培训的青年专家为核心,组成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的育种及科研团队,并坚持不懈,是成功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的基础;加大双方科学家互访及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训力度和信息资料的及时交流,增进双方科学家对对方育种理念、生态环境、育种资源、技术经验以及育种材料的田间长相等的更深刻认识和体验,从而增强双方工作的针对性与互动性,这是有效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经验的成功保证。截至2006年,选用CIMMYT种质由四川育种家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已达19个,其中有3个还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一个是世界上首次利用CIMMYT人工合成种育成的商用小麦新品种。这批新品种在四川表现出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四川输入了一批条锈病新抗源;使四川首次在强筋小麦育种上获得突破;打破了四川小麦育种单产水平长期徘徊的局面,创造了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新水平;预期在近几年内,将有更多用CIMMYT种质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四川审定推广。这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及育种新技术已成为四川小麦品种改良与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广适应型高产育种材料及品种的创制与遗传机理研究(可用川麦42为基础)、条锈病持久抗性材料及品种研制与新抗源筛选转育(以现有持久抗性和四川核心资源为基础)、四川生态下优质稳定表达材料的筛选转育以及高产优质的节约环保型简化栽培体系开发,将是四川与CIMMYT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主要技术方向,而继续强化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和科学家间加强专项合作及对现场交流、指导,将是进一步取得成功与成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诱发突变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张掖市农科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及辐照处理的参考剂量,并对张掖市小麦诱变育种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CIMMYT小麦育种特点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CIMMYT)目前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小麦育种特点及今后的研究趋势,旨在为国内的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苏豆9号”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豆9号”为东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3年平均184.8 kg/667 m 2,较对照徐豆13增产3.6%,2010年增产极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177.5 kg/667 m2,较对照增产6.7%;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为探讨适宜播期,最佳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肥量,特设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苏豆9号最佳播种期是6月上中旬,在此范围内越早越好,最佳密度是1.4万株/667 m2,基肥用量以含氮、磷、钾45%复合肥20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研究水稻节水、省工、高产栽培的新技术,以中作59为供试品种,研究了解膜、黑膜、白膜3种水稻种膜栽培方式与传统水稻栽培比较,对水稻产量、生育性状、光合特性、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膜栽培的产量以黑膜和白膜较高,解膜次之,比对照可以提高产量7.7%~24.0%,缩短生育期5~7天,地上部光合积累量增加;种膜栽培对稻米品质影响不显著。水稻种膜栽培可以节水、省工,还具有减少杂草、病虫害、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5个国审京冬系列小麦品种京冬12、京冬17、京冬18、京冬22和京花9号在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京冬系列品种中早熟,株型紧凑,灌浆进程快,后期叶片功能期长,产量三因素比较协调,综合丰产稳产性及抗性较好.其育种思路是根据北京地区小麦穗分化和灌浆期短的气候生态特点,明确"以粒大为特点,以穗粒质量为优势,同时兼顾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通过高代品系的多点种植,注重选择综合的农艺性状和抗性.  相似文献   

16.
种业作为农业的先导产业,是农业科技应用最集中的载体,也是农业科技的核心领域和战略制高点。畜牧种业是产业的源头,是现代畜牧业高效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全面客观总结了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种业科技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斛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明目强身、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领域。鉴于石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药用石斛育种、组培与栽培技术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从种质资源多样性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品种杂交育种研究及诱变育种技术、倍性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在药用石斛新种质选育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国内近10多年来药用石斛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现状,杂交育种成果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情况等育种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加强药用石斛药材控制性质量标准研发,资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充分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优势开展药用石斛育种研究等建议,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携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I39、92RO89等为供体亲本,以丰产但不抗病的4185等品种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抗病基因的转移。分析了供体亲本及回交后代穗部性状的变化,分析了双亲与后代在株高、株型、穗长、抗病性、抽穗期上的变化。结果表明,易位系的穗部性状有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控制。易位系的抗病性与黑芒基因并不连锁,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3个组合的F1  相似文献   

19.
甘蔗亲本创新与突破性品种培育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甘蔗亲本创新的意义着手,把亲本创新归纳为亲本改良、新亲本的创制和独立亲本系统的培育三个类型;并结合甘蔗育种的历史和现实,把整个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分为突破阶段和改良阶段,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甘蔗育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探讨了不同亲本类型的培育方法和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