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稻种衣剂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庸庆 《种子》2002,(6):107-108
通过对12种种衣剂的筛选试验结果,优富8号、优富3号、科农16号、科农1号和安丰多福5个种衣剂能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减少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产390-547.5kg/hm^2,均达极显著,可增值408-565.5元/hm^2,可作为生产应用的首选种衣剂。  相似文献   

2.
水稻施用丰收菌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机理是:提高了秧苗素质,对秧苗根系生长和分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效穗数;增加了水稻茎叶暂储同化物的光合产物积累量和穗粒重,穗粒重的增加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对籽粒的千粒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1996—1997年度莱州市农科所试验中产量达589.3kg,比对照烟农15增产71.0kg,增产13.7%,比鲁麦14增产48.6kg,增产9.0%,实践证明,产量超千斤的适宜穗粒结构为:成穗数40—45万,每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3g左右。适期早播,减少播量,降低基本苗,提高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4.
富硒增产剂在绿色稻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绿色稻米喷施富硒增产剂在增粒、增重、 增硒、增产和增效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始穗期每公顷施用富硒增产剂2250g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1、品种来源:绵阳89-30系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于1985年用绵阳15号作母本.8201-作父本进行杂交。1996年8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产量表现;经陕西安康地区2年共13点农区试平均公顷产4258·skg/hm2,比对照绵阳19号平均增产5.81%,大田一般公顷产4200~4500kg左右.高产田块在每公顷6000kg以上。3、特征特性:幼苗半在立.芽鞘无色.叶色浓绿.株型较紧凑,株高90cm左右、茎杆粗壮.穗层整齐。每穗粒数42-45粒,长芒、白亮、白拉,千粒重43g左右。该品种属春性偏早熟种。分案力强,上林成穗率中等。在陕西安康种植…  相似文献   

6.
依据1990-2006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17年来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对照种和区试中居前三位的品种(系)在产量、成产三因素方面的变化趋势,并主要依据所有参试品种(系)的平均值,分1990-1998、1999-2006两个阶段来分析育种目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1990-2006年17年中.成产三因素的变化趋势是:在争取提高产量的基础上,穗数比较稳定,穗粒数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千粒重略微增加;两个阶段育成的品种(系)表现为:产量变化从每公顷4482kg增加到5192kg.每公顷穗数稳定在520万左右,穗粒数由28.4粒增加到31.1粒,千粒重稳定在39g左右。依此提出今后旱地小麦的育种目标为:产量达到每公顷6000kg,穗数稳定在520万-540万/hm^2,穗粒数达35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同时应注重旱地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穗粒结构杂交稻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穗粒结构不同的杂交稻汕优63、Ⅱ优838、丰两优四号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3个品种参加区试的产量构成,进行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汕优63,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38.1%,提高结实率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4.1%;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Ⅱ优838,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2.2%,提高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6.2%;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丰两优四号,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49.2%和44.8%。可见,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同时提高每穗粒数;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凤冈县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明 《耕作与栽培》2004,(5):32-32,58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中不同基本苗及栽插的研究,结果表明:小三角方形栽培能显著增加有效穗,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条形小三角比常规栽培增产14.3%,比单苗方形栽培增产25.2%,比穴栽3粒谷方形栽培增产16.2%。  相似文献   

9.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在山西临汾、万荣、屯留就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的增产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枯水年型条件下,黑色液膜覆盖冬小麦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生物学效应、增温效应和储水供水效应。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问的关系,使每公顷产量达2188.5kg,较对照增产17.95%;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覆盖材料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不完全显性基因Ur1(波浪形花序轴)可以通过扩大库体积来增加每穗粒数和提高籽粒产量。本文调查了Ur1基因在5种不同遗传背景中的增产效果。通过连续回交已育成了“西光”品种的Ur1等基因系(N^u)。“西光”品种(N)在日本南部种植具有最强的倒伏抗性。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国稻6号施用不同叶面肥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级稻国稻6号进行叶面肥喷施试验,研究了不同叶面肥对国稻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国稻6号喷施不同叶面肥均能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是指水稻从播种育苗,采用旱育早发地膜覆盖,然后栽插到有地膜覆盖的大田中的一种特殊栽培技术,适用于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我市1985年开始在水稻上进行地膜栽培技术,证明能使水稻大幅度增产,1996年我省竹山县推广地膜水稻733.7hm‘,均获显著的增产效果。1地膜覆盖栽培的优点1.1增温早熟高产地膜覆盖的稻田,每天增温3~5℃,整个生育期可增加地积温430~450℃,提高光能利用率,比对照提早10天分蒸,单株可增加2~5个有效分荣,每穗增5粒,千粒重259,比对照早成熟半个月左右,高山可避免秋风危害。地膜水稻一般6…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衣剂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早、晚稻对水稻种衣剂苗博士、江苏华农进行了增产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博士和江苏华农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的原因是:改善了秧苗质素,促进了根系功能,提高了秧苗叶片的叶绿素水平,促进了本田期的早生快发,增加低位(1级)分蘖数,早够苗、早达苗峰,使够苗至分化的长粗时间长,有利于茎蘖的长粗成穗,使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了茎叶比和比叶重,增加抽穗后茎叶中干物质向穗粒转运,促进籽粒干重增长,最终使穗数、粒数及粒重获得改进而达到增产。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群、个体发展动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田奇卓  刘万代 《作物学报》1998,24(6):859-864
通过对温麦6号超高产麦田跟踪调查测定,得出了该品种实现每公顷9093kg籽粒产量时,各重要生育时期的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系数,挑旗后各叶层叶面积系数的动态指标,及其相应各时期的个体质量动态指标。明确了产量构成三因素分别为:每公顷成穗628.5万。每穗35.25粒,千粒重40.17g,同时还与鲁麦22号高产田的相应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新稻19号进行高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的变异最大(cv:13.02%),与产量的相关最为密切(r=0.6048**),对产量的通径(P=0.6571)和净贡献率(pr=0.3974)最大,其次为每公顷有效穗(cv=12.45%,r=0.2482,P:O.4569,pr=0.1134);千粒重是该品种的稳定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极小。新稻19号每公顷8500kg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300万穗左右,每穗结实115粒左右,千粒重25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是:(I)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公顷基本苗90~120万株;(3)合理施肥,科学灌水,每公顷施纯氮225~280kg,氧化钾90~110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稳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和湿润间歇灌溉,后期不早断水;(4)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择了产量潜力高但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显著不同的少穗大穗型核生2号、多穗小穗型烟农15及中间类型的泰876161品系,进行了品种-空背宽度-边际效应相关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l)在间套行较窄的情况下,选择多穗小穗型品种有利于发挥边行增产作用,在间套行较宽的情况下,选择中穗或大穗型品种则更有利于发挥边行小麦的增产效果;(2)边行小麦增产,大穗型核生2号以增加穗数为主要特征,小穗型烟农15以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为主要特征,中间型的泰876161则是相对的穗数、粒数与粒重协调增加;(3)随空背宽度加宽,边行增产幅度提高,大穗型核生2号是增穗为主,穗粒数比重不变,粒重比重下降;小穗型烟农15是穗粒数比重提高,穗数比重持平,粒重比重下降,中间型泰87616正则是穗数、粒数比重协调增加,粒重比重下降;(4)边2行小麦的增产作用与品种和边1行的增产幅度相关,40cm空背下,少穗大穗型核生2号边2行增产幅度最高,其次是中间型泰876161,多穗小重型烟在15几乎无增产效果,空背加宽,边1行增产幅度提高,使边2行的增产幅度下降,甚至减产,100cm空背下,大穗型核生2号边2行较内行稍有增产,而小穗型烟农15和中间型泰876161则边2行出现减产,以边1行增产幅度最大的泰8761  相似文献   

17.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史新海  王广明 《作物学报》1996,22(6):750-756
通过对山东省1976 ̄1995年中熟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株数和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提高了籽粒千粒重;1976 ̄1995年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长呈下降趋势,穗行数、穗粒数、株高、穗位高、大斑病、小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则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胡朝凤  范辉 《耕作与栽培》2002,(1):35-35,5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旱育秧在不同时期施用烯效唑对秧苗素质、产量、分蘖成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具有控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提高分蘖成穗和增加穗实粒数的效应,有较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时期以1叶1心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II优6078系重庆作物所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配的特大构型新组合,它的主要特点是:生育期比汕优63长5-7天,株型适中,苗期叶色淡绿,叶面积大,分案力强,后期转包好,功能叶不早衰,稍大位多结实率高,单拍着拉最高达520粒,增产潜能大,抗性好,米质优。1995年,四)I省丹棱县在全县不同生态区即海拔500米、550米和700米的地方试种区优6078,结果,片片增产,块块丰收.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250kg,比冈优22每公顷增产750~900kg,增产11.8%,其中何场乡凤凰村三组村民李志华1995年从县种子公司购种3.okg,种植0·3公顷,平均每…  相似文献   

20.
玉米隔行去雄、人工辅助授粉,是一项简便易行、费省效宏的增产技术。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我市在抓好玉米常规的高产配套技术措施的同时,积极推行玉米隔行去雄、人工辅助授粉,结合后期去雄的技术措施,获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各地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杂交玉米推行隔行去雄、人工辅助授粉的技术后,一般增产5.0%~8.0%,雌穗授粉花丝萎焉后再去雄增产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