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近年来培育的7个辣椒组合(品种)为试材,利用遮阳网模拟弱光胁迫,调查了在弱光胁迫下辣椒植物学性状及产量性状,以株高、茎粗作为参考指标,以叶面积、比叶干质量作为重要指标,以产量、叶绿素a/b值作为主要指标,对其弱光耐受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弱光逆境胁迫导致辣椒植株增高、茎秆变细、叶面积增大、比叶干质量降低、产量及叶绿素a/b值均降低;且叶绿素a/b值与产量的变化幅度基本一致,该方法可用来鉴定辣椒不同组合的耐弱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营养液EC值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番茄植株第3穗果坐住后,设置不同的营养液EC值进行灌溉。结果表明:高EC值营养液灌溉抑制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随着EC值的提高,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坐果数、单果质量、产量明显降低,4.0、5.0 mS/cm高EC处理667 m~2产量较对照3.0 mS/cm分别降低35.6%和42.2%;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显著提升,但5.0 mS/cm处理可溶性糖及糖酸比显著低于4.0 mS/cm处理。综合分析,EC值4.0 mS/cm的营养液适合番茄成株期生长,且有利于提高其品质,适用于高品质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3.
采用砖块栽培和基质栽培,通过设定不同的砖孔密度(0、6、12 孔和18 孔),研究其对番茄
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8 孔、12 孔、6 孔和无孔砖栽番茄果实产量分别比基质栽培番茄果实产量增加
了27.63%、30.84%、23.38%、24.65%,且生产投入成本小。砖栽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干
质量、茎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果实产量、营养液利用效率相对于基质栽培番茄都有所增加,砖栽应用于
现代化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番茄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50、100、150、200nmol/LNaCl盐溶液4个浓度处理,对耐盐性不同的番茄品系进行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品系间差异显著,抗(耐)盐性弱的品系长势较弱,株高、茎粗、干物质量下降明显,而抗(耐)盐性强的品系苗长势强,株高、茎粗、干物质量较稳定;同时抗(耐)盐性弱品系的盐害指数显著高于抗(耐)盐性强的品系,而且植株干鲜比变化趋势也与抗(耐)盐性强的品系明显不同。经筛选,植株的盐害指数、株高、茎粗、干物质量、根系与地上部干鲜比可以作为鉴别番茄耐盐性大小的指标,同时,NaCl胁迫溶液浓度选用100~150mmol/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番茄叶色突变体的弱光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弱光条件下对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的比叶干样质量(SLM)、比叶鲜样质量(VLM)、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减少值以及株高/茎粗、叶面积比(LAR)、MDA含量的增加值都小于其野生型06884,所以番茄叶色突变体06883对弱光敏感度小于其野生型06884,具有一定耐弱光性,是良好的耐弱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代日光节能温室不同施磷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磷肥施用量显著促进茎粗和叶面积的增加;而花期叶面积和冠幅差异不显著。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番茄植株的生长,至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不同施肥处理中番茄株高、茎粗、冠幅、叶绿素均显著增加。番茄产量的磷效应表现为典型的抛物线式,施磷量低于225kg/hm2时,随施磷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加;但进一步增加施磷量则会导致产量下降,从而得到其最高产量施磷量为253.90kg/hm2,最大经济效益施磷量为250.80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葱伴生栽培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以大葱和番茄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节间长、产量及光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大葱伴生栽培不改变番茄植株叶片数,但能有效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和节间长,且植株长势旺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且大葱伴生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番茄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与滴灌处理相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均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并促进了番茄产量的提高,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番茄生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综合生产中的除草、防病等因素,在番茄生产中对滴灌措施采取覆膜处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品种‘鑫研九号’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比的羊粪和蚯蚓粪作为基肥进行露地番茄栽培比较,以期得出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羊粪和蚯蚓粪均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长势,提早开花和采收,显著提高果实大小和产量,显著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其中20%蚯蚓粪+80%土壤处理的植株株高最高(180.6 cm)、茎粗最粗(13.9 mm)和叶片数最多(38.7片),植株长势最好;该处理可使番茄开花提早4 d,果实提早7 d采收;使单果质量(200.0 g)和单株产量(4.0 kg)显著增加。施用20%的蚯蚓粪使番茄可溶性糖含量(2.6%)、糖酸比(3.5%)达到最高,使果实变甜。综合考虑番茄的生长势、生育期、产量和品质,20%蚯蚓粪+80%土壤施肥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18份黄瓜高代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10℃低温避光发芽试验及幼苗进行低温弱光处理(昼/夜,12℃/8℃;80μmol·m-2·s-1)对种子的发芽特性和幼苗的耐低温弱光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查黄瓜幼苗低温弱光耐性指数筛选出耐性品系M22、Ma1、M32、M11和不耐低温弱光品系M44、M36、M14。同时调查耐性不同品系的发芽特性、叶面积、株高、节数、茎粗、干物质重等指标。结果表明:黄瓜耐性指数与株高、发芽率、茎粗、干物质重等形态学性状显著相关,株高与干物质重与耐性指数关系最紧密,受低温弱光性影响最强。试验表明,可以耐低温指数为主,结合低温发芽能力与苗期生长量进行低温弱光耐性筛选。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补光时长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LED植物生长灯(红蓝光比例7∶2)为补光光源,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不同补光时长(1、2、3 h)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补光2 h和3 h均能明显提高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补光3 h能够显著提高番茄的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产量,以及果实VC、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产量增加7.0%,每667 m~2利润增加528.9元。综上所述,补光3 h对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延长光照时间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光通量密度为72μmol·m^-2·s^-1的人工光源对‘西州密25号’甜瓜植株进行不同时长的补光,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甜瓜植株高度、茎粗度、叶片、节间长度、叶柄长度、叶绿素、保护酶、可溶性糖、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增加甜瓜植株高度、叶面积、茎粗度、节间长度、叶柄长度,提高其干物质的含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有利于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促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增加,对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延长光照时长4 h以上有利于‘西州密25号’植株的生长,延长光照8h‘西州密25号’果实单果质量可达380.83g,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6.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期弱光胁迫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番茄的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绿熟期进行持续5周的50%自然光强的弱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果实绿熟期的弱光胁迫对植株干物重、各器官的物质分配率和果重影响程度最小,果实膨大期的弱光胁迫使番茄果重显著降低,而开花期弱光胁迫使坐果率和单果重显著下降,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因此,番茄对弱光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绿熟期。  相似文献   

15.
以北农1号番茄为试材,以土壤为对照,研究了菇渣、高效腐殖土、往年凋落物、当年凋落物4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苗率、株高、茎粗、根长、单株干鲜质量、根冠比、茎叶比、鲜干比和真叶抽生数等方面,高效腐殖土、菇渣和往年凋落物均明显优于当年凋落物和对照土壤;土壤在株高、茎粗和真叶抽生数方面显著优于当年凋落物;往年凋落物具备作为优质育苗基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高浓度CO2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月光、合作903为试材,在CO2浓度为1 000 μmol·mol-1的条件下,研究了高浓度CO2对番茄生长量、干物质分配、产量、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显著抑制番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的增长;有利于干物质向果实分配,减少了向茎、叶的分配;显著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净光合速率在处理前期显著提高,中期适应,后期再次提高。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温光条件对番茄营养生长与果实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早春日光温室番茄营养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以及番茄生长状况的动态观测,研究了日光温室温光条件对番茄生长和果实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番茄营养生长期(3 月中旬),日均气温、夜间平均温度和浅层地温能有效反映番茄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增长的动态变化,光辐射量和昼夜平均温差对叶面积、茎粗和株高的增长影响不大。在番茄果实膨大期(4 月中旬),日均气温、见光时段小时积温和光辐射量与果实膨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叶面积与果实膨大呈极显著正相关,印证了果实膨大期源-库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控温电伴热加热系统对根系直接进行加温,设置基质加热温度分别为22、28、34 ℃,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根系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对无土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椰糠作基质时,22、28、34 ℃的加热温度可在夜间使基质内中心位置平均温度分别提高到22.4、29.8、35.2 ℃; 与不加温对照相比,22 ℃和28 ℃加温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单株产量,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干质量和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显著提高;22 ℃加温处理中番茄植株的单株能耗为11.33 kWh,明显低于28 ℃处理的14.86 kWh,节能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以“金冠1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番茄植株生育、氮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肥的施用量对番茄茎高和茎粗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10 kg/667m2的施钾量能显著促进果实中钾的积累,钾素的分配呈果>茎>根>叶的趋势,果实中含氮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明显提高,在施钾量达到10 kg/667m2水平时,产量最高,平均为14 546.2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