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强化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土地整治在我国生态整治中的应用,阐述了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地、水利、生态、气候等影响;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应遵循生态化整治理念,强化土地工程技术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又受到土地制度的制约,我国农户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的规模比较小,又由于生产效率不高,使得资本积累有限,有限的资本又不足以完成劳动向资本的转换,这样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中国农业只有不断地革新才能够解决农民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以色列、瑞典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建议对策,解决我国农业合作社遇到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傅景远  王宁 《农业与技术》2004,24(2):26-27,30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做基础.国民经济就不会顺利发展.中国人多地少.只有依靠亿万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同步发展.从而推进农业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现代化-中固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正努力的脱贫奔小康.但在中固农村这一庞大体系的发展进程中,重重障碍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使其不断徘徊不前.像农业生态问题.劳动及土地资源问题等正不断给我们敲起警钟.本文拟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分析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唤醒人们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与农村土地的生态经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物质中介界面,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问题与农业中的生态问题紧密相连。土地的生态经济利用作为农业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倍受关注。本文从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发展的理论依据以及发展模型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土地生态经济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武川县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定量评价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现行土地利用方式,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处于该地区中部的内蒙古武川县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武川县生态足迹1.29hm^2/人,生态承载力0.95hm^2/人,生态赤字0.34hm^2/人;目前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提出武川县应通过控制人口,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多种方法来减小其生态赤字,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计算过程中发现的生态足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切实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本文研究了目前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和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瑛 《浙江农业科学》2023,(8):2033-2037
土地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有利资源和最佳途径,乡村振兴巩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价值,而农业多功能性来源于土地多效用性,土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化的关联发展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究土地整治内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并相互作用形成融合目标的逻辑关联。结果表明,以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土地整治为重要任务;以土地资源分配为中心的土地整治更为合理;土地整治激发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活力;以绿色发展为重点实现生态治理。研究为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视角和现实指导,为实现土地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土地流转是未来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威胁农业生态安全的负效应。在分析推行土地流转而引起的公地"悲剧"、农业面源污染、机耕污染等问题对农业生态安全的威胁,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以便在土地流转的进程中可以保护好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人均收入为线索,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现状,从中归纳出城郊“贸工农”型、产业开发型、资源利用型和传统农业型等4种农业生态类型.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方法,研究40多年来全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经济特征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中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类型的成因与发展机制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我国创造了用7%的土地养活22%人口的奇迹,为世界瞩目,但也使我国农业生产成为一种资源消耗模式,过度依赖土地开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还形成巨大的污染源头,对环境、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循环农业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农村绿色循环农业绿色循环农业又称生态循环农业,是指在良好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
探究南宁市2010—2020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建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进行障碍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期间存在波动变化,生态安全等级处于危险状态;影响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化肥施用强度、耕地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成灾率和土地垦殖率等;南宁市农业生态安全水平亟需加强,未来发展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力量和生态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特点剖析,探讨了当前我国在建设生态友好型农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实现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建立农产品监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据科学测算,生产一吨农产品,其耕地土壤质量的贡献率一般占50%左右。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就不可能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全面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实践的产物,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是转变小农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河北省献县韩村乡西大屯村农业生产情况和土地流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本地区土地流转的因素。找出了实现本地区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是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及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更是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整理归纳了国内土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其对自然、经济及社会三个方面生态安全的影响,随后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今后的研究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重点发展:1综合手段评价土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2进一步探索了对土地流转效应的绩效评估;3将土地流转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走农业生态文明之路,是其重要理论与应用研究产出;4拓展土地流转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手段,重点可向技术方法、经济手段等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阐述了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的新内涵。结合淄博市土地整治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土地整治推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并分别指出了淄博市北部平原现代农业区、中部丘陵高新产业区、南部低山生态经济区基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整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气象为生态、循环农业服务的必要性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破坏、农业气象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污染、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二九一农场自1994年建成省级“生态农场”后,进一步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共存,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实施水利、绿化、沃土、环保、绿色农业五项工程,在稳定原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1999年实现粮豆总产17万吨,平均亩产382.2公斤,分别比1994年提高了1.6倍和0。9倍,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场,是黑龙江垦区唯一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的农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现状及推广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概述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绿色产品的实现成为可能,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成熟、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生态模式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消耗掉了大量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在带来资源供应压力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走生态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因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明确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分析了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上的一些典型案例,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对策,以期能为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