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长期困扰新疆农业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大规模进行节水灌溉的背景,如何有效遏制农田土壤环境的盐渍化是新疆很多灌区面临的现实难题。通过对轻度盐渍化有机碳含量的演变趋势,分析了不同耕作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过程,提出轻度盐渍化农田优化种植模式;通过对灌区水盐运移规律研究,分析了盐渍化棉田土壤盐分动态变化与滴水对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滴灌条件下浅层暗管排盐实验,证明在滴灌条件下,浅层暗管排盐拖延效果良好,平均脱盐率约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2.
对射阳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分析了盐分对作物的毒害机理,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特点和规律及原因。提出了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阿瓦提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属于中重度硫酸盐盐渍地,0~30cm耕作层含盐量在0.5%-4%之间,在灌区内部土壤盐分存在多次积盐和脱盐过程,耕作层第一、二主成分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0%,第一主成分综合反映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第二、第三主成分联合反映了土壤的碱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5.
6.
7.
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农业用水上尤为严重,合理利用再生水灌溉对于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再生水中含有盐分,存在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潜在风险。本文以国内外再生水灌溉相关文献为基础,从灌溉方式、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灌溉年限及其他处理模式共5个方面对再生水灌溉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认为,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不足,缺乏交互因子的影响研究,系统化不强,改良再生水措施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建议,加强开展长期再生水灌溉下灌溉方式、土壤类型、作物种植、农艺措施等方面结合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的大田试验研究;还要加强改良再生水灌溉对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风险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山东省灌溉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省过去主要为井灌,缺乏大型自流灌溉的管理经验,几年来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也不断的发展,严重的威胁着灌区的农业生产。据初步统计,全省灌区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已达100万亩,并且依然在继结蔓延.因此积极的开展与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斗争,是我省灌溉事业中迫切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马家塘灌区是一个挟持在低山丘陵之间的洼地,灌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因其水量小、矿化度高、水质差,埋藏较深,而均不能用于农田灌溉,具有土壤盐渍化的内在因素。目前灌区引用黄河水为灌溉用水,开发不当将会导致土壤次生盐化。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土壤盐渍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灌区的水盐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灌区总体上、灌区内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上的盐分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土壤盐渍化的灌排措施,论述了控制土壤盐渍化对灌排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的灌排模式、生物排水和排水再利用、排水出路和盐分去处及灌区水盐动态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设施灌溉条件下不同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迁移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设施灌溉条件下的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灌水对不同次生盐渍化水平设施土壤盐分离子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a2+与NO3-在灌水后5~15d表现出随时间的推移剖面分布呈“双峰”特性,随着次生盐渍化水平的升高,Ca2+与NO3-淋洗速度变慢同时其返盐时间也较迟.地下水对K+迁移影响不显著,使得K+在灌水后剖面分布呈“单峰”特性,SO24-在所有次生盐渍化水平下一次性灌水很难将其淋洗出耕层.从环境因素看,Ca2+在土层的表层和底层以及灌水后期都表现出与水分和温度较好的耦合效应,并且两者对Ca2+运移具有协同作用.K+在0 ~ 20 cm土层运移主要受水分的影响,而30 ~ 50 cm土层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从灌水时间看,在灌水后5~15d内主要受温度影响,而灌水20 d后主要受水分影响.NO3-和SO24-不论从土层还是时间看主要受水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新疆盐渍化灌区水盐平衡现状及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新疆农七师127团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水盐监测、水盐平衡计算与分析,对现有水盐状况是否满足盐分控制要求作出评价,并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现状的水盐平衡条件不能满足控制盐分要求,其中引进的盐分只有大约40%从平衡区内排出,有60%左右的盐分滞留在平衡区内,其结果势必加重区域内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如果按现状灌排条件和灌溉用水水质状况预测,每年1.5m深土壤剖面的平均积盐量约为0.037%。 为保持研究区水盐的持续平衡状态,水量排引比需达到0.3左右。为此,在进一步加强明沟排水系统建设的同时,需增设田间暗管排水。  相似文献   

14.
论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与水资源开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灌区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灌区土壤盐碱化的严重程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是灌区水盐不平衡所致。为此,在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灌区水土资源利用规划中,应将维持绿洲水盐平衡的水量视为“生态用水”,将盐份聚集地视为“生态用地”。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是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秦王川灌区水盐动态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区新建灌区的水盐动态是其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影响灌区正常发挥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预测水盐动态对于环境保护和灌排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以土壤饱和与非饱和流的水动力学方法为依据,采用一维流与二维流数据模拟相耦和方法,建立起了秦王川灌区水盐动态模拟模型,预测了灌区通水后设计运行方式下未来20年的水盐动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北镇市地区保护地进行土壤抽样检测,发现大多数存在着使用年限过长的问题,北镇土壤含盐量与酸碱度等次生障害因子都达到了或者说超过了作物生长障害的临界值,北镇地区作物在苗期出现不发根,生长缓慢等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土壤盐渍化和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壤理化性状与盐分离子分布特征是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和绿洲灌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北疆玛纳斯河灌区、南疆阿克苏河灌区和喀什噶尔河灌区(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土壤(0~500cm)养分含量、含盐量及其离子组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玛纳斯河灌区和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玛纳斯河灌区表层土壤(0~30cm)和0~10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含量和pH值平均值高于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100~50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含量平均值低于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表层土壤(0~30cm)全盐量和电导率平均值比玛纳斯河灌区分别高21.14%和8.53%,60~100cm土层比玛纳斯河灌区分别低17.55%和16.50%。玛纳斯河灌区和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土壤阳离子均以Na+和Ca2+为主,阴离子均以SO2-4、Cl-为主,Na+和SO2-4分别为玛纳斯河灌区和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含量最高的盐基离子。玛纳斯河灌区表层土壤(0~30cm)53.85%属于盐渍土,30~60cm土层50.00%属于中度和重度盐渍土,60~100cm土层25.00%属于重度盐渍土,硫酸盐型盐渍土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阿克苏-喀什噶尔河灌区表层土壤(0~30cm)78.26%属于盐渍土,其中重度盐渍土占比最高,30~60cm土层60.86%属于轻度和重度盐渍土,60~100cm土层39.13%属于非盐渍土,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占比最高,其次是硫酸盐型盐渍土。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绿洲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作物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疆区灌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型灌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区灌区节水的必要性。针对新疆区六大片区灌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及水资源的短缺程度等因素,具体提出了各片区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试验基础上,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河套灌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荒地作物生育期输入盐分27.929kg/hm2,秋浇期流失盐分26.882kg/hm2,盐分积聚1.047kg/hm2,是输入盐分的3.749%。盐荒地具有一定的积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阵地,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从而导致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农牧业基础也相对薄弱,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新疆农牧灌区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以此来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各地区经济建设协调统一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