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旱涝灾害是制约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棉花旱涝为害的研究不少,但对棉花旱涝灾害临界指标的定量研究不多。从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棉花旱涝的为害和影响,探讨受旱受涝灾害的临界指标,从而为科学灌溉和排水提供依据,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进后的Z指标方法对1956年~2002年以来的降水数据进行了旱涝等级评估。结果表明:烟台市近50年来,极旱年份为1986、1999、2000年,极涝年份为1964、1990年;总的旱涝趋势是越来越旱,1980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1980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Z指标能较好地揭示烟台市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光学遥感数据反演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进行旱涝灾害监测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降水数据可以更加及时直观地反映地表干湿状态的变化,目前旱涝灾害监测应用地面点上降水观测站点的数据较多,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被动微波遥感为大面积进行旱涝灾害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江苏省1998年1月—2014年3月的TRMM 3B43月降水资料,采用尺度为12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分析江苏省旱涝时空特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6年来发生旱涝灾害的几率为34.08%,其中发生旱灾的几率(16.74%)与发生涝灾的几率(17.34%)相接近;江苏省一年四季都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且旱灾与涝灾具有交替出现的特点;1999—2014年间多次出现较严重的旱涝灾害,且江苏中部地区更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市砂姜黑土的母质特性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砂姜黑土的成土母质为古老的河、湖相沉积物,土壤富含胀缩性强的蒙脱石矿物,质地粘重,结构性差,生产性状不良.其母质特性决定独特的水分物理性质,对旱涝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探析气候异常事件背景下的沱江流域旱涝灾害响应规律,重建了清代沱江流域旱涝灾害时间序列,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突变检验、功率谱周期分析、ADF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分析,探究了清代沱江流域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气候驱动力因子。结果显示:清代沱江流域发生208次旱涝灾害事件,平均每1.29年就会发生一次旱涝灾害。洪灾多于旱灾,持续性洪灾旱灾事件共计21次,灾情总体较为严重,旱涝灾害交错频发,且年内还有旱涝并存现象。1800-1910年沱江流域旱涝集中呈链状分布。清代中期灾害数达到了最高峰,特大型灾害集中在清代中后期。1863年是沱江流域旱涝灾害的重要突变点,之后灾害明显增多。清代旱涝灾害与年均太阳黑子数呈显著相关,连续性灾害事件在太阳黑子极值年前后多发。旱涝灾害变化周期约2.5 a,与ENSO循环有较强同步性。在ENSO事件年时,沱江流域出现旱涝灾害的次数明显增大。滞后期为1 a时,太阳黑子活动、ENSO事件是沱江流域旱涝变化的主要气候诱因。研究成果既填补了沱江流域在气候变化下旱涝灾害机制的研究空白,又丰富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时空分布格局与规律认知。为加强科学利用水资源和防灾减...  相似文献   

7.
处于我国东部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洪汝河流域的砂姜黑土分布区,旱涝渍灾害频繁交替发生,造成农业生产长期低位徘徊不稳.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洪汝河流域砂姜黑土旱涝渍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特殊气候带的气象、水文条件以及典型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特性等是成灾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不当又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灾害发生和发展.旱涝渍灾害则是这些内外因素的综合效应.考虑到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灾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处于我国东部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洪汝河流域的砂姜黑土分布区,旱涝渍灾害频繁交替发生,造成农业生产长期低位徘徊不稳。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洪汝河流域砂姜黑土旱涝渍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特殊气候带的气象、水文条件以及典型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特性等是成灾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不当又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灾害发生和发展。旱涝渍灾害则是这些内外因素的综合效应。考虑到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灾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易受旱涝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关于农业旱涝灾害气象因子的致灾阈值研究,在点尺度上从气象致灾因子的致灾机理、人工旱涝灾害试验及田间小区建立的作物模型模拟角度定量化致灾阈值;在面尺度上进行流域数理统计、气象致灾因子的旱涝指标以及理论假设基础上的气象致灾因子阈值等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有:(1)研究内容上,气象致灾因子的致灾过程尚不甚清晰;(2)研究方法上,以统计方法建立的面尺度气象致灾因子及其可能阈值等尚未有较好的试验佐证。未来需要加强以下研究:(1)细化点尺度气象致灾过程研究,在致灾过程中寻找致灾规律,划定相应致灾阈值。(2)实现点、面尺度的转换,而其中转换工具的选取亦是决定尺度推绎和转换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旱涝灾害是制约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棉花旱涝为害的研究不少,但对棉花旱涝灾害临界指标的定量研究不多。从生物学特性方面研究棉花旱涝的为害和影响,探讨受旱受涝灾害的临界指标,从而为科学灌溉和排水提供依据,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旱涝碱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旱涝碱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型,模型建立时,考虑了各种水源的来水状况,以节水节能为原则,在满足各项约束的条件下,合理地分配各种水源的水量以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和除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 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6~2.9年出现1次,降水持续时间主要在7 d以内;致渍型降水3.8次/年,3~9月份均有可能发生,其中5、6月发生频率最高(80%左右);致涝型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份,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2.1%、37.7%和24.5%;致渍型降水出现的频次远大于致涝型降水,二者之比为2.63∶1;导致农田涝渍相随现象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重现期,春季约3年一遇,春夏过渡期约4.4年出现一次,夏季约3.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杭嘉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导致水稻减产的规律作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了洪涝灾害后水稻减产预测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鲁北地区开展的几种主要粮食作物耐渍涝的大田调查和筒栽试验,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动态观测,分析土壤通气率对作物生态的影响,。而提出了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不同生育期的耐涝和耐渍的控制标准极限及其高水位允许的持续时间,可为同类地区规划在田排水工程提供设计参数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渍害是南方麦区较普遍的自然灾害。国内对小麦渍害的研究较多,但在小麦受渍害后对其生态和生理的影响与渍害临界指标的定量研究却较少。从小麦在清水条件下的根系的适应性、忍耐力,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面着手,研究和探讨了小麦受渍害致死的临界指标,从而为科学排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旱涝分析及农田灌溉用水量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考虑了降水量及气温等气象要素 ,确定了旱涝年景评价指标。根据旱涝评价指标 ,分析了江苏省淮北、江淮之间、苏南等地区及全省近 4 0多年来的旱涝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适用于近年的农田灌溉用水量的数学评估模型 ,该模型从江苏省农作物实际种植情况出发 ,包含了稻田、旱地、菜田的灌溉用水量。模型应用结果表明 ,评估结果与农田实际灌溉用水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1951-2006年丹东地区旱涝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丹东地区4个雨量站1951-2006年降水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丹东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3种方法对丹东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006.8 mm,雨量充沛,但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均较大,分配不均匀.运用三种旱涝指标对丹东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三种指标的计算结果均能体现出丹东地区的旱涝等级的变化趋势,但Z指标法的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高校不同下垫面条件下降雨径流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节水工程。在确定蓄水池规模而进行的可积蓄雨量计算时,为了合理的选取径流系数值,进行了室外实地径流系数模拟试验。本次试验选取了沥青路面、水泥路面、透水性铺装三种下垫面,降雨强度(四个水平)、地面坡降(三个水平)、降雨历时三个变量,研究了径流系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径流系数均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降的增大而增大;透水性铺装在雨强较小时,径流系数与坡降成负相关关系,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径流系数与坡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不同降雨强度、地面坡降、降雨历时条件下径流系数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为雨水积蓄利用工程中确定可积蓄雨量的多少、确定蓄水池规模的大小、集雨工程的推广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天门农田灌溉排水试验站试验资料分析了江汉平原棉花对排水灌溉的需求。通过测坑控制地下水模拟渍水试验,对棉花生育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标准,在降水期间允许田间短期的滞水天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些成果将为渍害田改造提供工程规划设计和经济论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