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蔗田栽蘑菇     
我区属亚热带兼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1℃,其中10月~翌年3月平均气温16.1℃,适宜在蔗田栽蘑菇。近年来,菇农迫切要求扩大蘑菇生产,室外蔗田栽蘑菇,已成为我区菇农所喜爱的副业,现介绍如下: 一、菇房设计菇房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做两床,以原有蔗沟宽和畦长为度。每床设床架二层,相距60厘米左右,以畦上1.5米高以上的蔗茎为柱,竹杆  相似文献   

2.
甘蔗生长中后期正值秋冬季,气温由高到低,符合蘑菇菌丝生长需高温,子实体形成需低温的规律,加上甘蔗已封行成林,类似森林的“小气候”环境,适宜蘑菇生长。利用蔗田地面行间种植蘑菇,每亩蔗地可产鲜菇750公斤以上。室外地面栽培蘑菇,不建菇房,不搭架,成本低,病虫少,产菇多,效益高,易推广。下面以蔗林地面种植蘑菇为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一、播种 (一)播种前的准备:1.灭鼠:播前一周,在种菇蔗地应用毒饵灭鼠2~3次。2.做床:理好种菇地四周排水沟,清除蔗行杂草,剥去蔗株下部0.5米高脚叶,顺放于蔗沟中,铲少量沟两边土做床,床宽0.35米左右,每间隔一行做两行菇床,留一  相似文献   

3.
许文芳  吴金俞 《食用菌》1991,13(1):29-30
我们于1982年开始利用蔗田栽培蘑菇获得成功,至1988年连续七年共利用蔗田栽培蘑菇700多万m~2,总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单产比室内增27.16%.这一技术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荣获省农技推广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将其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一)蔗田选择与菇房搭建蔗田栽蘑菇,是在甘蔗生长后期的9月末10月初,于绿叶层之下至蔗沟的空间搭建菇房.首先要选择甘蔗具有密、直、壮、高的新植蔗田;其次要通风好,遮荫度好,土层厚,水利方便的田块;第三要有丰富的物料资源及充足的劳力资源.田间菇房目前普遍以四畦三沟组建为一单元,  相似文献   

4.
王建瓯  徐冀莉 《广西园艺》2003,(4):J001-J002
1 整地搭棚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收割后 ,排干稻田水 ,即可整地作畦 ,厢宽 2米 ,厢沟宽 0 .5 m,深 0 .3m,长 10~ 15 m。作厢时 ,将沟中的田土挖出 ,垒在厢边上 ,形成土埂 ,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整畦完毕后 ,在畦面上搭建大棚 ,大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高 1.7m。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每隔 0 .5~ 0 .6 m用 4 .5 m长毛竹片搭成拱形棚架 ,架外覆宽 6 m的黑色薄膜。棚两端用薄膜和草帘做成可启闭的门帘 ,棚周围薄膜用土压实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  相似文献   

5.
一、选地作畦:栽培场所应选择地势平坦、向阳通风之处,远离厕所、禽畜舍等污染源。栽培前先掘土曝晒,喷洒茶子饼等药液驱杀蚯蚓等害虫。并设高2米的简易菇棚,防止强烈阳光直射。将地整成长5~10米,宽1.2米,高20厘米的南北向条畦(菇床),以利场地通风。条畦两侧边沿筑高10厘米泥堤坝,以防培养料外倾,或用石头、砖砌成,有条件可用木板在畦沿固定。畦内床面呈龟背形并拍实,畦间留宽50厘米的作业道,四周设排水沟。清除场地一切污物,净化周围环境,床表及四周撒施石灰粉,抑制杂菌滋生。  相似文献   

6.
李君成 《食用菌》1992,14(3):30-31
我市种植蘑菇近20年,于1988年开始室外试种,因投资少,效益高,深受菇农欢迎.1989年市科委立项试验,1990年大面积推广,1991年全市种菇90万m~2,80%为室外地面栽培,现将其主要技术分述于后:一、三种模式菇床 (一)蔗田菇床床宽以蔗田行间的大小而定,长sm左右.菇床排列是2行菇床留1行人行道。  相似文献   

7.
以往栽培蘑菇的培养料,主要是粪草混合堆制而成,以菇床辅料厚度5寸计算,1000平方市尺栽培蘑菇面积的培养料,约需干牛粪6000斤(或鲜牛粪2万斤),粪肥用量大,已成  相似文献   

8.
荔浦县是国家双杂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年制种面积达250 hm~2,生产双杂种子近千吨,食用菌是荔浦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蘑菇冬种面积达500 hm~2,产量2.5万t。利用杂交水稻制种后的冬闲田和稻草进行冬季蘑茹生产,复种指数高、效益好,但在种植蘑菇时应注意菇场选择,搭建菇棚,配方培养料,常规堆沤,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前、出菇后和春菇的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农业部报道,1983~1984年美国种植蘑菇1290万米~2,年产492000吨,产值47100万美元。另据加拿大蘑菇栽培者协会报道,1982年加拿大种蘑菇230万米~2,年产菇3515吨,产值892.3万加拿大元。北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蘑菇产区,单产也较高。北美之所以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蘑菇产区,除了选育良种外,重视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技术也是一项关键措施。本文着重介绍这项堆制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省蘑菇栽培业在七十年代发展速度很快,1971年全省栽培面积仅有1500万尺~2,到1978年超过亿尺~2以上。但近几年来蘑菇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如1982年只有8400多尺~2。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产不稳定,低产区菇农种菇的积极性受挫伤。下面对影响蘑菇单产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一)建堆期未选择好。目前各地都是“靠天种菇”,因此,培养料发酵堆制期对蘑菇  相似文献   

11.
韩勇 《北方园艺》2003,(2):71-71
1 基本设施1.1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 ,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 ,由东西向延长 ,在寒冷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生产的单栋温室。1.2 塑料大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 ,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使用时加覆盖物遮阳。1.3 菇房 供蘑菇生长的场所 ,有日光温室、大棚、地下室、地窖等。1.4 堆肥场 供蘑菇养料堆制发酵的场地。1.5 培养料 经无害化处理的厩肥和草料等堆制而成的供蘑菇子实体发育的材料。2 种植场地及场地环境条件 (菇房环境 )种植场地以日光温室为主 ;以日光温…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料发酵时间长短对培养料质量和蘑菇产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我省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时间一般为25~30天。近二年来,我们把培养料发酵时间缩短为18和14天,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79年在凤(氵窖)大队菇场试验,面积29.6米~2,80年在农科所试验,面积20米~2。培养料配比见表1。堆制发酵天数,风(氵窖)菇场为28和18天二个处理,农科所为23和14天二个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区新圩公社荔枝桥李永和,为了解决无菇房的困难,于1983年冬利用1.86分稻田种蘑菇71米~2,收菇1774斤,近25斤/米~2左右的好收成.现将有关技术措施问题介绍如下。 (一)选地措棚:选择地势较高、沙壤土、近村旁、北边有避风屏的早熟晚稻田。按长32米、宽4米面积搭人字棚架,最高处离地面2米,中间有11条直径10~13厘米的支柱,支柱间隔约3米,深埋土中1尺,再在支柱顶端扎两条32米长的竹竿,贯串东西。两檐边缘筑高1尺,底宽1尺、顶宽0.5尺的小堤。在人字骨架上盖草席、再盖塑料薄膜.草棚东面开二个长×宽为2×1尺的窗,挂草席,西面有门。棚内畦宽1.2米,畦与畦之间挖深宽各1尺的排水沟兼作行人道(见图)。 (二)堆制培养料:稻草2500斤,牛粪粉3500斤,花生麸90斤,尿素30斤,石灰80斤,过磷酸钙50斤,石膏50斤.于83年10月14、15日堆料,19日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朱广凯 《蔬菜》2006,(2):16-16
栽培蘑菇时,在畦床表面撒一层新鲜草木灰,因草木灰有较强的吸热作用,可提高畦床的温度,促进菌丝迅速发育,提早出菇。另外草木灰还是一种速效肥料,能为菌丝提供养分,并能抑制杂菌生长,可使蘑菇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是全国双孢蘑菇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2018年农法栽培双孢蘑菇面积达3 746 663平方米,菇房8 146座,平均每座种植面积460平方米。农法栽培蘑菇培养料以使用杏鲍菇菌渣和牛粪配方为主,占80%以上。2018年该镇推行由配备有环保设施的培养料厂集中生产一次发酵料11 682吨,供应农法栽培菇房种植双孢蘑菇12万平方米,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彭光荣 《食用菌》1998,(6):23-24
过去棉田仅是单一性种植,一般亩经济效益400~500元左右。近年来,有部分棉农在棉田套种蔬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棉农种植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提高棉田土地利用率,笔者在本地丰城市产棉区进行了棉田套种蘑菇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AS2796,引自福建轻工业研究所。 1.2 试验设计 设0.3亩(为200m~2)为棉田套种蘑菇试验区,0.3亩为单一性种棉对照区。 1.3 供试配方 采用粪草常规栽培配方:干稻草350kg,干牛粪150kg,菜枯饼38kg,尿素3kg,硫酸铵8kg,过磷酸钙9kg,石膏粉9kg,石灰粉15kg(一部分用于土壤消毒),按常规法堆制培养料。 1.4 试验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和避开棉田用药期出菇,于棉株结桃朗堆料,收棉期培养料下田,用药结束出菇。具体安排:8月25日堆料;12日培养料进行室外后发酵,发酵期间,在棉株两行中间(一般棉畦宽60cm,空间40cm左右)撒配方中部分用量石灰  相似文献   

17.
本方法是把室内发好菌的毛木耳菌袋移至甘蔗田行间出耳管理。实验证明,它具有木耳产量高,杂菌污染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明显提高甘蔗产区的经济收入。具体方法如下:(一)甘蔗种植规格:通常甘蔗种植畦间距约1.2米。套种毛木耳的蔗田则必须把相邻的两畦的畦距缩小为60厘米左右,再每隔两畦留1.8米的空地,在这空地上搭架栽培毛木耳。(二)配料装袋:制菌袋时间应安排在12月到翌年2月底前,这段时间气候干燥,成功率高。培养料配  相似文献   

18.
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随着蘑菇生产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广大蘑菇种植者希望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以克服目前二次发酵技术周期长、费工多、耗能大的缺点。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的研究,制成了适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的新技术,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增温发酵剂的制备在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分离筛选到可用于蘑菇堆肥的微生物,并以此为基础制成了适用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二)应用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根据增温发酵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二次发酵的原理,同时参照国外短期发酵技术和室内发酵方法,并结合国内常规堆制发酵的操作步骤,我们建立了一套在生产上行之有效的节能、快速、床式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其具体流程为:稻草的切割和预湿一预堆一添加增温发酵剂一培养料进房床式发酵一翻格播种一管理采收。与二次发酵技术相比,每堆制111.1米~2培养料,应用这技术可省煤150~300公斤,省工8~10个,缩短周期5~10天。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长阳县于1981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技术,两年试验面积2558米~2,平均单产13斤/米~2,还出现了五个23.15斤/米~2的高产菇房,其中沿头溪公社两河口社员覃素涛,栽培40米~2,单产达26.5斤/米~2。现将五个高产菇房的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一、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配方的好坏,发酵腐熟的优劣,菇床铺料的厚薄,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高产菇房培养料的配方(干重):每平方  相似文献   

20.
葡萄、柑桔、梨杏等果园和屋前房后的竹木林下空闲地,是套种蘑菇及其它食用菌良好的天然菇耳场,其套种时间应按当地的气温结合加工厂及市场的旺、淡季灵活安排。在环境条件许可下,也可常年栽培。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在果园里多层次综合利用的栽培法。现将葡萄园下套种蘑菇和养田鱼简述如下。(一)园地选择和整珪选择已成林、近水源的葡萄园,在葡萄棚下挖沟做畦。栽培眭总宽2.5米,当中作栽培床,床宽1.10米,床两边用高25厘米、宽20厘米的泥块做埂,埂处各留50厘米作走道。走道外侧挖沟,既作排水沟,又作养田鱼小浅池。沟宽40~50厘米,深视水源而定,挖至干旱时能积水20~25厘米深度为宜。为了便于管理时行走方便,可在沟上隔档横放竹木小搭桥(见题头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