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2.
我们幸福良种队,是一个繁育棉花良种的单位。在繁育棉花良种的同时,围绕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的问题,坚持为当地、当前生产服务,进行了一些单因子和多因子的栽培试验,为了探索棉花高产规律和措施,自一九七五年起开展了大面积的良种高产示范。从一九七七年开始,连续几年进行了亩产皮棉三百斤的攻关试验,前两年亩产皮棉只达到二百六、七十斤。78年我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乘全国科学大会的东风,我们认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克服薄弱环节,今年攻下了亩产皮棉三百斤的大关。全队一百一十亩棉地,亩产皮棉也达一百八十斤。八亩杂交优势试验地亩产皮棉接  相似文献   

3.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1977年全省棉花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丰收。更为可喜的是在原来单产偏低的红壤丘陵棉区,涌现了一批亩产皮棉两百斤左右的的高产典型和高产单位。如波阳县棉种场科研队24亩,平均亩产204斤;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九生产队43亩。亩产196斤;共大总校1.5亩高产试验田,亩产260斤;瑞昌大桥公社农科所2.17亩,亩产皮棉207.2斤。这些高产单位的栽培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能针对红壤丘陵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创造了比较一致的成功经验。一、高产抓基础,功夫过得硬丘陵红壤,酸重土板,耕性差,肥力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五年丘陵棉区亩产200斤以上皮棉的栽培技术及生育规律的试验研究。78年种0.7亩,单产203.3斤;79年种1.15亩,单产211.6年;80年种1.15亩,单产216.4斤;81年种35亩,单产213.7斤;82年种35亩,单产228.5斤。其中最高的单产达276.6斤。下面就五年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侧重于81~82年大面积高产实践,浅谈200斤以上皮棉的栽培管理技术。一、培管措施实践证明棉花高产,是良种、良法和良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以来,我所进行了亩产200斤皮棉栽培措施及其生育规律的高产研究。一九七八年0.7亩,亩产203.3斤:一九七九年1.15亩,亩产211.6斤;一九八○年1.15亩,亩产216.4斤一九八一年1.15亩高产试验地亩产皮棉257.4斤,全所35亩丘陵红壤棉田平均亩产皮棉达到213.7斤。下面就几年来的高产研究,侧重于一九八一年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及生育进程,进行初步总结: 一、栽培管理措施棉花高产是它自身的种性和良好的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生育进程符合高产要求,必须  相似文献   

6.
1959年,县委在解放人民公社红塔耕区种植的三百亩棉花指挥田,获得了平均亩产420斤(皮棉,下同)的特大丰收。其中,有15亩平均亩产达800斤;最高的五亩,创造了平均亩产945斤的新纪录。这是我县棉花生产史上空前的奇迹,它将使我们全县在棉花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上,大大地跃进一步。县委棉花指挥田的高产经验,及时有力地指  相似文献   

7.
我所从1977年起,在丘陵红壤稻田进行棉花高产栽培试验。五年来的皮棉产量及施肥量,详见下表: 五年来,以1979年皮棉亩产最高,达271.8斤,该年全所棉花试验田,包括省区试及新品种选育田共4.36亩,平均亩产皮棉208.3斤,今年我所各类棉花试验田共5.25亩,虽遇秋雨,预计皮棉亩产可达198.09斤,高产栽培试验田亩产皮棉230.04斤。近两年,我们由于按照棉花吸肥规律施肥,每斤纯氮可产皮棉十斤,较过去每斤纯氮只产皮棉  相似文献   

8.
棉花省肥高产栽培技术是我所经过三年摸索省肥高产途径,二年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和一年生产示范而成。1977~1978年在所内小面积试验,其中77~78年试验田面积1.02亩,亩产皮棉分别为210.2,216.6斤,79年1.42亩,亩产271.8斤,80年2.62亩,亩产207斤,81年2.02亩,亩产216.1斤。从82年起,将所内小面积科研试验成果拿到玉山县四类型棉田中去进行验证,作大田生产示范,两年都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充分证明这一省肥高产植棉技术,在我区丘陵红壤水稻土田是适用的,是可以大大提高氮肥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我所于1976—1978年连续进行了三年棉花高产栽培试验,目的是探讨棉花高产、稳产的途径及其生育规律,为我区大面积棉花高产提供科学依据。三年试验结果,亩产皮棉依次为223.6斤、273斤和212斤。结合总对我区棉花高产经验,试将亩产皮棉250斤  相似文献   

10.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目的与效果: 为了改变我县两熟连作棉花面积大,产量低的落后状况,我们从78年开始到80年先后三年进行了棉花两熟连作栽培试验与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八一、八二年在县科委和省棉所支持下,又将油后连作棉花采用化学化高产栽培新技术,效果更为理想。实现了省工、省肥、省本、高产之目的。八一年试验地亩产皮棉163.8斤,今年三个点亩产分别为183斤、192.2斤、210.3斤。超过一般早播棉花产量,而且早熟优质,每亩可省工4—7个,省肥15%,降低成本10%左右,事实证明采用化学化栽培新技术,是提高棉花单产和劳动生产率的一个简而易行见效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花生高产规律,研究高产栽培技术,1976年以来我省进行了一些花生高产栽培试验,获得了亩产八、九百斤的结果。经过不断总结经验,近两年来有13个县(市)44个大队农科队,67块高产田,面积140.2亩,亩产在千斤以上,其中经省、地、县有关部门联合验收的有43块,面积98.96亩。莒县碁山公社蜂峪大队有1.22亩,亩产达到1303.2斤。现就两年来亩产千斤花生的资料加以整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82年,荣塘棉种场工人曾根元承包了1亩棉花,在县农业局技术干部的指导下,推广了“矮株密植”的栽培方法,实收亩产皮棉220.6斤,比全场平均亩产150.5斤增产46.57%,在我县丘陵红壤棉区闯出了一条密植增产的路子。“矮株密植”试验地系低坡丘陵旱地,土质属黄壤,前作油菜,肥力中等,品种选用沪棉204原种。油菜收割后,采取“二板地”拖沟点播,播种期4月25日,采用宽窄行排列,宽行2尺,窄行1.3尺,株距5~6  相似文献   

14.
新余县水北公社是个丘陵红壤棉区,棉田分片集中于丘陵坡地,约占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1976年至1979年,每年种棉花五百亩左右,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左右。一九七九年亩产皮棉一百斤零二两。大队农科所九亩棉花,亩产一百五十斤零四两,其中一亩零二厘高产试验田,折合亩产皮棉二百八十六斤。(一)这个大队在红土山岗上种棉花高产稳产的经验在那里?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可以慨括为两句话:抢早抓密,避灾夺丰收。他们巧夺天功争早发。包括早播、早管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我省杂交水稻春季制种,在1984年亩产259.5斤的基础上突破了三百斤。全省2944亩春季制种,平均亩产323.6斤,比1984年春制亩增24.7%。并涌现出7个春制亩产过400斤的县。为了在全省因地制宜地推广春制高产技术,进一步挖掘制种的潜力,满足杂交水稻生产需要,我们在部份春制高产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就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创高产的最佳扬花授粉期 父母本能否安全抽穗扬花是春制高产的前提。从表1、2、3说明,春制亩产要突破300斤,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的穗部气温一般不低于24℃,不高于35℃,最佳温度为28℃左右;相对湿度不低于70%,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大队种麦1768亩,植棉600亩。过去,棉田每年只能种一茬。1972年,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了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把棉田休闲期利用起来,我们在0.17亩棉茬地里进行了小麦移栽试验,折合亩产751斤,比晚茬直播的增产近一倍。第二年,又在亩产851斤的麦茬地移栽棉花40亩,平均亩产皮棉138.6斤。这一试验的成功,把“北方棉花地,自古种一茬”的旧框框打破了,为麦棉双高产找到一个新的门路。从1973年开始,我们大面积实行麦棉双移栽。移栽面积由100多亩增加到300亩,最高年移栽小麦平均亩产978斤,移栽棉花平均亩产142斤。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建立,科学植棉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区棉花生产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一九八二年全区植棉63.4万亩,总产量81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27.7斤,亩产200斤以上的农户成批涌现。为了满足千家万户普及高产植棉技术的迫切需要,开创一九八三年棉花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10号是我国主要棉区麦棉两熟栽培的棉花新品种。三年来试种、示范、生产的结果,前茬小麦亩产400斤左右,皮棉百斤上下。1982年山东临沂县中棉所10号面积10万亩,亩产小麦359斤,皮棉90斤。江苏  相似文献   

19.
试验是在丰城县小港公社赣东大队徐家生产队进行的。该队位于丰城县城东20华里,自然条件在赣江、抚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常年双季稻亩产1300斤左右,棉花亩产70~80斤。因此,在作物布局上,人们认为这里只有水稻才是优势,棉花是劣势。82年省委刘俊秀书记为解决本省用棉,发展江西棉花,在这个队挂点搞棉花高产试验。全队16亩棉花,平均亩产210.4斤。种棉经济收入,大大超过水稻,但同年12月初全国生态学家候学煜同志来省开会讲学,在南昌市会见省委白栋材第一书记时,又提出  相似文献   

20.
我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始于1981年。1982年试种了43亩,平均皮棉亩产142斤,比对照增产37.3%。1983年全市一跃上升到6366亩,平均皮棉亩产152.9斤,比对照亩产106.5斤增产46.4斤,增产43.6%。尽管近两年连遇洪涝灾害,地膜棉仍能较大幅度地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