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步选出4个无性系在二代更新造林中应用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501和平18两个优良无性系可在全省沙质海岸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采用木麻黄优树选择与子代测定的方法,从63个木麻黄家系中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再经苗期测定选出4个无性系在木麻黄更新造林中应用表明,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的木麻黄实生苗;综合抗风力、水培生根率和干形等评价指标表明,选育的粤501、平18、惠1和莆20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较为优良,可以在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白榆优良种源区的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或从优树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嫁接形成无性系,通过苗期选择和多点多年造林测定,选育出两个白榆新无性系—鲁榆(选)四号、五号。具有显著的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证明充分利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联合选种效应的技术路线,可获得较大的遗传效益。  相似文献   

4.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10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经生产实践证明,其中MLA、ZU6、W5、LHl、LH2、LH3、SHl、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桉树无性系抗青枯病性能的测选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 ,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 ,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 ,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 ,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 ,经生产实践证明 ,其中MLA、ZU6、W5、LH1、LH2、LH3、SH1、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 ,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 ,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东门林场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包括了桉树的有性育种和无性繁殖两个过程。通过大量桉树树种(种源、家系)的引进,进行优良树种(种源、家系)及其优良单株的选择,然后进行杂交育种和子代测定。在此前提下,进行桉树纯种和杂交种的无性繁殖,开发出无性系,并进行无性系对比试验和区域中试种植,最终选育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造林。多年来东门林场选育出了700多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其中已有70多个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从北(全州县咸水林场)到南(合浦县山口林场)的范围内,建立7个包含有2个柳窿桉(Eu-calyptus.saligna×E.exserta)无性系与4个其它桉树优良无性系参与测定的无性系区域试验林。通过对造林后半年生的幼林生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柳窿桉无性系与其它桉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其它桉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也不明显;(2)柳窿桉无性系在不同的地点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广西中部地区的柳窿桉无性系生长最好;(3)柳窿桉无性系的生长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彼此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产生;(4)柳窿桉无性系抗性较强,在青枯病高发区的广西合浦县并无病害发生,在冬季较寒冷的广西全州县尚未见有寒害出现。  相似文献   

8.
杉木无性系测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杉木种子园优良家系193个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选择34个无性系进入林期测定。根据3年生高生长,结合扦插成活率、造林成活率、一次性合格萌条产量等因素综合评定,初选出7个生长量高、萌条产量高、造林成活率高的优良无性系为建立生产性采穗圃的入圃材料,进一步在营林生产中推广应用。7个无性系的3年生高生长平均大于对照ch1(为黎平东风林场种子园实生苗)39.40%,大于对照ck2(为黎平东风林场种子园8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雷州半岛4-5a生的尾叶桉(E.urophyllaS.T.Blake)U6无性系切片材利用率进行了测定,为U6无性系林分伐区规划设计服务。经测定U6无性系各径阶(从4-16cm)的切片材利用率为54%-82%,相差甚大。并经检验U6无性系切片材利用率,不同径阶之间差异极显著,而不同造林地点之间差异不显著,故测定的结果在湛江地区适用,对其他地方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东门林场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门林场多年来所做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进展以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大量桉树树种(种源、家系)的引进,在优良种源、林分及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杂交育种和子代测定,开展优树选择和无性繁殖,开发出优良无性系,并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和区域试验,最终选育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造林。东门林场先后选育出1800多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其中已有140多个在林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和应用,树立了东门的“DH”(东门杂交种)品牌形象,充分展示东门林场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我国的桉树无性系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普通木麻黄抗青枯病无性系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人工接种筛选的方法,对选自平潭、长乐两县青枯病严重发病区9个编号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优树家系的201个子代无性系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优树家系间、家系内的子代无性系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各无性系苗的抗病性、生长趋势和主梢生长情况等项指标之后,初步筛选出P_(7-35)、P_(10-1)、P_(10-4)、P_(10-33)、平_(20-4)、平_(21-9)、平_(21-10)和平_(21-11)等8个无性繁殖能力强、生长较快、树干挺直、抗病性较强的普通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可供生产单位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定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初级种子园杂交组合全同胞测定和自由授粉半同胞测定,对杉木优良无性系(二代优树)选择方法、亲本来源及遗传特性进行研究,评选出40个优良无性系于2010年9月通过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并颁发林木良种证书.该批无性系根据其遗传特性划分为少节(无节)材、红心材、密植材、瘠薄地造林材和开花结实性能优5个类型,已在...  相似文献   

13.
泡桐无性系的测定与选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泡桐31个无性系的生长、抗性和保存率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生长、抗性和保存率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据此选择出毛白33、毛白23、毛白08、和7401-3(3-1)四种优良无性系,为泡桐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6年生无性系测定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子代测定林中家系的优、中、劣单株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无性系的后期表现;优良家系中选择出的优良单株(无性系)经过无性系评价。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居多。但家系问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问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8805组入选的12个无性系树高均值大于组内均值的12.5%。8806组入选的7个无性系树高均值大于组内均值的13.5%。  相似文献   

15.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产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三明市郊国有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产量测定,应用生产力指数的丰产性评价(PQI)和产量因子的聚类分析,115个无性系划分为4类:高产、中产、低产、极低产,其中高产无性系19个,产量占总产量的39-71%,并着重进行高产无性系的播种品质检验,初步评选出16个产量高、种子品质较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生长、结实、子代因子,采用q检验和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对34年红松无性系分别进行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按无性系生长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29%;按生长、结实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22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7. 8%;按生长、结实、子代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8. 5%。  相似文献   

18.
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及可配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6种不同无性系测定,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自然着果率高,优良无性系之间的可配性很强,各无性系之间正反交的成果率都较高,解决了优良无性系造林中许多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惠安1号"、"千头"和"圆头"3种木麻黄无性系进行干旱胁迫,测定这3种木麻黄无性系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干旱胁迫对3种木麻黄无性系膜保护系统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合在沿海地区不同生境造林的木麻黄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专题组于1990~1995年通过多点小区试验、定位观测、实验室测定和实地调查及示范推广等方法,对滨海沙土木麻黄人工林养分循环应用基础、防护林更新技术、低效林改造技术、中幼林密度管理技术及多树种引种和混交造林技术等5个研究内容的总结报告。在福建、海南两省的4个试验基点共营造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试验示范林100hm~2,建立固定标准地450个,获得数据32850个,收集木麻黄专题文献3250余条,建立了数据库和文献库。建立半固定观测站1个,对木麻黄林生长发育规律、生物量积累、养分动态、凋落物与降水淋溶的养分归还、养分循环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进行观测。探讨了防护成熟与更新期的关系,在基干林带调整郁闭度至0.4以下,进行林下更新,筛选出粤_(501)、平_(20)等优良木麻黄无性系。在探明木麻黄低效林分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木麻黄优良品系和套种湿地松等方法进行低效林改造。选筛出湿地松、刚果桉等5个早期生长良好的树种,并开展多树种混交试验。通过密度和间伐试验,提出木麻黄中、幼林密度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