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金华市1961~2011年的年降水量和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梅雨特征量(梅雨起讫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梅雨汛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各梅雨特征量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响应。结果表明,金华市梅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大致存在22年的周期;厄尔尼诺年,金华市出梅偏迟,梅雨期长度偏长,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偏强;拉尼娜年,金华市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2.
运用统计方法,对安徽江淮地区对西瓜种植与销售影响较大的梅雨过程及其特征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每年6月7日入梅的概率超过10%,6月14日入梅的超过30%,6月19日入梅的超过50%;7月13日出梅的概率超过50%,7月18日出梅的超过70%,7月24日出梅的超过90%.江淮地区梅雨期平均降水量237.3mm,平均雨日12.6d,雨日超过11d的年份2年一遇,超过17d的年份5年一遇,超过22d的年份10年一遇. 相似文献
3.
从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主要成员的相互配置入手,对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洪涝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和水汽输送的变化,对2011年梅雨洪涝的成因作进一步研究;最后,从业务预报的需要出发,对EC、T639和JMA等中期数值模式预报进行检验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梅雨带在长江以南地区直接建立,不同于常年由华南季风雨带向北推进而发生;梅雨期间欧亚中高纬度无阻塞高压,维持两槽一脊形势,冷空气主要由较常年偏强的东北冷涡和咸海冷涡引导南下;在高、低空及东-西、南-北向季风环流系统的恰当配置和冷暖空气的相互对峙下,500 hPa西风低槽和低层西南低涡数次东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发展,低层西南风急流和偏东风急流爆发,造成大范围的强烈上升运动和水汽、能量的强烈辐合,致使该地区连续出现暴雨过程,灾害严重。对中期数值模式预报进行检验和应用分析,发现EC模式较其他模式有一定优势,对同一时刻的降雨量预报应用不同起报时间的多个预报平均优于单一起报时间的预报。 相似文献
4.
5.
根据中国气象局2014年印发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区域梅雨特征量划分标准,利用1960—2014年湖南梅雨监测区20站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湖南梅雨监测区1960—2014年的梅雨期入梅、出梅日期,以及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等梅雨特征量,分析了梅雨特征量的气候特征以及与长江中下游型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梅雨各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但各特征量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湖南湘中以北地区梅雨是客观存在的,梅雨特征量能较好地反映监测区域的夏季雨季特征,且与长江中下游型梅雨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安徽省淮河以南16个代表站1960~2001年梅雨期的降水资料,分析梅雨期降水特征及其对一季稻、早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押出入梅日期、梅雨持续时间和梅雨量这3个表征梅雨的特征指标中,以梅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其中,梅雨过多比梅雨过少的危害程度大。从地区分布看,江淮之间一季稻减产率大于沿江江南;从水稻品种看,沿江江南早稻的减产率大于一季稻。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践,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作为判别环境好坏的直观标准之一,愈发受到社会关注.该文研究了2016年含山县大气污染物PM2.5的变化特征,对PM2.5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含山县PM2.5的污染水平,然后重点探究了PM2.5质量浓度日数据与气象要素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山县1月、2月、3月、12月的PM2.5污染较为严重,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与气压正相关,与气温、湿度、降水量、风速负相关.该文结论可以为当地通过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预测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50a滁州地区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类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滁州地区1961-2010年50 a梅雨期、梅雨量和梅雨强度的年际变化以及滁州地区7站梅期雨量和雨量梅年比地域分布的差异性。结果发现,滁州地区50 a平均梅雨期为23d(6月17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雨量为227.5 mm,梅期日雨量为9.9 mm,雨量梅年比为21.5%,暴雨日数为1.3 d,梅雨强度指数为4.0;梅雨时空分布不均,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梅雨特征量年代际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滁州地区梅雨特征分3类,具有自北向南梅期雨量呈递增的趋势,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环流的异常直接影响皖东地区梅雨量的丰枯。 相似文献
10.
11.
选取1958~2000年的74项环流因子作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子进行初筛选,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AIC准则作为最优方程的判别准则,分别对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量3个梅雨特征量进行预测,并利用2001~2012年的资料对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方程对梅雨偏多偏少(旱涝趋势)的预测比较准确,但对降水异常偏多(少)的年份数值误差较大;方程对入梅日期预测效果较好,大部分年份误差在3~4 d以内;方程对出梅日期预测大部分年份误差在7 d或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一日四次全球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资料分析2007年7月8—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这冬暴雨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度阻塞形势消散后的长波调整时期,脊前西北气流以及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江淮流域。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含山县现有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含山县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方法,对提升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宣城市国家观测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宣城市2020年超强梅雨特征和成因。分析表明:(1)2020年宣城梅雨呈现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长、梅雨量显著偏多、降水强度大等特点。6月10日入梅,7月3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1 d;全市平均梅雨量为935mm,为宣城市有完整气象记录(1961年)以来排名第1。(2)梅雨异常偏多的原因主要是梅雨期东亚关键大气环流系统位置稳定少动,西太副高在梅雨期内经历了6次北抬和南撤,同时副高较常年偏强,位置偏西,范围偏大。低空急流经历了5次加强,水汽输送和辐合作用强盛,从而导致梅雨期间暴雨频发。此外,高纬度地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附近阻塞高压反复建立,东亚大槽活跃,使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这也是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之一。(3)挑选出过去60年内宣城地区梅雨量异常偏多2倍的年份(1983、1991、1996、1999、2016)分析比较,2020年梅雨不论是梅雨期之长,累积雨量之大、梅雨强度之强都是第一位。但由于预报的精准和预警的及时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2020年超强梅雨造成的灾害影响较往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我国梅雨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方法]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09年相关台站降水、日照资料和1996年NCEP/DOE2逐日高度场资料,从梅雨的划分、梅雨区范围及其空间分布3个方面,回顾了前人对我国梅雨的研究。[结果]制定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梅雨划分标准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便为我国梅雨范围的确定提供基础。在梅雨期的划定中,加以考虑日照时长参数,可使入出梅的划定更加可靠。气候平均结果显示宜昌以西的湖北西南部仍有梅雨现象,梅雨范围可西延一个经度;传统梅雨区的西北角梅雨现象不显著,已不属于我国梅雨范围;应以客观、统一的梅雨标准区分湖南中部、江西中部和浙中南地区的春雨和梅雨。[结论]我国学者对江淮梅雨的分型还存在诸多争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区域对梅雨分型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含山县通过水稻配方肥大田对比试验示范,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分析结果,测土配方施肥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其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从而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了解含山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整体土壤肥力相对于1984年趋于提高。通过土壤养分变化分析,提出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是今后土壤培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含山县耕地地力调查,初步掌握耕地地力和养分状况,将全县耕地分为5大区域,提出种植业合理规划布局,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