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m以上海拔与650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和组培苗4、6月栽培种进行多糖、黄酮、氨基酸、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闽南野生金线莲4种成分含量均高于闽东野生种,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组培苗栽培种均高于野生种,且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下降;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表现随栽培月龄增加而上升,组培栽培6个月最高,其次是闽南野生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金线莲生长与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龚秀会  许敏  董鸿竹  林章彩  张颖君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0-17531,17607
[目的]比较不同基原金线莲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LC-MS联用技术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硫酸-蒽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金线莲多糖、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福建金线莲(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4.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3个金线莲样品(HNJ201001、HNJ201002和HNJ201003)中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175%、19.636%和10.939%;3个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22%、0.895%和0.984%.[结论]3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非常相似,其中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相当或略高,而组培金线莲样品中的多糖则远高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样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6.
陈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98-100
该研究选择在不同海拔250m(处理1)、350m(处理2)、450m(处理3)的阔叶林林下仿野生栽培福建金线莲,经220d定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金线莲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其中处理2比处理1增产4.34%,处理3比处理1、2分别增产6.42%和1.99%,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不同海拔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在金线莲多糖、黄酮、氨基酸含量方面也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效成分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处理3的黄酮含量分别比处理1和处理2提高16.21%(P0.05)和5.95%(P0.05),处理2的黄酮含量比处理1提高9.69%,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金线莲茶的有效功能成分并改善其感官风味,本研究通过炒干、炒青和揉捻3种方式加工金线莲代用茶,检测不同炒青和揉捻时间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金线莲代用茶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总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金线莲感官品质和有效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均优于冻干和烘干方式,而冻干的感官品质略高于烘干。100℃烘干茶样的感官品质高于60℃烘干茶样,但两种方式处理下,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通过比较4种干燥方式发现,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感官风味最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本研究为金线莲代用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闽东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通过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闽东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包括分布情况、生境特点、数量统计、种类鉴定等。结果表明:闽东野生金线莲分布广,在海拔350~950 m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毛竹林或阔叶林下,林中水湿条件好,湿度高达80%~95%,光照较弱。闽东金线莲主要种是花叶开唇兰,但数量稀少,处于濒危状态,应大力保护闽东野生金线莲这一重要物种,并就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酚硫酸法、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及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龄铁皮石斛茎与叶中总多糖、总生物碱及总黄酮的含量差异,为铁皮石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龄铁皮石斛茎与叶中总多糖、总生物碱、总黄酮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总多糖主要集中于茎,总生物碱和总黄酮主要集中于叶;总多糖含量以2年龄茎最高,为35.32%,总生物碱含量以1年龄叶最高,为0.036%,总黄酮含量以半年生叶最佳,为0.104%;总多糖含量随着生长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年龄以内的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含量明显较高,且不同龄之间含量差异较小,而当植株生长至4、5年龄时,其总生物碱及总黄酮的含量明显较低.铁皮石斛茎与叶中各含有较高的不同有效成分,茎和叶均可作为药用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为获取最佳效益,综合考虑生长周期、生物量及药用成分含量等因素,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以3年龄内采收为宜,不宜栽种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多品质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栽培出品质好、药用价值高的铁皮石斛,对活树仿野生、死树仿野生、大棚仿野生、石头仿野生、岩壁仿野生、林下仿野生、纯野生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的多糖、甘露糖、醇溶性浸出物、黄酮、多酚、粗纤维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以干基计)在28.62%~48.73%,平均含量35.12%;甘露糖含量19.08%~28.07%,平均含量23.01%。多糖和甘露糖含量最高的为石头仿野生和林下仿野生,分别为48.73%、44.15%和28.07%、26.45%,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栽培方式。粗纤维含量(以干基计)在9.63%~16.49%,平均含量11.69%。含量最低的是石头仿野生、死树仿野生、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分别为9.63%、9.76%、9.85%;含量最高的是纯野生铁皮石斛,达16.49%,极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含量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说明不同人工栽培方式生产的铁皮石斛均可替代野生铁皮石斛,而以石头仿野生和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生态环境更适合道地药材品质的形成。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醇溶性浸出物(以干基计)含量为4.04%~16.05%,平均含量为7.21%。含量最高的是纯野生铁皮石斛,达16.05%,极显著高于其他任何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酚含量(以干基计)为0.31%~0.66%,平均含量为0.43%;黄酮含量(以干基计)为0.09%~0.25%,平均含量为0.16%。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均为纯野生铁皮石斛,含量分别为0.66%和0.25%,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任何栽培方式。多酚和黄酮含量最低的均是大棚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分别为0.31%和0.09%,说明大棚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在醇溶性浸出物、多酚和黄酮含量上与纯野生铁皮石斛仍存在有极显著的差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ii素有“药王”、“神草”等美称,作为新兴的抗癌中药驰名全国。本实验对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芦丁总平均含量极低,实验组省平均水平为广西(J11)>福建(J1 - J5)>台湾(J6 - J8),又以广西平乐的金线莲(J11)为佳;2)总氨基酸含量栽培种(J1 - J8、J11)均值高于野生种(J9、J10),综合实验组各省表现为台湾(J6 - J8)>福建(J1 - J5)>浙江(J9、J10)>广西(J11),台湾桃园的金线莲(J8)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样品;3)总有机酸含量台湾各来源(J6 - J8)依次高于广西(J11)和福建(J1 - J5),其中台湾桃园的(J8)含量最高。由上述结论得各来源中,台湾桃园的金线莲(J8)种质最为优良。本实验选择该来源种为组织培养材料,摸索其离体培养的最适条件,结果为:含1个茎节长0.8cm,形态学下端长于上端的茎段与1.5mg/L 6-BA + 0.5mg/L NAA的激素配比处理培养基为各自最佳处理条件,两者结合诱导成功率最高,可达91.7%。从而为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优良种质的筛选培育和快繁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方法]用微波萃取法对台湾、福建金线莲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处来源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台湾的总黄酮含量较高,福建的总黄酮含量较低。[结论]台湾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该研究结果对保证金线莲的质量和提高金线莲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月龄棚栽不同种源金线兰及近缘种的农艺性状、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金线兰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对照种福建金线兰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均最高,分别达284.75、45.885g;来源于广西百色的金线兰多糖含量最高,含量达169.61mg·g~(-1) DW,比对照种增加36.56%;来源于福建省沙县南阳乡竹山村的金线兰(7号)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达9.18mg·g~(-1) DW,比对照种增加34.74%。台湾银线兰多糖含量低于金线兰和野生齿唇兰,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齿唇兰,并与对照种福建金线兰相当;来源于福建沙县南阳乡竹山村的金线兰叶脉无线种(7号)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赵菊润  孙永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40-11341,11496
[目的]探讨一种高产高效的齿瓣石斛种植模式,从而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方法]测定药用植物齿瓣石斛在4种栽培模式下的生物碱和石斛多糖含量。[结果]①仿野生栽培种植模式下总生物碱含量和石斛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集约化种植;②同一种植模式下2年生植株总生物碱含量和石斛多糖含量高于1年生。[结论]自然林仿野生栽培法下的齿瓣石斛植株有着较高的生物碱与多糖舍量,具有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优点,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弛  刘慧  刘芳  钱疆  吴文晞  褚克丹  赵峰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478-3488
【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 d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芦丁和水仙苷2种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金线莲中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脯氨酸(Pro)在胁迫后含量快速上升,并维持高位;其余游离氨基酸组分则直至第14 d后,开始出现显著上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第7、14和30 d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92、108和67,其中上调为6、32和10,下调为86、76和57,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异戊烯醇磷脂和有机酸类。存在极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包括N-聚糖生物合成(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调),油菜素甾体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铅胁迫初期,金线莲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及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减少胁迫损伤,但长期高含量铅胁迫会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