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攀枝花市早春大棚辣椒膜下滴灌与常规沟灌相比具有节水、省肥、增产、便于农事操作等优势。通过大棚辣椒膜下滴灌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早春大棚辣椒膜下滴灌定额154 m~3/667 m~2。定植水2 m~3/667 m~2;定植至始花期灌水定额6 m~3/667 m~2.次,灌水周期20~30 d,灌水2~3次;始花期至门椒成熟灌水定额10 m~3/667 m~2.次,灌水周期10 d,灌水3~4次;采收期灌水定额12 m~3/667 m~2.次,灌水周期10 d,灌水7~8次。大棚辣椒膜下滴灌较好的施肥方法是泵前施肥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攀西地区石榴进行灌溉试验,探讨适宜的石榴节水灌溉制度。[方法]通过3种不同灌溉方式和3个水平灌水量的对比试验,测定各处理下石榴的果实品质性状及产量,确定石榴的最佳灌水量。[结果]适宜石榴滴灌的最佳灌水量为225 m~3/hm~2,微喷灌的最佳灌水量为300 m~3/hm~2,滴灌和微喷灌试验处理的产量相近,均高于对照人工浇灌的收获产量。[结论]攀西地区石榴节水灌溉持续时间为48~77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3~4次,平均灌水周期为15~30 d,滴灌适宜的灌溉定额为675~900 m~3/hm~2,微喷灌适宜的灌溉定额为900~1 200 m~3/hm~2。  相似文献   

3.
对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和氮磷比3因素组合方案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为180 m~3/hm~2、灌水次数6次、氮磷比为2.5为最优组合方案,为高速公路中分带滴灌节水节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叶尔羌河灌区滴灌冬小麦灌溉制度,于2015-2017年连续开展了2年灌溉试验。试验设计了5个不同灌水定额(300、375、450、525、600 m~3/hm~2)的处理。结果表明,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50 m~3/hm~2处理产量最高,2016年和2017年产量分别为9 048.0,9 687.3 kg/hm~2,冬小麦耗水量呈现出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的规律,2016年450 m~3/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6.43 kg/(hm~2·mm)。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茶叶的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设计4种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梯度灌溉定额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灌溉定额为1 500m~3/hm~2;最佳灌溉效率的灌水时期及次数为:春梢期灌水4次,夏梢期灌水3次,秋梢期灌水4次,冬梢期灌水2次,全生育期总灌水13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山西省半干旱区微灌条件下核桃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以制订合理的灌溉制度,以10年生香玲为试材,探讨微灌条件下吕梁山区半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分析不同灌水量对核桃生长特性、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新梢长度、叶面积、果实纵横径及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各指标增幅降低;灌水定额为120 m~3/hm~2时,水分入渗深度可满足核桃根系耗水需求,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优。全生育期耗水总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萌芽期耗水强度最大,果实膨大期为需水关键期,硬核期为耗水量最大期。综上,半干旱区核桃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灌水定额120 m~3/hm~2,生育期灌溉5次,其中开花期、硬核期、油脂转化期各灌溉1次,果实膨大期灌溉2次。  相似文献   

7.
根据葡萄不同物候期的需水特征,选择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作为试验因素,开展日光温室葡萄滴灌灌溉制度试验.葡萄年生长周期持续352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31次,平均灌水周期为12d,平均灌水定额为200m3/hm2,适宜的灌溉定额为6 200m3/hm2.照此灌溉制度进行灌水管理,葡萄产量可达3.75×104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滴灌模式下不同灌溉定额核桃根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在新疆阿克苏市红旗坡新疆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大田实验。利用剖面土壤水分传感器TRIME-IPH对核桃根区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大,土壤水分活跃层向上移,土壤储水层向下移。灌溉定额为375m~3/hm~2处理灌水量较小,不能满足60cm以下的土壤水分补给。灌溉定额为450m~3/hm~2处理灌水量较适宜,能够满足0~100cm的土壤水分补给。灌溉定额为525m~3/hm~2处理灌水量较大,有深层渗漏,造成灌溉水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小畦灌溉条件下海原县小茴香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复合肥施用量3因素组合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为1 200 m~3/hm~2,灌水次数为3次,复合肥施用量为600 kg/hm~2时为最优组合方案,可为制定宁夏海原小茴香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灌水量、灌水周期、灌水次数作为试验因素,开展完全组合的日光温室菜豆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春茬菜豆全生育期88~90天,适宜的灌水次数为15次,平均灌水周期为6天,次均灌水量为247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3700m3/hm^2,产量可达2.4万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病毒在其体内大量积累。介绍了侵染百合的常见病毒种类,并详细叙述了通过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化学处理、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法等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机油乳剂防治柑桔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油乳剂对柑桔螨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木虱、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而对天敌则较安全。旧式的、宽馏程范围的机油乳剂若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随着本文的不断改进,机油乳剂的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更好而对植物更为安全,在柑桔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澳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油乳剂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下旬,我们对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出2个科11个属的17种蜱,其中有3属未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调查,杭州市草坪杂草有74种,分属24科,严重危害的杂草为香附子、马唐和天胡荽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夏季,在牡丹江市工业区和绿化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采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鶺鴒(Motacilla alba)、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4种雀形目鸟共24只,并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其心脏、胸肌、肝脏和初级飞羽内汞和砷两种元素的残留量。研究表明,4种雀形目鸟中,汞和砷的残留量最高的组织均为初级飞羽,且不同物种间存在种间差异。工业区和绿化区之间4种鸟体内汞和砷的残留量大多存在显著(p<0.05)或极为显著(p<0.01)的差异,且工业区比绿化区略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在农药、化肥缓释与精准输送、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发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对实现尽可能地从现有资源中获取最大农业产出,缓解全球资源日趋紧张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进而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纳米技术虽为发展精准农业提供了新路径,但研发的同时,仍需注意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尤其是纳米材料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在固原地区进行蘸浆造林,能有效驱避害鼠对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抗旱能力.研究表明,应用RPA对落叶松进行蘸浆造林,苗木定植后,第一年的净生长量为8.36 cm,第二年为22.08 cm,分别比对照高出2.00cm和13.33 cm;苗木定植2 a后由鼢鼠引起的死亡率仅为1.0,而对照区死亡率平均达33.0;处理区内苗木因干旱引起的死亡率为4.0,而对照区为20.0.几年来,通过在落叶松、山杏、桦木等主要树种上应用,证明RPA能使鼢鼠危害率控制在5以下,对干旱和鼠害的综合预防效果达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