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共分7组,A—F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9%、1.3%、1.7%、2.1%、2.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仅F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25.86X^2+521.93X+6063(R^2=0.9561)。由方程可知:当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先显著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E组中4种酶活力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2)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共分7组,AF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9%、1.3%、1.7%、2.1%、2.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仅F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25.86X2+521.93X+6063(R2=0.9561)。由方程可知:当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先显著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E组中4种酶活力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促进生长和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方法]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鱼腥草、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的水提取物饵料连续28d饲喂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蛋白含量等免疫因子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饲喂黄芪、大黄和甘草的各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个别情况外,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组的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血清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大黄和甘草能够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鱼腥草则相反;饲养试验结束后第7天,腹腔注射鳗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在7d内,鱼腥草组累计死亡率高于对照组;黄芩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同,黄芪、大黄和甘草的累计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免疫保护率为37%~46%。[结论]从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功能这两方面考虑,黄芪、大黄和甘草是适合凡纳滨对虾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淋巴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三黄(黄芪、黄芩、大黄,简称三黄)等中草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1.0%三黄、2.0%三黄、2.0%杜仲三黄(1%杜仲+1%三黄)、2.0%复方一(主要成分为黄芪、霪羊藿、党参、大黄、黄芩等)和2.0%复方二(主要成分为黄芪、杜仲、金银花、白术、黄芩等),饲喂平均体质量为(7.5±0.2)g的凡纳滨对虾42 d,共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存活率均在96.3%以上,且无显著差异(P0.05);2.0%杜仲三黄组(145.3%)、1.0%三黄组(143.8%)增重率均较对照组(124.5%)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中草药添加组血淋巴非特性异免疫指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其中2.0%杜仲三黄组的血淋巴ALP、PO活力显著提高(P0.05);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攻毒实验中,1.0%三黄组的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0%杜仲三黄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最高(0.30%),较对照组提高42.86%(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杜仲三黄、1.0%三黄,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其中1.0%三黄可提高虾体抗溶藻弧菌感染的能力,添加2.0%杜仲三黄,可增加虾体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5.
6.
7.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中草药制剂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DietO),通过添加中草药和芽饱杆菌配制成6种实验饲料:0.10%中草药+0.10%芽孢杆菌(Diet11),0.10%中草药+0.20%芽孢杆菌(Diet12),0.10%中草药+0.30%芽孢杆菌(Diet13),0.20%中草药+0.10%芽孢杆菌(Diet21),0.20%中草药+0.20%芽孢杆菌(Diet22),0.20%中草药+0.30%芽孢杆菌(Diet23).实验共进行了56 d,对血细胞数目、酚氧化酶活力(PO)、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进行了测定.芽孢杆菌对血细胞数目产生显著影响,Diet12,Diet13和Diet23组对虾的血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中草药以及交互作用对血清PO产生显著影响(P<0.05),Diet23组获得最高的血清PO活力.芽孢杆菌、中草药及交互作用对溶菌酶影响不显著,但高剂量的芽抱杆菌和中草药有提高对虾溶菌酶活力的趋势,其中Diet13显著高于DietO(P<0.05).中草药、芽孢杆菌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SOD未产生显著影响(P>O.05).Diel23组对虾血清的TAOC最高,除Diet21组外,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芽孢杆菌和中草药制剂能够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产生积极影响,其中Diet23组(0.20%中草药+0.30%芽孢杆菌)取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富集方式,测定了56 d内不同浓度梯度、不同溶解态下的铜对凡纳滨对虾体内不同器官组织所含免疫活性物质影响。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无铜添加的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0. 15 m~2铜板/m3和0. 30 m~2铜板/m~3的LC6911型耐腐蚀合金铜作为络合C铜源;另外两组定量添加与络合铜组释放铜量匹配的CuSO_4·5H_2O。结果表明:(1)在无养殖生物的水体中,实验用LC6911型耐腐蚀合金铜平铺2 m~3玻璃钢桶底,铜板在海水中48 h释放总铜与铜板面积呈正比关系。(2)络合铜实验组在两种浓度梯度下均能使铜蓝蛋白(CP)、还原态酚氧化酶(POX)和金属硫蛋白(MT)活性提升,且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虾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在2种不同溶解态铜的实验组中,实验结束时均表现出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种不同溶解态铜之间以及不同水平之间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在鳃组织中络合铜实验组的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而Cu~(2+)组的溶菌酶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 0. 05)。(4)长期养殖生长数据表明,在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生长效果并不显著。养殖水体使用络合铜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活性及生长效果的提升较Cu~(2+)更为突出,用量低于0. 3 m~2铜板/m3长期使用不会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流及水平流速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流及其流速、流向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存活的重要环境因子.静水环境不利于对虾的增长、增重和存活,易加大对虾个体间体长规格的差异;水平水流与曝气垂直水流均具有促进对虾生长和存活的作用,特别是水平水流环境更有利于养殖对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和存活,同时在0.63~2.78 mm/s流速范围内,对虾的生长随着水平水流的流速增大而加快,规格越整齐;F检验表明,分别在静水、水平水流、曝气垂直水流环境中生长的对虾体长、体重增长量与成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2.78 mm/s流速的水平水流是1~3 cm体长对虾最佳生长生存水流.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用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平均分为4个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Ⅰ组,对照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凝结芽孢杆菌制剂,饲养20d。结果表明:随着凝结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的存活率(P0.05)。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添加1.5%的凝结芽孢杆菌组分别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酸性磷酸酶(AC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12.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由不同放养密度引起的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密度胁迫与水质因子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2个养殖系统,第一系统设置150、300、600和900尾/m3 4个养殖密度,形成密度胁迫梯度;第二系统采用较低养殖密度(30尾/m3),养殖用水来自对应的第一系统的排放废水,目的是分离水质因子与密度胁迫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系统各处理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体重增长、存活率、SGRL和SGRW均受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系统的存活率、体长增长、体重增长、酚氧化酶(PO)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抗菌活力(Ua)和溶菌活力(Ul)高于第一系统对应处理,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低于第一系统,系统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凡纳滨对虾(体长<7.6 cm或体重<6.1 g)养殖密度为150~900尾/m3时,造成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密度胁迫,水质因子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含不同嗜酸乳酸杆菌浓度的饵料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时饲养进行试验,分成4组(对照组,浓度为0.5%、1.0%、1.5%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嗜酸乳酸杆菌浓度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增加,试验2组、试验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成活率显著升高(P0.05)。免疫指标也呈现类似变化,试验2组、试验3组的AKP、ACP、PO活性都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POD活性各试验组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一定浓度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养殖水环境中亚硝基氮(NO_2~--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危害性,开展NO_2~--N胁迫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的死亡率、WSSV在患病对虾体内增殖速率和对虾主要免疫相关酶活性影响研究。试验设置NO_2~--N胁迫浓度为6.68 mg·L~(-1),分别注射10~(-4)和10~(-5)稀释度的WSSV提取液,结果显示,胁迫下感染10-4WSSV的凡纳滨对虾144 h死亡率达90.00%,显著高于无胁迫组(60.00%),相同试验条件下高浓度病毒感染组死亡率高于低浓度组。对虾鳃组织WSS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NO_2~--N胁迫下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内WSSV增殖加快,感染48 h后10-4攻毒浓度胁迫组病毒量是无胁迫组1.33倍,72 h时病毒量达到无胁迫组2.00倍。此外,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NO_2~--N浓度突变导致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先升后降。由此可见,NO_2~--N胁迫会加快WSSV在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导致高死亡率,这可能是胁迫造成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降低和抗病原感染能力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家蝇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家蝇抗菌肽提取物0、1、2、3、4、5 g/kg,配制6种试验饲料.选取960尾健康、初始体均重为0.86(±0.01)g的凡纳滨对虾,分为6组,饲养8周后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当抗菌肽提取物添加量为3 g/kg时,72 h内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细胞数量和吞噬率均以3 g/kg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1、5g/kg组.当抗菌肽提取物添加量为2~3 g/kg时,对虾血清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4 g/kg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肝胰腺AKP活性、T-AOC水平均以4 g/kg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3g/kg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4、5 g/kg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家蝇抗菌肽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密度(12.04、24.08、48.16、144.49、240.81、337.13、433.46、529.78、626.11尾/m2)对凡纳滨对虾(平均初始湿重0.026±0.006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I.12.04、24.08和48.16尾/m2密度水平对虾的存活率显著高于626.11尾/m2密度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II.12.04和24.08尾/m2密度水平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特定生长率(SGRd)与密度(D)的回归方程为:SGRd=-0.3911Ln(D) 10.068(R2=0.874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8.
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9.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