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缘短鼻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蝗总科:癞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缘短鼻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方法]利用BSG法进行显带处理,显微摄影后,测量染色体和C带带纹的相对长度,计算每条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含量。[结果]红缘短鼻蝗的染色体组成为2n♂=19,性别决定机制是XO型,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仅具有着丝粒C带带纹。此外,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为16.40%。[结论]该研究为癞蝗的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提供了染色体及其显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两个种短额负蝗Afractomropha sinensisl.Bolivar和柳枝负蝗Atractomropha psittacina(De Haan)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着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网翅蝗科的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 Shiraki)、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及斑翅蝗科的赤翅蝗(Celes skalozubovi Adelung)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4种具有鸣叫行为的蝗虫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蝗虫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0+XO=21。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2+XO=23。4种直翅目鸣虫的染色体核型在较高的分类阶元中彼此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性;同科的蝗虫体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存在较大的共性(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式相同),然而在同一科下的不同属蝗虫间,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科间蝗虫的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蝗虫染色体的核型可用作科间、属间分类的依据。4种鸣虫染色体核型的相似性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一致。  相似文献   

4.
稻螟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野燕麦的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每对染以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带,但要将14对浅染的染色体归入不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组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报道黄星蝗[Aularches miliaris(L.)](瘤锥蝗科:Chrotogonidae)染色体C带、核型、异染色质含量和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交叉行为.  相似文献   

7.
\t\t\t\t\t目的\t\t\t\t\t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 (Ramme)]是中国特有种,为了解云南云秃蝗不同地理种群的染色体特征。\t\t\t\t\t\t\t\t\t\t\t\t\t\t\t\t\t\t方法\t\t\t\t\t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云南云秃蝗3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t\t\t\t\t\t\t\t\t\t\t\t\t结果\t\t\t\t\t云南云秃蝗3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 (♂)=21;染色体类型多样,具有端、近端、中及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型。染色体分组形式基本是3~4对大型、3~6对中型、1~3对小型染色体,性染色体X属大型染色体。C带分析显示:云南云秃蝗C带带型简单,仅具有着丝粒带和端带,但带纹数量在3个种群间具有差异,最多的有21条;种的平均异染色质含量为20.99%。\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3个种群在染色体C带核型和外部形态两个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云南云秃蝗种群分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t\t\t\t  相似文献   

8.
中国拟凹背蝗属的分类研究(蝗总科: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分布于中国拟凹背蝗属的种类,记述了1个新种,即无齿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adenta-tussp.nov.,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南省戛蝗属1新种记述(蝗总科:剑角蝗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戛蝗属1新种,即温泉戛蝗Gonista wenqu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用C-分带技术鉴定六倍体燕麦的21对染色体并建立燕麦的C带核型模式,发现燕麦的21对染色体分成3组,每组7对,其中C组染色体分布有较多的异染色质区域,染色较深,很容易与A组和D组区分开。A组和D组染色体染色较浅,尽管每对染色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带,但要将14对浅染的染色体归入不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组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_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2.
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C-分带技术对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的研究表明,节节麦的染色体组的C-带带型和小麦D组染色体的带型很相似,表明这两组染色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小麦的D组染色体的供体很可能就是节节麦。  相似文献   

13.
张庆  周伟  杨翩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44-46,51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学院校园的多疣狭口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2n=28,NF=56,可配成14对同源染色体,由4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两性间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狭口蛙属及姬蛙科其他属的染色体资料比较分析,狭口蛙属4个种第3对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且长臂次缢痕在第5对染色体上都出现,可以认为是分类学上狭口蛙属核型区别于姬蛙科其他属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空气干燥和胰酶消化法,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棘头虫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染色体和1号、3号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5m+2sm+1t;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学院校园的多疣狭口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2n=28,NF=56,可配成14对同源染色体,由4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两性间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狭口蛙属及姬蛙科其他属的染色体资料比较分析,狭口蛙属4个种第3对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且长臂次缢痕在第5对染色体上都出现,可以认为是分类学上狭口蛙属核型区别于姬蛙科其他属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赖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9-10710
[目的]为特种野猪的遗传学研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用外周血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宁波特种野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为38,其中,A组由1~5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B组由6~7号2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C组由8~13号6对染色体组成,属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D组由14~18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X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与家猪相同,但核型有些差异。特种野猪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有5对,与家猪的正好相反。[结论]特种野猪的核型可能是一些罗伯逊易位个体与正常核型个体间反复杂交,染色体重新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野桔与南桔染色体核型及Giemsa带型的研究,探讨了两者的亲缘关系在细胞学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效均为2n=18,绝对长度差异较小,属于小染色体类群,基本核型为对称性核型,N、F值均为36,染色体长度比小于2:1,属于1A类型,这表明了两者在核型上的一致性。但两者着丝点部位及臂指数乃有不同:野桔染色体全为中部着丝点,其臂指数大于60%只有一对,核型公式为:2n=18=12(L)m+6(S)m;而南桔染色体除中部着丝点外,还有3对近中部着丝点,臂指数大于60%有6对,其核型公式为:2n=18=8(L)m+4(L)Sm+4(S)m+2(S)m,不对称的程度比野桔高。Giemsa C—带带型以着丝点带和端带为基本带型。  相似文献   

18.
中间锦鸡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对锦鸡儿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利用细胞学研究方法,首次对中间锦鸡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 Kuang et H.C.Fu)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2x=18=16 m(4SAT)+2M;按stebbins的核型分析原则,中间锦鸡儿的核型属1A型。此外,有关核型的变异范围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