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电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雷电现象,往往会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我国地形变化较为复杂,雷电灾害也较多发,据统计,雷电灾害的财产损失主要在城市,而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民是最易遭受雷电灾害的高危群体。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雷电的成因及农业生产中防雷电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广大农村地区的防雷防电,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关于如何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在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估计为3000-4000人,财产损失估计在50-100亿元左右。作为气象工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9—2021年的雷电灾害资料,对潮州地区的雷电活动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防御措施。结果表明:2019—2021年潮州市6—9月均有雷电灾害发生,月份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夏季是雷电灾害多发期;雷电灾害与雷暴日数的时间分布大体一致;2019—2021年潮州市雷击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为0;雷击事故地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在所有雷击事故类型中,电子电器设备占雷击事故总数的75%;农村是雷电防御薄弱区和雷电灾害多发区。针对雷电灾害事故,潮州市气象部门应科学指导大众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雷电监测水平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雷电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孙朴 《北京农业》2013,(18):126
今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出现,"神秘杀手"雷电呈愈演愈烈之势。据各地调查分析,雷击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最多、损失最大的,多是高山地区。雷击灾害是雷暴这种局地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增多,城市对雷电灾害越来越敏感;又由于城市热岛强度的增大,城市对流性天气增多,雷暴日数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雷电出现频率和造成的危害强度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西藏属于雷暴多发地区,因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境内雷电天气频繁出现,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社会民众的迫切需求,西藏自治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雷电灾害预警研究,将增强该区预防、应对重大雷电灾害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有效减少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在全球每年因为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发生次数越来越频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建筑的建设,为雷电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雷电灾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地域广阔、防雷基础设施差、人民群众防雷意识弱等特点,使得防雷减灾的管理成为了我国防雷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防雷的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农村民宅雷击事故调查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一例农村民宅雷击事故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减少农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威海气象局1997—2017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威海市雷电灾害的主要形式、经济损失、伤亡人数、时空分布特征、行业特征和地域差异,并对灾害成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雷灾事故相对发生较多的地区为威海中部及西部内陆地区,雷灾事故相对发生较少的地区为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造成的损害有直接雷击灾害和间接雷击灾害,其中间接雷击造成的损失占79.44%;每年5—8月是威海雷电灾害事故高发时期,每天15:00—17:00是雷电灾害事故高发时段;雷击造成微电子设施损失位居榜首,供配电设施次之;郊区雷击时常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引起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雷击风险评估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是以工程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以及雷电灾害特征为评估主体,综合分析雷电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风险内容,为项目工程的建设、提高建筑物防雷安全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别是农村由于防雷意识不强且设施不完善,是雷电灾害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易受雷电伤害的群体。据统计,全国每年因雷击而产生的伤亡事故,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农村,农村防雷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雷电的形成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防雷措施,以供农村防雷电伤害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雷电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逐渐加重,因极端天气引起的气象灾害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在热力条件的推动下,雷电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也在逐年增加,而且大部分都发生在农村,雷电威胁着农村及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结合西藏自治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对西藏自治区农村的防雷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农村雷电多发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农村雷电灾害的安全防御对策,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能够重视起来,做好雷电的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合浦县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聪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46-246,248
雷暴所形成的雷电灾害是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而合浦县是雷暴集中多发区,研究分析雷暴变化特征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利用合浦县1970-2008年的雷暴资料,分析了雷暴日数的年、季、月,雷暴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和影响雷暴发生的天气系统,并提出防雷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气候复杂多样,雷电活动十分频繁,全省每年因雷电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并且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5%以上发生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是关系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总结四川农村地区常见雷击事故,分析四川农村地区防雷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雷电防护措施和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电作为恩平市最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由雷电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严重时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基于此,本文选用恩平市2000-2013年雷电日数观测资料,重点从年际分析、季节与月分布等角度分析了恩平市雷电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雷电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期能够为做好当地雷电防御工作,进而保障当地民众日常生产生活安全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聊城市雷电活动规律及灾害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聊城市近30年雷暴资料(雷暴日数、雷电发生频率、雷电灾害时间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出聊城市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及雷电灾害分布特点,同时提出了雷电灾害的防御措施,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65—2013年宜昌市雷暴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市雷暴气候特征,计算了雷电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并结合人口密度、GDP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承灾体的暴露度与易损性方面研究了雷电灾害特征,探讨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宜昌市雷暴天气年、月、季差异大,雷暴日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全年每月都有雷暴天气发生,月平均雷暴日数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空间分布特点是雷暴天气在五峰、长阳和城区西南山区、丘陵多,枝江和当阳东部平原少;各县(市)雷电灾害风险差异较大,市区、各县城城区、乡镇人口及建筑密集区雷电灾害风险高,乡村风险低。  相似文献   

17.
雷电监测技术是开展调查鉴定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该文通过调取湖南雷电监测系统2002—2008年相关数据资料,对落雷次数、雷电密度、雷电流幅值、雷电日等数据资料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湖南地区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雷电流幅值等特征等,从而更为直观地了解了湖南地区的雷电特征。并通过湖南地区雷电灾害的致灾分析,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到湖南雷电灾害的湖南雷电灾害行业分布、湖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时间分布及雷击人群及环境事件百分比,为今后广泛开展雷电监测系统在农村民居雷灾调查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以致灾因素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承受体脆弱性和防灾抗灾能力为主的评估体系,选取2010—2018年雷暴频次、极大雷电活动频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指标,利用GIS分析技术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沧州市雷暴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面积的雷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任丘地区、沧州市区、海兴北部地区和黄骅市东南部地区,主要是由于雷暴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中西部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相对低,导致雷暴灾害发生的风险较低;沧州市区的承载体易损性特别高,市区东部承灾体易损性也较差,导致沧州市区东部的雷暴灾害发生风险高于东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济南地区2000—2016年的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闪电定位数据等对济南地区雷电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数理统计、归纳分析,总结出济南地区雷电的月季和日季变化特征、雷暴大风主要来向、雷电易发区等雷电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雷电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提出利用雷暴天气规律特征指导农业生产活动、避免或减轻雷暴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乌兰察布市春季有效降水多,保证了作物出苗率及牧草顺利返青,作物生育期雨水充沛,对农作物及牧草生长发育较为有利.6-7月雨量异常偏多,洪涝、雷电、冰雹等灾害天气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中、重度发生.秋季初霜冻发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入冬后气温异常偏低,降雪量异常偏多,形成全市范围坐冬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