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氰胺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双氰胺对土壤微生物细菌、霉菌和放线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氰胺与土壤质量比<1/200时,双氰胺对土壤中的细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当>1/200时,双氰胺抑制细菌的生长。当双氰胺与土壤质量比<1/1 000时,双氰胺对土壤中的放线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当>1/1 000时,双氰胺抑制放线菌的生长。双氰胺对霉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双氰胺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来越明显;但当双氰胺与土壤质量比达到1/20时抑制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经0.1、1mg.g-1和10mg.g-13个浓度磷化铝熏蒸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化铝处理土壤后,各个浓度的磷化铝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一段时间后低浓度(0.1mg.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恢复至对照水平。磷化铝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低浓度处理对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10mg.g-1)处理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各浓度处理初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或激活作用,但到第30d,恢复至对照水平。这说明,施入常规剂量的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3.
外源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外源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驯化后的无污染土壤而言,低浓度外源砷对异养型微生物的生长有刺激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又表现为抑制作用;在相同的外源砷浓度下,砷对自养型微生物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微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受砷严重污染区土壤的;而当向其中加入外源砷后,微污染土壤中的微生...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7 500、5 000、2 500 kg/hm2早稻秸秆覆盖免耕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动态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还田条件下,在晚稻的整个生长期,除土壤放线菌数量一直呈下降态势之外,土壤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前期急剧增加、中期缓慢减少、后期迅速减少的变化特征;以早稻秸秆约5 000 kg/hm2覆盖免耕还田栽培晚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冀北坝上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小麦和燕麦为例,试验共设免耕、传统、年年深松、年年浅松、浅旋和隔年深松6个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均可提升细菌、真菌、放线茵数量.  相似文献   

6.
外源轻稀土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3年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0.00,18.75,37.50,75.00,375.00kg/hm2,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0.00,15.00,30.00,60.00,300.00kg/hm2,试验结束时,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的pH状况,结果表明,在油-豆轮作制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而放线菌数量在这一稀土用量范围内明显减少,在稻-麦轮作制中亦有相近趋势。  相似文献   

7.
戊唑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及密闭静置测CO2法,分别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以评价其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戊唑醇在1和5mg·kg-1低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刺激生长作用,在10mg·kg-1高浓度下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而且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种类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处理后8d,戊唑醇对土壤细菌、真菌仍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但对放线菌的影响时间较短,处理后4d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至处理后16d,各处理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影响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戊唑醇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亦有明显影响,呈现先抑制后刺激的规律,处理后10d恢复到正常水平。戊唑醇对土壤微生物的的影响是短暂的,无环境生态副效应。  相似文献   

8.
追肥对丘北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追肥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坐果期、盛果期和收获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丘北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较多。追肥增加辣椒4个时期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数量,开花坐果期的钾细菌和有机磷菌,除盛果期外的无机磷细菌数量,对丘北辣椒土壤纤维分解菌数量没有增加效果。在辣椒旺盛生长期和开花坐果期进行追肥,S5处理(基肥50%,2次追肥各25%加0.1%微肥)对丘北辣椒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和钾细菌,S1处理(基肥50%,2次追肥各25%)对土壤放线菌,S3处理(基肥30%,追肥40%+30%)处理对土壤无机磷细菌,S4处理(基肥60%,2次追肥各20%)对土壤真菌数量有较好的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海南文昌滨海台地3种典型森林(椰子林、相思林和木麻黄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滨海台地3种森林类型中,微生物总量表现为椰子林相思林木麻黄林;细菌数量以椰子林土壤最高(3 144.67×10~4 CFU·g~(-1)),分别为相思林、木麻黄林的1.99倍和2.56倍;真菌数量以相思林最高(46.12×10~4 CFU·g~(-1)),分别为椰子林、木麻黄林的2.61和1.37倍;放线菌数量以椰子林最高(413.84×10~4 CFU·g~(-1)),分别为相思林、木麻黄林的3.32和1.42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除椰子林真菌数量外,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土层深度呈线性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椰子林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相思林中,全氮和pH值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木麻黄林中,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铬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培铬(Cr)胁迫试验,土壤样品采集及室内测定,研究了重金属Cr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与对照土壤相比,处理水平下土壤中重金属Cr质量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茵和真菌数量的减少;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  相似文献   

11.
污泥农用对土壤中各形态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棕壤和褐土在施入工业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土壤中各形态Cu、Zn、Pb、Cd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用污泥和土壤均匀混合的土柱来模拟实际土壤,对土柱进行7次淋洗后,测定土柱中0~10cm均匀混合层中各形态重金属的含量。[结果]在施入工业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土壤中重金属根据形态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重金属变化规律不仅与重金属各形态的迁移转化性质有关,还受污泥种类和土壤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污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探讨了施用污泥对玉米产量、质量、土壤肥力和土壤及玉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污泥7500~30000kg,能够使玉米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而未对土壤和作物产生重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污泥对石灰性生土和熟土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重金属铜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对生土和熟土全钾的影响都不明显;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对熟土速效钾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提高生土速效K的含量;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生土和熟土中全铜和锌含量均有所增加,且生土中全铜和全锌含量的增加比熟土更明显,但都远低于国家农田土壤质量控制标准(GB 15618—19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研究旨在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污泥施用后的油菜产量指标、盐分及植株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累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污泥用量为中用量(50g/盆)时可明显提高盆栽油菜的产量和根/冠比,当污泥用量增至大用量(100g/盆)时,污泥对盆栽油菜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降低。污泥比化肥和鸡粪更能促进油菜对N和P的吸收,但对K的吸收却不及鸡粪效果显著。污泥可增加土壤的盐分含量,且高于化肥和鸡粪,但效果不显著。污泥施用后的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含量与施用化肥和鸡粪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Hg增加较明显。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蔬菜安全标准和土壤质量安全标准。[结论]短期内施用污泥不会造成农田土壤的二次重金属污染,但长期施用则需对Hg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泥、垃圾复混肥对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研制的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油菜产量、品质以及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和垃圾复混肥料后,油菜产量、叶绿素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以复混肥W1和L1的肥效最好,均达显著水平。土壤中铜含量高于对照,达显著水平,但在安全范围之内;镉、铅差异不显著。这与垃圾、污泥本身有机质含量较高和试材中铜含量高相符合。施用污泥、垃圾复混肥可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不会造成土壤或产品污染。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污泥对花生产质量、土壤肥力以及花生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污泥7500 ̄30000kg比不施花生产量增加6.3% ̄15.8%,且随着污泥用量的增加花生产量增加。污泥对改善花生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作用。施用污泥处理花生和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不施污泥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施用污泥不会产生重金属元素对作物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34.5×104个/g(鲜土),其中细菌最多,125.0×104个/g(鲜土),放线菌次之,92.4×103个/g(鲜土),真菌最少,30.5×102个/g(鲜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10年限日光温室最多,173.3×104个/g(鲜土),粮田次之,139.6×104个/g(鲜土),露地菜田最少,107.7×104个/g(鲜土)。从2月到4月,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真菌的属级鉴定表明,粮田中真菌种类最多,且从2月到4月迅速增加,日光温室中真菌种类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垃圾和污泥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5%、8%的污泥和6%、8%、10%的垃圾,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都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用量的增大,效果增加。施用垃圾和污泥处理的油菜显著地比对照、施化肥处理生长旺盛,叶片大而绿,产量增加。测定各处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其中Cr含量差异不显著,Pb、Cu差异显著,虽然施用不同用量垃圾和污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但都没有超出污染标准。因此,合理利用垃圾和污泥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对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比对,并对单位面积嫩姜的产量和效益进行测算.[结果]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土壤中细菌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同时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土壤中的Cu、Zn、As、Pb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而土壤中Ni的含量略高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分析(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采集旱地、水稻田和基地0~20cm表层土,对不同种植作物土壤中的Cr、Cu、As、Pb、Zn含量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Cr、Cu、As、Pb、Zn含量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pH值测定采用Lp115型pH计,土壤污染状况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As的含量低于陕西和全国的平均值,低于半数土样中Cr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超过半数以上的土样中Cu、Zn的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所有土样中Pb含量高于陕西或全国平均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分析表明,以国家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研究区土壤未受污染,土壤为清洁,土壤质量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条件,对农产品质量不构成威胁。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相比,可以看出Cu、Zn、Pb3种重金属元素高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Cr、As2种重金属元素低于陕西省自然背景平均值,土壤受到了轻度污染,说明评价标准的不同,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农田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污染现象与土壤利用类型明显相关。土壤中As的含量为玉米地水稻土荒地,Cr、Cu、Zn的含量为玉米地荒地水稻土,Pb的含量为水稻土玉米地荒地。可见,旱地相对水田更易积累重金属元素Cr、Cu、Zn、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