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旨在建立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种子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长春花种子油,然后将油样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组分。从分离出的9个峰中确认了5种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9.91%。主要脂肪酸油酸(C19H36O2)、亚油酸(C19H34O2)、棕榈酸(C17H34O2)和花生酸(C21H42O2)的相对含量分别是73.92%,16.93%,5.58%和3.40%。表1参12。  相似文献   

3.
α亚麻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现代医药研究结果表明:α亚麻酸具有增强智力、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降低血脂、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抑制出血性脑疾病和血栓性疾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预防过敏性疾病、预防炎症以及减缓人体衰老等多种功能.人体一旦缺乏α亚麻酸,就会引起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免疫力降低、健忘、疲劳、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和青少年,如果缺乏α亚麻酸,就会严重影响其智力和视力的发育[1~3].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产地荆芥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不同产地荆芥药材挥发油中均含有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丁香烯、棕榈酸、亚麻酸等13种成分,其共有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02%~87.67%,其中荆芥挥发油特征成分胡薄荷酮以6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6.99%),3号样品最低(24.26%);而含量较高的薄荷酮以2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44.00%),6号样品最低(16.61%)。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有13种相同成分,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杜仲籽油中的主要成分、α-亚麻酸的代谢产物及其生理功能进行了评述,为开发杜仲籽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秦李龙  阮长春  刘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16-20517,20520
[目的]确定柞蚕雌蛾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分析雌蛾油经甲酯化后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法3种方法提取雌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柞蚕雌蛾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率为20.54%,浸提法提取率为10.36%,超声波法提取率为12.36%。GC-MS分析结果表明,雌蛾油中含1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43%,以亚麻酸(57.17%)、亚油酸(10.18%)等为主。[结论]提取方法中以索氏提取法最佳。经GC-MS分析,10种脂肪酸中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到57.17%。  相似文献   

7.
以亚麻为研究对象,建立测定亚麻中a-亚麻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外标定量分析时,a-亚麻酸含量在33.04-495.6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砰值在0.9995~0.9999,平均回收率99.6%,RSD2.66%(n=6)。灵敏度和精密度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氧化稳定性,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紫苏籽油最适宜的储存条件,为合理延长油品货架期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收集贵州、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等不同地区的紫苏籽榨油,分别进行脂肪酸组成鉴定,对初榨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玛咖的鉴别方法与质量评价体系,对丽江产玛咖干粉产品与秘鲁玛咖干粉产品采用水蒸馏溶剂萃取得挥发油,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法进行分析测定,鉴定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丽江玛咖的挥发油含量(≥0.407%)约是秘鲁玛咖(≥0.107%)的4倍;2种样品的挥发油成分以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s)、苯乙腈(benzyl nitrile)及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4-Methoxybenzyl isothiocyanate)为主。丽江玛咖中异硫氰酸苄酯含量为75.35%,苯乙腈含量为14.56%,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含量为7.38%;秘鲁玛咖中苯乙腈含量为85.20%、异硫氰酸苄酯含量为7.24%、4-甲氧基苄基硫氰酸酯含量为0.36%。丽江玛咖品质优良,气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引种玛咖的鉴别及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7种不同产地和品种的斑蝥(Mylabris)所含化学组分,共鉴定出12种组分,其中4种成分均在所有斑蝥中检出。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与品种斑蝥的化学成分组成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杜仲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杜仲叶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18%。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叶醇(19.61%)、3四-氢呋喃甲醇(57.02%)、植醇(6.37%)。[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杜仲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18个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inn.)品系的5个产量构成性状及产量进行相关分析,指出单株粒数和分枝长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并且各性状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对吉林省胡麻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关系须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估算每一个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以及一个性状通过另一个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省提高胡麻产量,可主要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增加分枝数来实现;返青将致使胡麻减产。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和芦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冰醋酸(pH=3.10)(45∶55)为流动相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27 nm,采用外标法测定不同产地杜仲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建立了HPLC法测定杜仲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并对不同产地杜仲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原酸和芦丁分别在0.127 5~24.000 0μg(r=0.999 6),0.125 0~25.000 0μg(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3%和97.26%,相对标准偏差为1.85%和1.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紫苏籽油的条件,并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强,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优紫苏籽油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强23 MPa,在此条件下的得油率为12.43%。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76.183%。[结论]在试验所得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紫苏籽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广西生物量高、含油率高的岗松品种。[方法]2016年10月,通过对广西11个产地岗松的生物量和得油率进行测定。[结果]钦州地区的岗松绝干得油率最高,为1.49%,生物量较高的岗松也是在钦州等沿海地区。岗松优良单株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生物量和得油率,还要考虑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岗松的选优及推广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HPLC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叶片发育早期,随着栅栏薄壁组织、海绵薄壁组织等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6月叶片组织结构发育成熟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153%。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为0.483%。在紫外光下,绿原酸储备在叶表皮、叶柄表皮和果实表皮周围,呈现淡蓝色荧光现象。[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的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提取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和绿原酸有效成分的最佳采收期,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和绿原酸的累积含量.结果表明,在色谱柱,SymmetryShield RP18 (250 mm×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29∶70∶1);检测波长,238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的条件下,京尼平苷酸在0.412~2.472 μg(r=0.999 6)、绿原酸在1.416~8.496μg(r=0.999 5)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8.58%和99.08%,RSD分别为1.52%和0.96%.结论:采用的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通过对5~11月份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与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积累动态分析,确定了同时提取杜仲叶中该2种成分的最佳采收期为7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浸提法从三裂叶豚草种子中提取种子油。种子油进行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分,从分离出的6个峰中确认了4种组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是81.60%、1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