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使柿木屑在毛木耳栽培上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以柿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料的毛木耳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毛木耳三号菌株是栽培毛木耳的优良菌株,3号培养基(柿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18%,石灰1%,石膏1%)是作为栽培毛木耳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2.
葡萄枝屑栽培毛木耳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筛选出适合毛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开拓食用菌栽培原料应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甘蔗渣、米糠等为辅料配制成3个培养基配方,以常规配方为对照,通过袋栽方式栽培毛木耳,比较不同葡萄枝屑添加比例对毛木耳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葡萄枝屑添加比例培养基对毛木耳菌丝生长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毛木耳平均产量以配方1(葡萄枝粉72%、甘蔗渣18%、米糠7%、石灰2%、石膏1%)最高,生物学效率达60.9%,其次为配方2(葡萄枝粉54%、甘蔗渣36%、米糠7%、石灰2%、石膏1%),生物学效率为53.3%,且菌丝生长旺盛、前端整齐、洁白浓密、粗壮有力。【结论】经主辅料合理搭配,以葡萄枝屑作为主料栽培毛木耳完全可行。生产中毛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以葡萄枝粉54%~72%、甘蔗渣18%~36%、米糠7%、石灰2%、石膏1%较好,毛木耳菌丝长势旺、洁白、粗壮,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葡萄枝屑为主料,筛选出适合毛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种植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开拓食用菌栽培原料应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葡萄枝屑为主要原料,甘蔗渣、米糠等为辅料配制成3个培养基配方,以常规配方为对照,通过袋栽方式栽培毛木耳,比较不同葡萄枝屑添加比例对毛木耳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葡萄枝屑添加比例培养基对毛木耳菌丝生长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毛木耳平均产量以配方1(葡萄枝粉72%、甘蔗渣18%、米糠7%、石灰2%、石膏1%)最高,生物学效率达60.9%,其次为配方2(葡萄枝粉54%、甘蔗渣36%、米糠7%、石灰2%、石膏1%),生物学效率为53.3%,且菌丝生长旺盛、前端整齐、洁白浓密、粗壮有力。【结论】经主辅料合理搭配,以葡萄枝屑作为主料栽培毛木耳完全可行。生产中毛木耳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以葡萄枝粉54%~72%、甘蔗渣18%~36%、米糠7%、石灰2%、石膏1%较好,毛木耳菌丝长势旺、洁白、粗壮,生物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正> 近年来我省木耳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培养料、栽培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培养料由段木发展为木屑、农作物秸秆等。栽培方式也由段木发展为床栽、袋栽、压块栽培。场地既可在林间,也可在室内。具备了在广大农区生产的技术条件。为发挥我省资源优势,促进木耳商品生产的发展,1989年我们在和顺县食用菌厂进行了木屑压块栽培毛木耳的试验。一、试验方法菌种为毛木耳,来源于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试验在室内进行,以新伐杨木边材木屑为主料(心材另作他用)。用三级菌种压块栽培。栽培料配方:杨木屑81%、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林地栽培毛木耳的新技术,通过毛木耳在林地下对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栽培模式、管理技术的研究,达到林木与毛木耳的相互促进生长,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立体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对引进5个毛木耳品种木耳99丰、黄背810、毛木耳杂交34、丰收一号、黄背2号与广西贵港市本地常栽品种台毛一号进行袋料栽培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背810和木耳99丰菌丝长势最好,黄背2号、毛木耳杂交34和黄背810较高产,黄背2号、黄背810、毛木耳杂交34后期抗杂菌与流耳较差.  相似文献   

10.
<正>1栽培季节京津冀地区毛木耳适宜的栽培季节为4月下旬~11月上旬,一般可生产2批次。2林地小拱棚建立林地内隔行顺行搭建小拱棚,每隔2米用竹片做拱,每隔4米在拱的最高处立一支架。棚高1米、宽1.5米,棚内顺行平拉7道铅丝,铅丝距地面30厘米、间距20厘  相似文献   

11.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CK1和CK2)基础上,设计了16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进行毛木耳(黄耳10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生长速度(1.08 mm/d)快于CK1(0.92 mm/d)、菌丝生长势表现一般,菌丝长满菌袋较快(82 d)、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96 d)、鲜耳百片重较高(4576.5 g/百片)、鲜耳片厚度较厚(2.00 mm/片)、子实体泡发率高(961.54%);鲜耳产量最高(0.918 kg/袋),高于CK1(0.807 kg/袋)13.75%但差异不显著、高出CK2(0.608 kg/袋)50.99%,且差异显著。笔者认为毛木耳生产中可以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使用栽培料配方1(30%棉籽壳、30%玉米芯、30%桑枝屑和10%固定辅料)。  相似文献   

12.
利用AFLP和SRAP标记分析19株毛木耳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AFLP和SRAP标记对19株毛木耳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对AFLP引物扩增得到624条片段,14对SRAP引物扩增得到459条片段,采用聚类分析都供试材料被分为4个群。结果表明,AFLP和SRAP标记均适合毛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而SRAP标记较AFLP标记简便,更适于大规模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源  李向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14-7515,7558
[目的]开发以毛木耳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型果冻产品。[方法]以毛木耳多糖溶液、蜂蜜等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毛木耳多糖保健果冻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研究。[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毛木耳多糖汁30%,蜂蜜30%,柠檬酸0.30%,明胶5%。[结论]所研制出的保健型果冻,具有透明度适中,色泽匀称,组织状态良好,香气协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出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及一个杂交菌株和一个省外引进菌株的栽培出菇试验 ,试验通过对平均产量鲜重的统计分析、形态特征比较、出菇早晚比较以及干重含量等特性的对照综合分析 ,发现杂交种 3 5菌株是综合特性最好的毛木耳菌株 ,产量高、耳片厚、出菇期早。黄耳 1 0号、781、红大耳、上海 1号、95 1和黄背木耳也是目前比较好的栽培菌株 ,但这些菌株的每袋鲜重产量与 3 5有显著差异 ,故其产量增加的潜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5.
毛木耳罐头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91-8192
[目的]研究口感脆爽、风味独特的毛木耳罐头的制作方法。[方法]以干毛木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得出适宜的毛木耳罐头配方。[结果]干毛木耳在复水30min后,按照40%红油、3%味精、5%白醋、2.5%白砂糖配方调味并罐装,再经115℃高温杀菌20min,可生产出风味较佳的毛木耳罐头。[结论]该试验为食品行业开发了新的罐藏品种,为毛木耳综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以红麻杆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栽培基质中栽培毛木耳,研究红麻杆袋料栽培对毛木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培养料配方,袋料栽培毛木耳。【结果】结果表明,在毛木耳栽培中添加麻杆的三个处理均有一定的产量,其中麻杆添加比例为26%时产量最高。【结论】这说明在毛木耳的栽培过程中添加适量麻杆是可行的,可以考虑开展进一步试验,为应用于生产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含药PDA平板培养基培育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测得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毛木耳的LC50为0.024 1 mg/g,高于其对平菇厉眼菌蚊(Lycoriella pluroti)的LC50(0.004 8 mg/g),且不影响毛木耳子实体产量的形成。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用于防治毛木耳生产中平菇厉眼菌蚊的危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毛木耳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毛木耳的分离成功率和分离质量,对毛木耳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木耳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丝在同一培养基内其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以幼嫩子实体距基部1~3cm处的组织作分离材料分离出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19.
对木屑堆积发酵料栽培食用菌降低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料能减少污染与其可溶性糖分的减少,粗蛋白、全 N、全 P等营养物的增加,产生抑菌物质以及发酵过程高温杀死料中的大部分虫卵、病菌等有关.用发酵料栽培毛木耳能大幅度降低霉菌污染,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0.
桑枝的营养功能成分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桑树废弃物桑枝的利用现状,论述了桑枝的功能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了桑枝在药材、食用菌、造纸及制板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为桑枝的多用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