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正> 新稻6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新疆农科院米泉水稻试验站合作,采用品种间杂交,经定向选择而育成的水稻新品种。1993年9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并命名。1 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3.
4.
5.
1 选育经过 1987年选用中国农科院选育的京香2号作母本,沈阳农科院选育的G130作父本杂交的第三代种子,经钴60γ射线2万伦琴辐射处理,1988~1989年株系种植,1990~1992年参加品种鉴定和比较试验,1993年将NT908、NT9011两个姐妹品系合并为NT908参加1993~1995年自治区区域试验,1990年开始生产试验、示范,并引到湖北、四川等地试种,都表现很好 .1992年进行繁种、农艺性状鉴定、编目,种子入国家种子库(北京)保存,全国统一编号为 2D-03902.2000年12月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6.
对遗传工程稻1号进行了播期、播量、秧龄、密度及施氮量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平均每公顷产9 000kg以上的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557套,其95%置信度的秧田播种量为150 ̄160.5kg/hm^2,秧龄为39.4 ̄40.8d,播种期为4月21日至23日,每公顷栽25.35 ̄27万穴,本田每公顷施氮113.85 ̄122.1kg。此方案经1994年8个示范点验证,每公顷产量为88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稻3号精量栽培产量性状,结果表明:通稻3号精量栽培模式下,穗数最多的是旱育苗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399.7穗/m2),最低的是抛秧盘育苗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311.7穗/m2),达到显著性差异;2种育苗方式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的千粒重最高,达到23.0 g以上;2种育苗方式的实际产量都是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最高,密度30.0 cm×26.7 cm处理最低;各处理间株高和穗长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1 m20株、1 m22株、1m24株、1 m26株、1 m28株)的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大,栽培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及灌浆期的穗增重速率和净同化率均降低。不同密度杂草稻处理下的栽培稻产量分别比对照(1 m20株)处理降低了24.94%、31.40%、33.69%、60.14%。表明,杂草稻密度越大,栽培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越低,产量越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栽培密度、行距2个可控因子进行巨型稻丰超6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同时观察记载田间温光差异.经过对实际产量与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巨型稻单产达到9000 kg/hm2以上的2个因子水平配置为栽培密度86064~92880株/hm2,行距43.94~50.78 cm.  相似文献   

11.
红椿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2年生红椿苗最佳的育苗密度,开展了红椿育苗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育苗密度增加,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减小,苗木的质量下降。因此,确定合理的育苗密度是培育优质红椿苗并取得最佳育苗效益的关键。研究表明:二年生的红椿苗木如只生产Ⅰ级苗,则合适的育苗密度为30株/m2;如Ⅰ、Ⅱ级苗均用于生产造林,则合适的育苗密度为40株/m2。  相似文献   

12.
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新稻44号,是以A稻6号为母本,以辽19-1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12 502.5kg/hm2和12 349.5kg/hm2,分别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16.2%和12.73%。该品种2014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麦组)审定,其主要特点是超高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适宜新疆中晚熟稻作区种植,特别是新疆阿克苏、喀什、和田三大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新疆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用新疆自育的水稻品种新稻3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移栽行距与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行距和密度处理下,新稻36号全生育期LAI呈单峰曲线,干物质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且干物质积累量与干物质分配比率因不同移栽行距、密度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适宜的行距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叶面积指数达最高值,干物质积累量大。[结论]在生产上,要获得新稻36号高产,必须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4.
黄果梨是同仁地区的特色产品,为能使产品开发,提高产量,黄果梨树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耿基玉  黄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6-8176,8186
[目的]为了寻求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对两系杂交组合两优6326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2个试验,密度试验设5个处理,施肥水平试验设4个处理。[结果]从实际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12.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折合9865.95kg/hm2;30.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折合9332.1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折合10293.45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折合9454.35kg/hm2。从理论产量结果来看,密度试验2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3531.5kg/hm2,12.0万株/hm2的产量最低,为9865.95kg/hm2。施肥水平处理1的产量最高,为12412.50kg/hm2,处理2的产量最低,为9855.00kg/hm2。[结论]综合实际产量、理论产量等方面因素,提出两优6326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22.5万株/hm2;基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分蘖肥施尿素180kg/hm2,氯化钾120kg/hm2;穗肥施尿素45kg/hm2,氯化钾30kg/hm2。  相似文献   

16.
抗爆腰型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主要特点是稻谷爆腰率低,整精米率高,适合大面积机械化收割和精加工稻米生产.稻谷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二级标准.栽培要点为壮秧稀植、早期促蘖、中期壮苗、后期保根,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为选取有效耕作方式及合理种植密度指导玉米生产,以德美亚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免耕平作(T1)玉米产量高于秋翻平作(T2)和传统垄作(T3),前两者差异不显著,与后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相同耕作方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再降的趋势,D2处理产量最高,与D3差异不显著,D2、D3处理大于D1处理,但与D1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密度下,免耕平作处理穗粒数、穗粒重最高,倒伏率、空秆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伊犁河谷杏李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杏李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宽窄行栽培模式和常规耕作模式下进行4.5、6.0、7.5、9.0、10.5万/hm2 5个密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培模式下,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86万/hm2,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宽窄行栽培模式下群体最适宜栽培密度可提高0.52万/hm2,产量增加9.43%.随着密度增加,群体LAI增大.大口期、吐丝期和吐丝25 d宽窄行模式的LAI较常规栽培模式分别增加9.84%、10.65%和8.66%.与常规耕作模式相比,宽窄栽培模式群体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吐丝期和吐丝25 d群体光能截获量较普通栽培模式分别提高5.05%和6.04%.  相似文献   

20.
张永鑫  李道品  郑伟  周吉忠  陈海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98-14699,14701
[目的]确定早籼稻温229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早籼稻温22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每丛本数及单位面积栽培丛数的增加,温229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但每穗粒数、结实率总体趋势与之相反,千粒重基本不受密度变化影响。温229高产稳产、容易栽培,栽培密度以行株距20.0 cm×23.3 cm或20.0 cm×26.7 cm为宜,丛本数控制在4本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温229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