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行政推动,长抓不懈,集中力量谋产业 石门自古产茶,全县茶叶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进行.1984年全县提出"南橘北茶"的思路,茶叶得到稳步发展;1998年县委、县政府从经费、技术上专门管理,石门茶叶发展开始新起点;1999-2007年茶叶产业迈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跨越,建设"全国有机茶生产大县、湖南茶叶第一县"目标,茶叶产业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团结乡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并在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中使本乡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近667hm2,已投产面积400余hm2,拥有"鹿龙塘茶厂"、"福旺茶厂"、"恩祖茶厂"等5家茶叶生产企业。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独特优势,造就了团结乡茶叶的特异品质,目前所投产上市的团结乡"佬倵"牌碧罗春、恩祖名茶等茶叶品牌,深受消费者的特殊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然而,随着该乡茶叶生产规模和产量的逐年攀升,茶叶生产加工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本文在深入调查团结乡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本乡茶叶产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并结合团结乡茶叶生产的具体实际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旨在为团结乡党委政府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茶叶产业在"三农"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彰显,茶叶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引导和扶持,推动了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团队对湖北三峡地区和周边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研,本文就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对茶树育种,茶园管理,茶叶利用等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盐津县茶叶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茶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方面浅述了盐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加大对茶叶品牌的宣传推介,全力打造"盐津小叶茶"品牌,在产品定位、品牌塑造上多下功夫,整合资源,努力提高盐津县茶产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5.
临沂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临沂市银杏产业体系、生态体系与文化发展情况,介绍了银杏学术交流与栽培研究情况,并根据种植与保护现状,分析了临沂市现代银杏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及得到的重视,以期为临沂市银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沂市苹果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供需关系矛盾加剧,加之苹果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临沂市苹果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临沂苹果产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临沂市苹果产业的现状分析苹果产业出现的主要问题,为临沂市苹果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适合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7.
茶叶产业是大理州的特色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茶叶产业对大理州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具有重要作用。简要总结"十二五"以来大理州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茶叶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夯实发展基础,扶强扶优龙头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打造并做大品牌;坚持科技引领等对策措施,为加快大理州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围绕湖南省"千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总目标,聚焦湖南红茶,开展优质红茶的品种选育、引进、改良工作;湖南红茶主推品种的推广以及亩产百千克茶叶栽培技术、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控制技术模式的研究与集成示范;茶叶产业标准化、优质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创新,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临沂市草莓产区进行调研,结合当地草莓种植经验,全面分析了临沂市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的种苗、病虫害、种植模式、土壤、营销、品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临沂市草莓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森林蔬菜为研究对象,简述了临沂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临沂市发展森林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规划发展、科研支持、构建产业体系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四方面,提出了临沂市森林蔬菜可持续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国栋 《农业考古》2020,(2):95-101
西藏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其茶园面积也在快速增加,茶产业正快速发展。目前,从“人-经济-社会”的三维角度看,西藏茶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但却十分必要。其必要性来自于更宏大的机制。本文核心脉络是从西藏茶及其文化的的生态性、文化性、产业性,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与功能性分析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西藏文化产业“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解读,并引出关于对人类社会的“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机制的讨论。本文认为:西藏茶及其文化具备生态基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茶叶在西藏的出现是人与生态环境博弈的重要结果、茶叶在西藏的使用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西藏的茶叶贸易受生态性的制约;西藏茶文化与产业结合形成茶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中,生态是吸引力与基础,文化是精华与“密码”,而旅游则是纽带与筋骨,西藏茶文化产业是对“生态+文化+旅游”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一项较好的检验;三个主要维度的讨论肯定了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在该理论模型中的功能与发展路径;推进西藏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符合“美丽西藏”建设范畴,而且从“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看,它也是“美丽西藏”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活力;该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呼唤着关注人类社会终极方向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茶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对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以期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发展对策: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围绕‘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努力实现贵州茶产业有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茶产业带成为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茶叶种植结构调整、红茶产业化进程,生产系列等级产品,弘扬茶文化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蔡文新 《北京农业》2012,(24):91-92
以我国茶叶产业项目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急需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程度,实现茶叶的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推动生产效益与消费水平,已成为茶叶企业发展必须关注的话题.浙江天台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凭借生态优势,注重树立茶叶品牌,将家家户户的“小作坊生产”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茶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茶产业是汉中市特色优势产业。针对汉中实际和"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就"十二五"期间汉中茶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重点进行了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莫怀鸿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1051-1056
【目的】针对目前广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今后广西茶业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广西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剖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生产、研发、营销三方面提出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广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资源及种质资源优势。自2000年以来,广西茶叶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10~2014年年均种植面积同比增加7.69%,年均产量增长10.68%;2015年广西茶园面积7.06万ha,茶叶产量6.0万t,毛茶产值38亿元。但从2014年后广西茶叶生产发展几近停止,劳动力紧缺、茶园管理粗放、产品安全性较低、企业规模小和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及品牌效益低等成为制约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在生产层面上,推广机械化管理,推进绿色生产,建立茶叶标准园,培育职业茶农;在研发层面上,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深加工程度;在营销层面上,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消费渠道、开发休闲茶业等,以促进广西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化时期,作为"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正处于前进中的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在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政策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用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城镇化的伟大战略目标。湄潭县茶叶产业已稳坐贵州茶业发展的龙头地位,完成了其"贵州茶叶第一县"到"湄潭茶叶强县"的角色转换。为推动湄潭县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城镇化带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闽台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交流与合作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茶产业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该文从茶树种植品种、生产现状方面简要概括了闽台两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茶树品种结构变化、茶叶机械改进,以及茶叶生产中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理念等方面总结了闽台茶产业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促进闽台茶产业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