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秸秆资源,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物资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实验比较了秸秆全量还田方式和稻茬麦普遍采用的稻田套播方式对稻茬麦田间出苗率、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下的小麦田间出苗率、茎蘖动态、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为了解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16—2018年度在湖北省随县农作物试验示范展示基地进行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用种量较小,小麦出苗率较高,生育进程较快,抗逆性较强;播种量与出苗率和抗逆性成负相关,与各时期茎蘖总数成正相关,与生育期不相关;免耕机械条播更适合鄂北地区稻茬麦生产,与160 kg/hm~2的播量为最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9.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96-98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有利于延长小麦生育期,增加有效分蘖数量和提高产量,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稻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的9个县(市)布置稻茬麦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共设置NP、NPK、NP+S、NP+1/2K+S、NP+3/4K+S和NPK+S 6个处理,其中N、P、K和S分别表示氮、磷、钾和秸秆还田。结果表明,与NP处理相比,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麦产量、植株钾素含量及钾素吸收量;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中北麦区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江汉平原麦区产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稻茬麦区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处于盈余状态;结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秸秆还田条件下湖北省稻茬小麦钾肥推荐用量为30~4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宣城市麦茬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方法]2015年以武香糯2402为供试材料,在宣州区青草湖农场开展麦茬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大田对比试验,取样考察产量性状,机械收割测实产,统计机械、人工、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成本,计算效益。[结果]实收产量以机插秧(9 980.5 kg/hm2)最高,人工撒播(9 352.5 kg/hm2)次之,机条播(9 310.5 kg/hm2)最低。效益以人工撒播(10 708.5元/hm2)最高,机条播(10 599.3元/hm2)次之,机插秧(10 466.3元/hm2)最低。[结论]机插秧有利于提高产量,可在完善社会化育秧、机插基础上用于规模生产,需优化育秧、成穗技术,提高机具功效;人工撒播效益最高,适宜普通农户生产,需注意品种选择、全苗、除草、防倒、构建丰产群体等环节,并加强关键技术指导;机条播效益较高,在提高机具水旱直播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技术,可在适宜区域替代人工撒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与氮素水平对小麦群体构建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3年在同一高肥水地块,实施免耕、2年旋耕+1年深耕和深耕3种耕作方式,同时进行165、225和300 kg(N)/hm23个氮素水平的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氮素水平对小麦群体构建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深耕方式最有利于小麦合理群体的构建和产量的提高,但是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两旋一耕是最经济的耕作方式;225 kg(N)/hm2是值得推荐的用氮量。[结论]研究可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的耕作方式及氮素水平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村秸秆禁烧及秸秆还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农业大省,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秸秆还田可以提供植物养分,改良土壤,改善农田生态。但是目前安徽秸秆禁烧和还田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解决秸秆资源的浪费问题,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索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下实现小麦单产7 500 kg/hm2的措施,指出镇压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小麦的出苗率;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以小麦秸秆还田出苗数最高,秸秆不还田次之。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菜秸秆的不同用量与NPK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7和2008年在肥东和居巢进行试验。[结果]在肥东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0.3%、0.3%、1.9%和0.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下降2.8%、1.4%、0.7%和3.8%;秸秆还田并增加氮肥施用量使水稻增产3.7%。在居巢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下降0.9%~2.4%和1.1%~1.2%,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0.6%~2.9%和1.0%~1.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的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增加2.1%~2.8%和2.5%~2.8%,千粒重减少0.7%~1.0%。[结论]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不会使油菜秸秆还田水稻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6.
麦稻两季秸秆还田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稻两季秸秆还田条件下,麦季不同氮肥用量(纯N 180、225、270 kg/hm2)和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纯N225、300、375 kg/hm2)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用量对后茬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施氮(N)180~270 kg范围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水稻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每公顷施N 225~375 kg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增穗效果明显,3个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对每穗粒数的影响不大,但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施N 375 kg/hm2的处理与225 kg/hm2、300 kg/hm2两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但施N 375 kg/hm2与300 kg/hm2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水稻和油菜品种为材料,不施秸秆为对照,研究无水层灌溉栽培和常规淹水栽培条件下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淹水栽培条件下,小麦秆与土壤混合、油菜秆与土壤混合处理第1年水稻产量较对照增加5.9%~7.2%,第2、3、4年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减少6.7%~8.0%、16.0%~17.9%、22.6%~23.9%;无水层灌溉栽培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第1年水稻产量较对照增加6.3%~11.5%,第2、3、4年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减少0~21.3%、2.1%~2.8%、9.6%~11.6%;秸秆还田处理第1年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1.8%~9.3%,第2、3年油菜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3%~10.6%、5.9%~14.1%。[结论]秸秆还田后第1年水稻产量增加,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后油菜产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油菜秸秆还田对不同水稻品种秧苗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为主处理,水稻品种为副处理,分析油菜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以及翻埋还田对宜香优2115和德优4727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在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处理下均表现为,秧苗前期的分蘖数、根长、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分干重低于对照与秸秆覆盖还田;相同还田方式下,德优4727在所有观测时期的分蘖数、根长、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分干重均高于宜香优2115。[结论]秸秆翻埋还田造成水稻僵苗,由于不同水稻品种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不同,为适应机械化操作,生产上应推广适宜秸秆翻埋还田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