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绿鳍马面鲀鱼皮蛋白抗氧化肽模拟胃肠消化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鳍马面鲀鱼皮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及相关特征,采用二酶三阶段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分析产物的抗氧化作用(还原力、·OH清除率、O-2·清除率、DPPH·清除率)和相关特征(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鱼皮中富含29.6%的抗氧化特征氨基酸;底物质量浓度在8 mg/m L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肽产生于模拟胃肠消化的十二指肠阶段,此时DPPH·清除率为83.29%;该阶段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比原料中多出7种,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明显增加;同时,产物中多肽分子量分布集中在200~5 000 Da,其中主要多肽的分子量为2 152 Da和1 352 Da。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施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马尿酸对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中、高浓度的外源马尿酸可以降低抗氧化酶活性,低浓度的外源马尿酸则促进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低浓度处理时酶活性下降,而较高浓度处理时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施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马尿酸对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中、高浓度的外源马尿酸可以降低抗氧化酶活性,低浓度的外源马尿酸则促进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低浓度处理时酶活性下降,而较高浓度处理时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陈轩  周坚 《农业机械》2013,(23):86-89
在精制得到鲢鱼抗氧化肽的基础上,研究其基本成分、溶解性、黏度、分子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等性质,为精制鲢鱼抗氧化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精制鲢鱼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pH值2~10,溶解度均在95%以上;低黏度,在浓度为40%时的黏度为4.5%,远好于鲢鱼蛋白的22.2%;分子量分布表明精制鲢鱼抗氧化肽1000Da以下的组分占全部蛋白质的97.3%,且大部分集中在500~190Da之间,占到总含量的60%左右;鲢鱼蛋白和精制鲢鱼抗氧化肽的氨基酸组成表明,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对抗氧化活性有贡献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等的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糙米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蒸煮条件下糙米自由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蒸煮时间对自由态多酚的影响大于结合态多酚,自由态多酚对总酚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贡献程度均大于结合态多酚,进而得出自由态多酚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大于结合态多酚。  相似文献   

6.
胃肠仿生消化是研究食品营养学及药物代谢动力的重要方法.为实现胃肠仿生连续消化,对胃肠仿生消化装置进行了设计,本胃肠仿生模拟消化装置包括胃肠仿生消化桶及仿生模拟消化控制系统,设置了结构相同的中间腔体的胃仿生消化桶和肠仿生消化桶,外围设置有加热仓,消化桶上均设置有搅拌机构、玻璃观察窗、取样装置、酸液存储槽及碱液存储槽、pH...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离制备银杏抗氧化肽,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Sephadex G-10和半制备型液相色谱对银杏抗氧化肽进行纯化,得到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肽段.纯化后的银杏抗氧化肽经过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为单一组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量为452.21Da.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银杏抗...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人群营养状况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人民的传统饮食习惯 ,结合现代人体营养科学特点 ,深入研究影响小麦加工的因素。从种质资源及栽培条件研究加工品质 ,可为育种工作选择杂交亲本 ,为食品工业选配原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厌氧消化技术是利用有机废弃物制备可再生绿色能源重要手段,更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炭利用也是有效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了这两种方式协同处理小麦秸秆,采用批式厌氧消化实验装置,将不同温度下(400℃,500℃和600℃)制备的沼渣生物炭按照不同剂量(0%,5%,10%和15%)添加到反应装置中,探究其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添加了生物炭的实验组中小麦秸秆的产甲烷量均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实验组。其中,在400℃制备条件下,添加5%的生物炭,时,小麦秸秆的单位VS产甲烷量和VS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97 mL·g-1VS和57.4%,比未添加组分别提高了40.1%和36.7%;与此同时,小麦秸秆厌氧消化系统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在水平上的优势菌种分别为Clostridiumsensustricto1(18.5%)和Methanosaeta(69.2%)。因此,在小麦秸秆厌氧消化过程中添加沼渣生物炭,可作为提高小麦秸秆生物降解性和产甲烷性能的一...  相似文献   

10.
周欣  张丽  李雄飞 《湖南农机》2010,(3):205-206
杆菌肽是目前国内外广泛用于饲料中的一种新型的理想广谱抗菌素。通过对杆菌肽产生菌进行初步发酵条件摸索,确定种子瓶生长曲线,选择菌体量较大且菌体活力旺盛的对数生长后期作为发酵培养基的接种时间。这样可保证菌株尽快繁殖代谢,以产生我们需要的杆菌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薄荷油纳米乳液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乳液包埋对其平均粒径、ζ-电位、游离脂肪酸释放率以及薄荷醇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激光扫描3D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薄荷油纳米乳液的显微结构,研究发现薄荷油完全被SPI包埋,纳米乳液液滴呈球状形态,表明大豆蛋白完整地吸附于纳米乳液的油-水界面处,呈现出核壳状结构。高压均质处理制备的薄荷油纳米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及薄荷醇生物可利用度远大于薄荷油的对照组。薄荷油纳米乳液在模拟胃消化阶段,乳液的平均粒径、ζ-电位均变大,乳液的微观结构表明消化体系出现液滴聚合现象;在模拟肠液消化后,薄荷油纳米乳液的界面蛋白被水解,油滴被消化,乳液的平均粒径减小、ζ-电位绝对值增加。通过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仪检测薄荷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薄荷油稳定性指数为2.8,且检测过程中并未出现乳液上浮和絮凝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条锈病为例,研究小麦病害部位的图像获取、处理和特征提取。通过图像灰度映射和反映射变换、非线性直方图均衡处理等方法进行病害图像噪声去除和图像优化;采用迭代阀值分割和微分边缘检测提取小麦病斑部位的形状特征,为农业作物病害诊断信息特征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麦秸中温厌氧干发酵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麦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过程中的沼气产量和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及其与发酵条件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沼气产量随着发酵原料中固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发酵原料中固体浓度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但在沼气产量较高的发酵工况下,其发酵残留物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多,为进一步开发秸秆中温厌氧干发酵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调亏效应进行了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复合肥(F1)和复合肥+有机肥配施(F2);2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W:75%FC)和水分调亏(D:50%FC~55%FC)。研究表明,在孕穗期,相同施肥条件下,调亏处理冬小麦的叶面积、株高和叶绿素均显著小于未调亏处理。到花期时,各水分调亏处理的叶绿素量与未调亏没有显著差别。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与未调亏小麦没有显著差别;F0和F1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均显著小于相应未调亏处理小麦。在拔节期,F0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未调亏处理;F1和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与未调亏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复水后,到抽穗期,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未调亏处理,表现超补偿效应。但F0和F1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和未调亏小麦相比没有显著区别。抽穗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F0和F1处理的小麦,返青-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有显著负效应。F2的调亏处理小麦的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在干旱条件下,F0和F1处理的小麦,返青-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没有影响,但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产量显著高于未调亏处理的小麦。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水分调亏处理小麦的稳产性均高于未调亏处理小麦。在各调亏处理中,F2处理小麦的稳产性最高,F1处理小麦次之,F0处理小麦的稳产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西农2000和冬性品种兰天26号为材料,利用智能型程序型人工气候箱设置昼夜恒定温度梯度14℃(T1)、16℃(T2)、18℃(T3)和20℃(T4)4个,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饱和含水量的75%~80%(CK)、60%~65%(LW)和50%~55%(MW)3个梯度,研究温度和水分互作对不同生态型品种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温度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P0.05)。幼穗分化进程以T4CK处理缩短最明显,较最慢的T1CK处理平均缩短7d,温度对幼穗分化的影响效应高于水分;温度处理中,最高温度的T4(20℃)处理较T1(14℃)处理幼穗分化进程平均显著提前4.7 d,而适当水分胁迫尽管加快幼穗分化进程,但较充分灌溉CK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指标上,轻度水分胁迫LW有利于增加次生根数目、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分别较充分供水CK平均增加22%、7%和14%,而次生根长和株高均表现降低,较CK平均降低7%、3%;随着昼夜温度升高,小麦株高、单株叶面积、次生根数目、次生根长度及单株干物质均相应增加,二者平均最大相差2.31、2.94 cm、2.0个、3.74 cm2、1.86 g,但水分、温度及品种互作对小麦株高、单株叶面积、次生根数目、次生根长及干物质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热化学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干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热化学处理方法对生物质干发酵制备沼气的影响,采用鼓泡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在150℃、170℃、190℃和210℃下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化学预处理,并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原料分别进行了35℃中温发酵42d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温度范围的热化学预处理能够改变木质纤维的束状结构,能使半纤维素的质量分数有效降低5.98%~22.25%,木质素的质量分数降低1.75%~20.99%,从而加快启动,提高甲烷产量。其中190℃处理组30d内的累积甲烷产量比未处理组提高了16.30%,启动时间提前了2.10d。结果表明热化学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玉米秸秆干发酵甲烷产量,加快干发酵的启动速率,提高干发酵效率。  相似文献   

17.
搅拌对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厌氧消化过程中,混合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微生物和可降解有机物无法实际接触而造成的传质困难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不均匀等问题,从而改善反应器的性能并提高厌氧消化的沼气产量。目前,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搅拌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搅拌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菌种添加量对生物预处理小麦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秸秆进行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在实验室自制的小型厌氧发酵装置上,对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进行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试验,探讨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中,菌种的添加量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预处理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35 g/L,生物预处理pH值为4,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添加比例为1∶1(数量级为109)的条件下,小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沼气总产气量最大,为7 968 mL,较空白组提高了23.11%.发酵过程终了pH值、VFA和甲烷的变化均在正常的范围内,甲烷最高体积分数为51.33%,较空白组提高了6.01%,整个发酵过程历时23 d.  相似文献   

19.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试验与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 ESC)性能试验法规FMVSS 126确定的ESC功能、过度转向特性和横向响应能力的客观测试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先进的汽车道路试验系统,阐述了试验系统核心设备转向机器人的性能要求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道路试验.采用小波降噪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滤波处理,小波滤波无相位延时,且信号的局部特征都得到很好的保留,相比法规推荐的频域滤波方法,此方法更为精确.对DGPS方法和加速度方法处理得到的横向位移数据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在转向开始后2 s内测试结果接近,误差小于5%,法规推荐采用加速度方法测量转向开始后1.07 s时车身横向位移是可行的.对3组具有区别意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法规基于横摆角速度信息对汽车稳定性程度进行评价是可行的,但汽车接近失稳和失稳时的稳定性需要依据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信息共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