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礼  杨浩  高明  杨九东  刘晓海 《土壤学报》2008,45(6):1017-1025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地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云贵高原在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云南省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异规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土壤平均侵蚀速率是耕地>非耕地。研究表明,整个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 280 t km-2a-1,属于轻度侵蚀,地貌部位、坡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和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采用~(137)Cs示踪技术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新政小流域的~(137)Cs本底值为1 420.9 Bq/m~2;平均坡度为11.4°的缓坡耕地的~(137)Cs面积活度介于398.5~1 649.6 Bq/m~2之间,坡长加权平均值为816.0Bq/m~2;采用改进的简化质量平衡模型计算了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结果得出该坡地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3 358.8~4 937.4 t/(km~2·a),其加权平均值为1 294.6 t/(km~2·a).受犁耕作用的影响,坡耕地两个坡段的土壤侵蚀速率随坡长增加大致都呈下降趋势,并在坡段下方出现了堆积.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所研究坡耕地属于缓坡,坡度较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地农民总结出了一套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耕作方式,使得土壤侵蚀强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137Cs法估算南方红壤地区土壤侵蚀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3):4-7
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植被覆盖破坏严重,致使该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强烈的土壤侵蚀作用.137Cs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剂,在国内外越来越多地用于中长期(40余年)以来的土壤侵蚀模数的估算.采用137Cs技术,研究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结果表明,该流域的137Cs基准值为2107Bq/m2;对于表土质地较为粘重的非耕作红壤而言,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该流域内山坡和山顶非耕作土的137Cs分布深度通常在15cm以内,而耕作土中则达30cm;对于坡度相对较大(5.5~11°),植被条件较差的迎风坡非耕作红壤而言,其土壤侵蚀模数达11.2~14.5t/hm2*a;对于坡度较小(1.5~4.5°),植被条件较好的背风坡非耕作红壤而言,土壤侵蚀模数为0.3~10.8t/hm2*a;坡上部水作梯田的侵蚀作用比坡下部的水作梯田小,且水作梯田比旱作梯田更有利于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74-76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异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作业的果园地土壤侵蚀较坡耕地、生态林地严重;直接还林地土壤侵蚀较撂荒地严重;峁坡阳面人工林地土壤侵蚀较谷坡阴面人工林地严重;退耕时间短的地块土壤侵蚀较退耕时间长的地块严重.改善土地管理方式、因地制宜进行退耕地的植被建设是有效遏制土壤流失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137Cs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示踪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仁英  杨浩  赵晓光  唐翔宇 《土壤》2004,36(1):96-98
利用137Cs示踪法详细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南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速率都较大,耕作土壤与非耕作土壤相比由于大部分是坡地种植而具有较高的侵蚀速率。土壤侵蚀速率的空间变异较大且较为复杂。通过对土壤侵蚀类型分类可知,研究区域大部分属于极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6.
沂蒙山区土壤侵蚀的137Cs示踪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山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土石山区,当地土壤由片麻岩、砂岩发育而来,质地疏松易流失,缺乏对泥沙侵蚀监测的长期观测数据。本研究采集了山东省沂蒙山区某一小流域的48个土样共72个样品,利用137Cs示踪技术,确定该地区土壤中的137Cs背景值约为1 740 Bq m-2,并利用杨浩等人的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对该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估算。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非耕地土壤侵蚀的平均速率为2 531 t km-2a-1,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平均速率为6 953 t km-2a-1。由于人类耕作活动以及地形的影响,坡耕地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侵蚀速率在坡面上呈复杂变化。当地土壤流失严重,使得土壤涵蓄水能力下降,加剧了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影响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黄土峁坡侵蚀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137Cs法,对陕北峁坡耕地的土壤侵蚀与泥沙运移进行了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峁坡侵蚀的特征,指出峁坡侵蚀存在由上往下呈强烈、减弱,再强烈、再减弱的波动。并利用非农耕地和农耕地土壤侵蚀公式,计算了峁顶非农耕地自1963年以来的侵蚀模数为1068t/(km2·a);农耕地的侵蚀模数为4059t/(km2·a)。并与径流试验场实测的梁峁坡坡耕地侵蚀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侵蚀状况及其伴随的碳流失,为全面评估土壤侵蚀影响,实施有效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137Cs示踪技术与前人研究,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的整体侵蚀水平及其土壤有机碳流失进行了估算。[结果] 未受人为扰动的高寒草甸土壤自上而下表现出3个层次(A,B和C层)的理化性质特征,其137Cs分布遵循显著指数递减模式。目前,高原草甸土壤年均侵蚀模数约为77~230 t/km2,推测其每年直接导致的土壤有机碳损失量平均不低于4.86 t/km2。[结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侵蚀水平整体较弱,但因土壤侵蚀流失的有机碳不容忽视。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升温导致的土壤湿度下降对植被生长的限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可能成为诱使青藏高原草甸土壤退化和有机碳流失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赣南红壤丘陵区137Cs示踪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南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以南丰县为例,应用137 Cs示踪技术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与养分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湿地松林、桔园、水田3种土地利用方式作用下土壤中137 Cs与养分元素分布差异显著,在垂直剖面上,湿地松林137 Cs含量呈指数递减分布,水田与桔园137 Cs含量因人为干扰在耕层内均匀分布;有机质与137 Cs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一定表聚性。(2)位于坡地的2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湿地松林137 Cs、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下坡>上坡>中坡;桔园137 Cs活度表现为中坡>下坡>上坡,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而速效钾、有机质最大值均出现在上坡。(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137 Cs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显著正相关,表明小流域有机质、氮元素可能与137 Cs有相同的物理运移方式,pH与137 Cs显著负相关,速效磷、速效钾则与137 Cs不相关。(4)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位于小流域谷地的水田137 Cs、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坡地上桔园坡面137 Cs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均高于湿地松林地,表明一定程度的坡改梯桔园种植模式能有效缓解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用13 7Cs示踪法探讨滇池流域的土壤侵蚀表明 ,不同利用方式农田的侵蚀量从 2 2 4t km2 yr(菜地 )~ 345 6t km2 yr(园地 )。与太湖地区相比 ,粗放的耕作方式也改变了当地农田的侵蚀排序。特别是土壤中的13 7Cs含量为 35 5~ 872Bq m2 ,比世界其他许多地区都低 ,却与青藏高原相邻地区的数值相近。原因可能是气候特点及远离核试验中心。经与其他方式所得结果比较可见 ,用13 7Cs示踪法研究滇池流域的中长期土壤侵蚀既简便快速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运用铯-137法对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壤侵蚀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塬、坡、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及产沙。结果表明,通过生物及工程措施治理后的沟谷其侵蚀量都大大减小,然而塬面侵蚀问题却相对突出,塬面侵蚀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利用137Cs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定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quantitativ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relate the amount of ^137Cs loss from the soil profile to the rate of soil erosion,According th mass balance model,the depth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137Cs in the soil profile ,the radioactive decay of ^137Cs,sampling year and the difference of ^137Cs fallout amount among year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By introducing typical depth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137Cs into the model ,detailed equations for the model were got for different soil,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rate of soil eros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pth distrbution pattern of ^137Cs ,the year of sampling,and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in total ^137C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soil loss and ^137Cs depletion i neither linear nor logarithmic,The depth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137Cs is a major factor for estimating the rate of soil loss,Soil erosion rate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fraction of ^137Cs content near the soil surface. The influences of the radioactive decay of ^137Cs,sampling year and ^137Cs input fraction are not large compared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谷坡农地侵蚀及产沙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通过运用铯-137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东南小河沟龙谷坡农耕地侵蚀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其侵蚀及产沙。结果表明:在老谷坡农地内其土壤侵蚀量很,但其输移率却很低,即其真正流失量较小,存在大量地内堆积。通过修建梯田,可使其流失量大大减小,梯田较坡耕地拦沙效益高出96.5%。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和坡长、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中 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对其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 137Cs含量的背景值为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4468、1759 t/(km2·a);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指数相关;丘顶、丘坡和鞍部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2125、4676、3625 t/(km2·a)。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长和坡度、地貌部位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很大,坡耕地是该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在假设137Cs在耕层中得到充分混合而变得均一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一个根据农业耕作土壤剖面中137Cs的沉积量和土壤沉积量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137Cs的衰变常数,年沉降分量,耕层厚度和采样年份等因素.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37Cs的沉积量与年平均土壤沉积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核素示踪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和以线控面为基本研究方法,在提出坡面平均坡度和坡面核素平均面积浓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延安燕沟流域不同开垦历史的农耕地坡面土壤侵蚀强度分异。通过不同开垦历史的坡面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坡度、坡长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模数与开垦时间的相关程度最大,其次是坡度,与坡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坡面土壤侵蚀强度随开垦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说明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开垦导致的人为加速侵蚀是近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