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寒冻害损失,根据气象资料、寒冻害形态学标准以及寒冻害试验灾情样本,采用低温分型进行分类,确定了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3种低温类型下的台湾青枣寒冻害低温指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低温与寒冻害等级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低温类型下,出现寒冻害的临界温度阈值依次为:辐射型≤无分型≤平流型≤混合型;在轻级(1级)寒冻害区间,同一低温强度下平流型和辐射型青枣寒冻害程度较接近,均较混合型寒冻害轻;在中级(2级)寒冻害区间,同一低温强度下平流型青枣寒冻害程度较混合型轻,辐射型青枣寒冻害程度介于二者之间;在重、严重级(3、4级)寒冻害区间,同一低温强度下辐射型、混合型、平流型青枣寒冻害程度依次减轻。以漳州市平和县寒冻害个例进行验证表明,低温分型寒冻害等级指标与实际寒冻害等级对比印证的准确率为75%;低温分型寒冻害等级指标准确率较无低温分型寒冻害等级指标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83~2012年临夏地区春季低温冻害的灾情。结果表明:4月份低温冻害发生的频率最高,5月份次之;低温冻害出现越迟,农业和林果业受灾越严重;近30年来,低温冻害的出现次数、致灾面积、造成的经济损失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提出了临夏春季低温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强低温常使荔枝树造成冻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荔枝树栽培主要限制因子.为了弄清给荔枝树造成损害程度低温指标.收集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考察的低温资料、荔枝树低温冻害调查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中记载的荔枝树冻害资料、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冬季5个县(市)荔枝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相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间地荔枝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据荔枝树的冻害资料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经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荔枝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3℃、-1.9℃、-3.1℃、-3.8℃、-4.1℃;荔枝树各个冻害级别之间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气象灾害愈加频繁,倒春寒每年都有可能发生,给果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对魏县梨树花期和幼果期冻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温度越高,冻害越重,低温出现越晚,危害越重;确定了魏县梨树花期和幼果期冻害预警指标(严重低温冻害为TD≤-2℃,低温冻害为-2℃TD≤0℃,低温冷害为0℃TD≤2℃);花期重度冻害为80%≤受冻率100%,中度冻害为30%受冻率80%,轻度冻害为0受冻率≤30%;地上150 cm为分界线,向上冻害渐轻、向下冻害渐重;耐受低温能力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枝花幼果;梨树花、果的受冻率、黑心率不能直接指示当年产量损失,只能作为灾损率的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贵州花椒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贵州突发的极端低温冻害天气,介绍花椒发生低温冻害的原因、花椒受低温冻害的部位及其冻害表现、花椒低温冻害的影响因素、花椒低温冻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陇南市1971—2010年低温冻害资料分析得出,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一般春季低温冻害发生频率较秋季多,农业灾损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低温冻害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及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低温冻害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的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武都及文县海拔1 8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高,徽成盆地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的浅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低。低温冻害风险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和礼县西北部、武都西北部、文县西南和西北部高海拔区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康县、两当、成县、徽县以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区域为低温冻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设计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柑橘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多年生果树柑橘产量与树龄、大小年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分离出相对气象产量。运用风险评估技术确定气象灾害导致的柑橘减产率,设计低温冻害指数,确定严重冻害的气象指标和减产率,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优点,设计柑橘严重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结果】通过风险分析确定了柑橘严重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大于-7.0℃、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大于-9.0℃,理赔指数为0,赔付率为0;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7.0~-7.9℃、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9.0~-9.9℃,理赔指数为1,赔付率为50%;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8.0~-8.9℃、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10.0~-10.9℃,理赔指数为2,赔付率为70%;浙江沿海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小于等于-9.0℃、其它地区低温冻害指数小于等于-11.0℃,理赔指数为3,赔付率为90%。【结论】气象理赔指数保险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需求设计,可以避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解决农业保险中赔付时效低及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纬度越高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甘蔗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无低温寒冻害区、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枇杷山坡地梯度观测资料和幼果低温箱试验分析,对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基于日最低气温的枇杷低温冻害等级指标,轻度冻害:-2.5℃Tmin≤-1.0℃;中度冻害:-3.5℃Tmin≤-2.5℃;重度冻害:-4.5℃Tmin≤-3.5℃;极重冻害:Tmin≤-4.5℃。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寒冻害是影响木薯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防御低温霜冻对策,可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纬度越高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研究结果可为规避低寒冻害对广西木薯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香梨历年冬季低温评价及严重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评价1958-2008年库尔勒香梨越冬期间及早春低温资料,分析了历年冻害发生情况及冻害成因.结果表明:1958-2008年,气温异常偏低年份有9年,香梨发生了6次严重冻害,其中5次严重冻害发生在越冬期间,早春冻害1次(2005),剩余3年气温在临界线附近,没有造成严重冻害;1958-1986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基本正常,之后有升高趋势;2007-2008年冬季气温异常偏低,导致了大面积冻害;香梨冻害发生临界温度大致为-20 ℃;香梨冻害与极端低温、低温持续日数、降温幅度、降雪厚度及持续时间、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5—2019年枇杷花果期(11月至次年3月)丽水市太平乡下岙村枇杷基地棚内、棚外农田小气候站数据,与丽水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变化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探讨枇杷低温冻害的发生条件,建立太平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最低气温是判断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晴天最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多云天气最低气温日较差减小,阴天最低气温变化趋于平稳。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以1月下旬至2月中旬较为严重,最低气温较低,冻害日数增多;且以棚外低温冻害最为严重,大棚起到了明显的增温效果。枇杷花果期低温冻害容易发生在高空“两槽一脊”、地面处“L”型高压前底部的天气形势下,可提早采用枇杷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预估枇杷基地棚内、棚外最低温度,提早开展监测预警服务,防御枇杷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的广西龙眼冻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龙眼生长状况、受害程度与低温冻害强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的等级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30年的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建立冻害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根据龙眼冻害分级指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分析广西龙眼低温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无冻害、轻度、中度、严重冻害等4个区域的分区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王益(印台)区、耀州区国家气象观测站、乡镇区域自动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宜君县、王益(印台)区4月核桃低温冻害日总体呈增多趋势,耀州区呈现减少趋势,宜君县出现低温冻害的风险最大,达到年均1. 6 d;低温冻害日期最早出现在4月1-2日,最晚出现在4月27-29日,37 a中发生在5-15日期间的低温冻害日占总数的56. 6%,宜君县出现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较大,王益(印台)区风险较小,耀州区没有中等强度及以上低温冻害风险;全市低温冻害高风险区位于宜君县棋盘镇和哭泉乡,较高风险区位于耀州区的瑶曲镇。研究铜川市核桃花期冻害特征及风险,为政府规划核桃种植提供可靠的气象条件分析数据,同时也为果农趋利避害的做好核桃花期防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枣树因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风和抗盐碱能力,已成为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各地区栽植最佳经济树种。但是,由于冬季低温的影响,幼龄枣树易发生冻害,枣树冻害的预防已成为新疆红枣产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冻害发生规律枣树冻害主要由冬季极端低温造成,一般发生在12月底~翌年1月。冻害的发生与低温持续的时间、树龄、土壤、水肥管理等关系密切。1.冻害临界温度经多年观测,枣树冻害临界温度是-20℃,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县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低温冻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陕西关中东部澄城县为例,基于GIS技术,对县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和探索。该文采用渭南市澄城县13个区域加密气象站2008-2011年4 a的气象资料,同期低温冻害资料和经济发展资料,在ARCGIS平台上,从低温冻害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综合分析,形成了澄城县域境内精确到乡镇的低温冻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澄城县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赵庄镇、冯塬镇。县域中部的尧头镇及南部的寺前镇、韦庄镇为低温冻害风险区域,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中等及次高低温冻害风险区域。建议澄城冯原、赵庄应重点加强苹果、梨的低温冻害防御。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小麦冻害类型小麦冻害是指零度以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而受害。受害小麦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在该县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又叫倒春寒)和低温冷害三种类型。1、冬季冻害指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到来降温引起的冻害。2、春季冻害指小麦在返青至拔节时期,因寒潮来临降温发生的霜冻危害。根据发生冻害的早晚又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我县早春冻害发生较为频繁,且程度重,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18.
临夏地区经济果木春季低温冻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夏地区1983—2012年的低温冻害资料,阐述了花椒、啤特果、大接杏春季低温冻害的特征,划分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分析各类型冻害对林果业的影响,找出了低温冻害的气象指标,发现当地冻害的形成与大气环境形势、气象因素、地形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品种梨花期冻害及低温持续时间对花器官损伤的差异,在田间出现低温霜冻后,采用多点随机取样法调查了梨34个品种花期花朵冻害率,比较了树冠1.5 m以上与1.5 m以下花器官冻害差异及同一品种花序不同序位花朵受冻害情况;经-2℃低温处理1 h、2 h和4 h后,通过形态学观察研究低温处理时间对梨品种花器官损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梨树34个品种的花朵冻害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红香酥’、‘花长把’、‘红考密斯’等9个品种花期抗寒性较强,‘鸭梨’、‘朝鲜洋梨’、‘明月’等10个品种花期抗寒性较弱,其余15个品种花期抗寒能力中等;树冠1.5 m以上比1.5 m以下花器官冻害明显减轻;同一花序不同序位花朵冻害程度也呈现明显差别,低序位花较高序位花更易受冻;-2℃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花器官冻害发生率越高,其中雄蕊冻害发生率较雌蕊、花瓣低;‘砀山酥梨’、‘黄金梨’和‘黄花梨’花蕾期或盛花期花朵冻害离体诱导,证明开花期早的比开花晚的花器官遭受冻害更严重。研究结果为探索梨树花期冻害发生规律及品种抗冻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春季低温寒冻害是影响广西桑树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春季桑树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空间分布,可为优化广西桑树产业布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2~4月的日平均气温气象资料,根据广西桑树低温寒冻害等级指标,计算出广西桑树(2~4月)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桑树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为指导广西桑蚕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