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种生物农药对高粱蚜虫的田间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蚜虫多发生在6月底至7月中旬,具有暴发快、繁殖快、发生严重、虫口基数大等特点.为了保障贵州省仁怀市有机高粱生产,提高有机高粱产量与品质,筛选对高粱有良好防控效果的生物农药,本试验选择4种生物农药,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生物农药对蚜虫的防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0.3%印楝素稀释防治有机高粱蚜虫效果最好,对蚜虫的最终防效达到了79.57%,因此建议防治高粱蚜虫首先推广使用0.3%印楝素,推荐使用剂量为稀释500倍.  相似文献   

2.
在7月底8月初高粱生长后期,高粱蚜虫繁殖快,虫口基数大,为害重,严重影响高粱的生长。选用几种不同生物农药对高粱蚜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500倍液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药后1 d、3 d和7 d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4种药剂。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500倍液防治高粱蚜虫。  相似文献   

3.
1990—1991年我们在盖县熊岳镇望儿山村进行了一次心叶施药,控制高粱生育期发生的二代粘虫、玉米螟、玉米蚜虫和高粱蚜虫4种害虫的防治研究,获得了可喜效果。其中亩施3%呋喃丹颗粒剂1公斤,防治二代粘虫效果达98.63%-100%;对后来相继发生的玉米螟兼治效果为83%-97%;玉米蚜虫兼治效果为96.95%;高粱蚜虫,在百株蚜量达50—70万头时,兼治效果为98.02%-99.29%。  相似文献   

4.
《植物保护》1966,4(2):59-59
辽宁省使用乐果粉剂除防治高粱蚜虫外,不少地区还将乐果粉剂试用于防治棉蚜、花生蚜、大豆蚜、芝麻蚜、烟蚜、菜蚜以及大豆、茄子上的红蜘蛛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见附表)。新民县1965年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高粱田蚜虫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吡虫啉拌种对高粱田蚜虫有较好防效,最佳浓度为种子量的0.7%,防治效果达72.6%。  相似文献   

6.
高粱蚜虫是淮阴市夏高粱主要害虫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以口针刺入高粱叶片内吸取汁液,轻者使叶片发黄,重时叶片干枯,同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形成“油叶”,受害严重的植株,穗粒不实或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一、发生规律及为害1.高粱蚜虫在我市发生种类据泗洪县于1990年9月15日在高粱重点产区车门等乡采集5000个标本送请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李佑文教师鉴定,其学名为  相似文献   

7.
高毒力杀蚜真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蚜虫是同翅目胸喙亚目的一个重要类群 ,发生种类多 ,数量大 ,繁殖速度快 ,危害威胁重。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已知蚜虫近 4 0 0 0种 ,绝大多数是农作物害虫。蚜虫的危害不仅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更主要的蚜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 ,开展蚜虫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长期以来 ,蚜虫的防治主要是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 ,单一使用化学农药 ,结果使大量天敌被杀伤 ,破坏了天敌与蚜虫的消长关系 ;蚜虫抗药性产生 ,且随着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而交替上升。另外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还存在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8.
蔬菜蚜虫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是为害蔬菜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如不防治会给蔬菜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农药防治蔬菜蚜虫,但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蔬菜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对常见的蔬菜蚜虫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卵形异绒螨对果树蚜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期进行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果园,早期蚜虫不需用药防治,而常规对照园需喷2次药。2002年5月11日进行的防治绣线菊蚜试验显示,生防园蚜虫、绒螨、瓢虫分别为230.2、165.0、0.16头/枝,蚜虫已基本被控制,不需用药防治,而对照园分别为897.6、110.5、0.05头/枝,需及时用药防治。6月5日麦收后,果园瓢虫达2.80头/枝,已完全不需用药。  相似文献   

10.
红兴隆农场管理局,1989年6月大豆蚜发生严重,豆叶卷曲、茎上布满了蚜虫,为抗灾灭虫,使用各种方法防治蚜虫,现将较好的土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长期动物饲育和胆硷酯酶活性抑制方法(Hestrin′s 比色法和 Ammon′s Warburg 检压法)对高粮中 E—1059的残留和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曾经用 E—1059涂茎防治过高粱蚜虫所收获的高粱子实长期饲育(最长达181日)大批家兔(100只以上),多次检测家兔血液胆硷酯酶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无异,也未观察到有任何其他中毒症状。当饲料中加入饲料重量百万分之6或12的 E—1059时,动物血液的胆硷酯酶活性有明显的降低现象。本试验所采用的胆硷酯酶活性抑制法的灵敏度很高,在反应系中可检测出10~(-9)克/毫升的 E—1059。多种经过 E—1059涂茎处理的高粱样本的水浸液对于胆硷酯酶的活性毫无抑制作用,证明样本中无 E—1059的残留(百万分之0.00以下)。用微量 E—1059浸泡过的高粱子实,其所吸收的 E—1059的分解速度甚为缓慢,经储藏半年后仍可检测出 E—1059的残留,这同时也说明浸出法是可靠的。试验所用的商品 E—1059小白鼠灌胃致死中量及其可信限为19.04±3.7毫克/公斤体重。E—1059的稀释液对胆硷酯酶的抑制作用在2℃储藏过程中一度上升然后下降到恒定水平。E—1059对胆硷酯酶的抑制力与对水白鼠的致死力之间有平行关系。在生物体内,E—1059对胆硷酯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但胆硷酯酶的活性是可以恢复的。E—1059在生物体内也没有明显的累积作用。作者认为送检的各种经 E—1059涂茎防治过蚜虫的高粱样本不含有 E—1059的残留,可供食用。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环保署最近批准陶氏公司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商品名:爱乐收)在9个州防控高粱上的甘蔗蚜(高粱蚜)的临时使用(紧急豁免)。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俄克拉荷马州、田纳西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职能部门声称,如果不使用这种杀虫剂,蚜虫很可能不可控制地大规模爆发,并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他们指出这是一种新的害虫或者是高粱蚜的一个新种群,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的传毒效率最高,达66.8%。并且其VAS也最明显,位于口针末端约50μm处。通过试验发现,尽管在VAS存在的情况下,用提纯的不含HC的MDMV进行蚜虫传毒试验,其传毒率为零。只有当HC与MDMV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可有效传播。至于蚜虫是如何释放病毒的还不清楚。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蚜虫对MDMV的传播是一个"识别-吸附-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的传毒效率最高,达66.8%。并且其VAS也最明显,位于口针末端约50μm处。通过试验发现,尽管在VAS存在的情况下,用提纯的不含HC的MDMV进行蚜虫传毒试验,其传毒率为零。只有当HC与MDMV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可有效传播。至于蚜虫是如何释放病毒的还不清楚。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蚜虫对MDMV的传播是一个"识别-吸附-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假高粱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伟荣 《植物检疫》1998,12(4):227-228
江苏省假高粱的发生和防治措施龚伟荣(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南京210037)假高粱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杂草,也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1987年在我省首次发现以后(粮油进出口公司从美国进口小麦时,假高粱随着传入),江苏省植物检疫站对该草的分布危害性及防治方...  相似文献   

16.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峻峰 《植物保护》1985,11(2):15-16
大豆蚜虫是我县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6万亩左右,如防治不及时,可减产20万斤左右,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增加,为了寻找防治豆蚜新途径,在自然天敌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遍及大豆产区的优势豆蚜天敌种群一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b)79—83年连续5年放蜂效果调查中,豆田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和偏重的年份里能控制大豆卷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8.
40%毒死蜱(农斯利)乳油系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产品可广泛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害虫及地下害虫的防治。使用技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稻飞虱,十字花科蔬菜莱青虫、斜纹夜蛾、蚜虫,棉花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盲蝽蟓等.  相似文献   

19.
在苹果蚜虫的防治关键期,间作冬油菜的苹果园中,冬油菜植株上瓢虫数量常远高于苹果树冠。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助迁技术能有效促使瓢虫从冬油菜向苹果树转移,能大量提高树冠上的瓢虫数量,增加对苹果蚜虫的自然控制力。  相似文献   

20.
经1979—1982年小区试验,用颗粒剂点施器将3%1605颗粒剂施入玉米、高粱心叶内防治玉米螟获得成功后,1983—1984年被正式列为辽宁省玉米螟综合防治开发试验研究项目之一。两年来累计开发面积16.19万亩。防治玉米螟效果平均为90.14%,兼治玉米蚜虫效果平均为97.81%。据1984年7月试验点调查,兼治二代粘虫效果平均为99.29%,取得了一次施药防治3种害虫的理想效果。 该剂型已于1985年1月在徐州由化工部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通过,认为是目前国内取代有机氯农药的一个较好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