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漠化草原的菟丝子种群主要以中国菟丝子为主。使用48%地乐胺EC一次性药剂防治菟丝子的防治效果最高,死亡株率为28%,仍有72%的株率结实,平均单株数为13粒;使用48%地乐胺EC进行二次药剂防治虽然死株率达64%,但最终仍有17.3%的株率结实,单株平均结实籽粒为11粒。因此,使用48%地乐胺EC在500mL/667m^2用药范围内并不能彻底根除荒漠草原杂草中的中国菟丝子,只能采取经常刈割菟丝子侵害的牧草、大力推广轮牧制度等农业措施,才能逐步控制菟丝子的繁殖,从而减轻菟丝子对牧草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草原菟丝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草原的菟丝子种群主要以中国菟丝子为主.使用48%地乐胺EC一次性药剂防治菟丝子的防治效果最高,死亡株率为28%,仍有72%的株率结实,平均单株数为13粒;使用48%地乐胺EC进行二次药剂防治虽然死株率达64%,但最终仍有17.3%的株率结实,单株平均结实籽粒为11粒.因此,使用48%地乐胺EC在500 mL/67m<'2>用药范围内并不能彻底根除荒漠草原杂草中的中国菟丝子,只能采取经常刈割菟丝子侵害的牧草、大力推广轮牧制度等农业措施,才能逐步控制菟丝子的繁殖,从而减轻菟丝子对牧草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滥用草原与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大面积的草原,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和盲目开垦等原因,草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普遍而严重,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发生沙尘暴的一个最生重要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滥用草地的后果及教训,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照国内外有关草原荒漠化的研究,说明了在我国开垦草原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1)开垦草原→植被减少和表土露出→土壤风蚀、水蚀→土壤沙化、盐碱化;(2)用地下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 相似文献
5.
无声的危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阐述了荒漠化与草原退化的概念,成因及相互关系,强调指出绿洲周围的“两化”,除过牧,过垦,过伐等因素外,主要是水资源减少所致;提出了以荒漠型,盐渍型,黑土滩型,毒杂草型等为代表的草原退化的主要类型,并认为荒漠化与草原退化是无声的危机,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而荒漠化危害首当其冲的是草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要防止草原退化。 相似文献
6.
7.
1草原开垦
草原开垦会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加剧,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实。而一些地区草原退化、沙化等荒漠化过程是在草原开垦和植被遭破坏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草原开垦与草原荒漠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用以下事实来解释。由于草原上开垦的地方,大多地处河流水系上游或发源地,开垦使此地植被遭破坏, 相似文献
8.
9.
玛曲县草原荒漠化现状、成因及整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玛曲县的自然概况,评价了玛曲县的生态地位,论述了草原荒漠化现状及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从行政、技术方面提出了对草原荒漠化治理的建议和整治措施,分析了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0.
荒漠是指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干燥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草原则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潮湿,这就是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天然草原在防治黄河上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天然草原是黄河上中游流域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长期以来,天然草原因疏于管理与保护而被不断开垦,加之掠夺式放牧利用,导致生产力严重下降,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业已成为华夏心腹之患。天然草原是黄河上中游地带性植被,经过长期的演化和演替,而适应当地干旱与高寒的严酷生境,对于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改良与提高天然草原的植被盖度,维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利用的建设措施,已成为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流域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前,荒漠化已成为世界性公害,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其荒漠化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荒漠化已成为世界性公害,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其荒漠化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草地生态建设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荒漠化集中发生的区域也正是草地畜牧业的主体分布区域,草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草地生态建设应成为荒漠化防治的中心环节。为适应21世纪加快荒漠化防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草地生态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1)草地生态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2)荒漠化正逆过程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3)草地旅游等非农业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4)抗荒漠化植物种类选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破坏性开发活动的增加,青海草原荒漠化的问题日益严峻,目前,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农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经济发展,但是,草原荒漠化治理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草原荒漠化治理的投融资能力以及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是解决青海省草原荒漠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本文初步分析了青海草原荒漠化的现状以及投融资环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草原荒漠化治理投融资环境的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18.
开垦草原导致荒漠化的物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国内外有关草原荒漠化的研究,说明了在我国开垦草原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1)开垦→草原植被减少和表土露出→土壤风蚀、水蚀→土壤沙化、盐碱化;(2)用地下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肃南县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2012年肃南县荒漠化草原大沙鼠鼠害呈“爆发”趋势,鼠灾发生对禁牧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本文提出了大沙鼠鼠害防治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丹县现辖天然草原365.83万亩,针对草原鼠害严重,药物灭治成本高、害鼠易产生耐药性、容易发生人畜中毒、年年防治年年有鼠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多年的防治研究,探索出了一条运用招鹰灭鼠(生物灭鼠)、药物灭鼠等方法综合防治荒漠草场、荒漠化草原草场鼠害的路子,从根本上将害鼠密度控制在了防治标准以下,达到了有鼠无害、长期控制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草原植被,恢复了草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