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鄱阳湖区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全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长期禁捕,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禁捕期暂定为10年。为高质量完成全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省政府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注销涉及禁捕水域的渔业捕捞证,确  相似文献   

2.
<正>江西省彭泽县是全国渔业重点县,境内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捕捞渔民仅靠捕捞难以致富,转产转业已成必然趋势。随着转"捕"为"养"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捕捞渔民纷纷"上岸",在江河之畔掀起一股重新创业"浪潮"。棉船镇是长江冲积洲,乃名副其实的江中天然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控制捕捞强度,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使捕捞生产建立在与资源再生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我省对天然捕捞渔业作了有关规定,并以渔业法规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中国环境事故频发、群体性事件增多、环境损害加重和污染风险上升的情况,提出环境污染对渔业损害评估(包括对天然渔业资源、捕捞生产和养殖生产)的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对渔业损害评估的程序和方法。通过油污染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实现环境污染对渔业损害的鉴定与评估。  相似文献   

5.
为切其有效地保护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安全,4月1日12时起实施全面禁渔。这次禁渔范围包括全市境内黄河干支流河道、水库等所有天然水域。禁渔时间从2009年4月1日12时起至6月30日12时止。禁渔内容包括:(1)禁渔期间。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有关科研单位需要进行江河渔业资源调查的,须持有渔政部门批准的相关手续。  相似文献   

6.
人工增殖放流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对野生鱼、虾、蟹和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的一种方法。增殖放流的目的在于保护濒危物种、增加渔业资源产量和修复生态环境,还具有培养渔民环保意识和增加渔民收入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苗种来源、标记方法、放流策略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增殖放流的技术,以期为今后的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渔业资源是一种生物资质,是影响渔业经济盛衰的根本。本文总结分析了广西目前渔业资源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渔业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品种日趋减少、捕捞量明显下降,珍稀水产野生动物资源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海岸生态系统不断遭破坏。针对日趋枯竭的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了导致渔业资源急剧衰退主要的原因有渔业水质污染、水工建筑对渔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渔政控制不力、捕捞强度过大等。为保护广西渔业资源提出了要大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强化渔业资源的综合管理,加快"救鱼"工程的研究及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控捕捞量的增长,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切实防治水质污染,加强人工增殖放流,有效增殖渔业资源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7,(2):40-41
<正>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长江大保护"的有关要求,加强内陆捕捞渔具管理,有效降低捕捞生产对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长江渔业资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我部决定在长江干流实施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现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威  丁茂昌 《水产科学》1998,17(6):41-42
营口地处辽东湾东北岸,海岸线全长96km,有辽河、大清河等河流入海,海域水质肥沃,是鱼虾洄游、繁殖生长的天然场所,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我市拥有渔船4608艘,在近海捕捞的水产品产量占海洋捕捞产量的89%。因此,近海捕捞生产在全市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  相似文献   

10.
一、东海区渔业资源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由于东海区集中了强大的捕捞能力,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资源总体上出现严重衰退。主要表现为:鱼类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早熟现象非常明显;渔获物中传统经济鱼类的比例下降,低龄鱼、低质鱼和杂鱼成为了主要的捕捞对象;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下降,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降低。说明有必要加强对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管理,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力度。中、日、韩三国作为共同开发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国家,理应承担起养护和管理东海区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渔业资源缺乏的问题不断加剧。IUU捕捞破坏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再生产能力,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对IUU捕捞的管制措施还不够完备,不能有效地制止IUU捕捞现象的发生。综合他国管制IUU捕捞的措施及办法,提出我国规制IUU捕捞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切实做好水质保护工作,优化鱼类比例结构,充分发挥鱼类对水质净化的作用,浙江诸暨市永宁水库管理中心对库区渔业资源实施有益性捕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管理处成立渔业资源阶段性捕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招投标和捕捞作业实施工作,对渔业阶段性捕捞工作研究和讨论,精心部署招投标、捕捞、销售、渔种放养等工作方案,解决发生的问题和争议。二是签订劳务合同,优化捕捞方式。与竞标中标人签订鲜鱼捕捞人工作业劳务合同,约定相应的  相似文献   

13.
在综述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等自然资源租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渔业资源租金的理论框架及其计算方法。渔业资源除稀缺性外,还具有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等特性。由于具有共享性以及存在所有权和产权分离等问题,使得渔民在捕捞作业中只重视使用捕捞权利,而忽视对捕捞种类的养护,因此在自由入渔情况下捕捞生产中存在"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我国近海实施渔业资源租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借鉴国内外渔业资源租金研究方法,以近海鲐鱼(Scomber japanicus)资源为例,提出了鲐鱼资源租金计算的基本框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工建设、围湖造田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我国渔业资源处于严重衰退状态,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地组织开展了一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对扩大天然水域鱼类种群规模,增殖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放流数量与资源增殖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甚至一些地方从未开展过增殖放流活动。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科学指导,个别地方存在着无序放流、放流品种种质不纯等问题,影响了放流效果。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保证生态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7,(2):34-38
<正>农渔发〔2017〕2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近年来,沿海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通过采取伏季休渔、资源增殖、渔船渔具管理、减船转产等措施,大力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海洋渔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协调。但是,渔业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捕捞能力仍然远超渔业资源可承受能力。借鉴国际渔业资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将渔船捕捞能力和渔获物捕捞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海洋渔业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上接2006年第二期)第三部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渔业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针对目前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生产效益下降、渔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严峻形势,为有效保护和积极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守则》的要求,实施本行动。本行动包括重点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负责任捕捞管理三项措施:通过建立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水产种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海洋捕捞力量的盲目、快速增长,造成渔业资源明显衰退,渔业生态变得十分脆弱;同时,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实施及中日、中韩暂定措施水域的划定也对闽东渔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养护渔业资源,合理利用、评估渔业资源可捕量,研究与渔业资源相适应的最优捕捞结构和最适捕捞力量是首先亟待锯决的课题。鉴此,我部于2000-2003年开展了《闽东渔场渔业资源可捕量和捕捞业管理研究》项目,为今后实施TAC制度和渔获量配额管理做技术储备,为海捕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项目调查研究的资料,提出加强对闽东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看法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英华 《齐鲁渔业》2009,(12):65-66
根据回捕生产统计数据,截至10月份,潍坊市海洋捕捞产量26.0万t,同比增加28.9%,其中对虾捕捞产量60.62t,产值1.025亿元;梭子蟹捕捞产量1499.9t,产值5.95亿元。对虾、梭子蟹捕捞产量、产值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开展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对渔业资源恢复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据海上作业的渔民反馈信息,捕捞产量明显好于上半年。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我们赴新西兰、澳大利亚,对两国的渔业进行了考察。下面是我们这次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澳、新两国渔业环境与资源 及渔业资源繁殖保护现状 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处南半球的南太平洋西岸,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沿岸大陆斜坡的浅海面积较小,内陆也没有著名的江河,因两国十分重视渔业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工作,沿岸及内陆水域水质受污染小,加上澳、新两国规模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时间较短,目前渔业资源仍十分丰厚,优质品种占有较大比例。据当地科研人员调查研究,澳、新两国海淡水鱼约1000余种。两国渔业资源丰富的重要特征是渔获物中以成鱼和高龄鱼为主,个体大,优质鱼多,天然种苗量大,自然繁殖的群体大于人为捕捞和天然死亡的数量,资源处于良性循环中。 (一)主要经济种类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过度捕捞导致的渔获物资源衰竭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保护我国渔业资源,维持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美两国渔业实施限额捕捞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研究,介绍中美两国渔业限额捕捞制度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限额捕捞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