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开展台湾海峡北部虾蟹类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了凹管鞭虾的数量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应用资源密度法评估了其资源量。结果表明:在调查海域凹管鞭虾的平均密度指数为415.1g/h,5月、8月、11月、2月平均密度指数分为801.0g/h、491.3g/h、299.1g/h和69.0g/h,主要栖息在水深60~120m的海域,以水深80~100m海域数量为多;其体长分布范围为36~113mm,优势体长组45~75mm,雌虾个体大于雄虾个体,体重分布范围为0.6~16.3g,优势体重组2.0~6.0g;雌雄性比为1∶0.79,繁殖期在6~11月;摄食强度以1、2级为主;现存资源量为0.1059×104t,其中5月为0.2044×104t,8月为0.1254×104t,11月为0.0763×104t,2月为0.0176×104t。  相似文献   

2.
市场动态     
福建香鱼供不应求近期福建省的养殖香鱼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据分析,主要因为福建省经过前年盲目扩张香鱼养殖之后,一段时间内养殖获利较困难,导致2003年部分养殖者退出,2003年产量不足500吨,难以满足订单需求。另据福建宁德消息,2003年香鱼主产区福建宁德市与日本客商签订订购协  相似文献   

3.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隶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槽手目、刺参科,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品质最佳的一种。因福建省闽东海域具冬季水温高、水质生态优良、人工养殖藻类丰富等资源优势,近几年刺参筏式吊笼养殖迅猛发展。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2010年全市刺参产量611t、2011年4652t、2012年11284t,估计2013年养殖近1.5亿头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越南将南海的金枪鱼资源作为其"外向型"渔业的重要支撑,不断增加捕捞强度,产量逐年升高。本文总结了越南发展南海金枪鱼渔业的过程,分析了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趋势。越南现代化的金枪鱼捕捞技术主要来自日本,使用的渔具主要有金枪鱼延绳钓、手钓、刺网和小型围网,捕捞的种类主要为鲣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作业区域在西沙群岛南部海域和南沙群岛海域。越南2009年金枪鱼的产量已达到5.9×104t,计划2015年达到30×104t。根据越南海洋渔业研究所(RIMF)的评估,南海中西部的金枪鱼资源量为66~67×104t,可捕量23.3×104t,其中鲣鱼的可捕量21.6×104t,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可捕量1.7×104t。随着全球金枪鱼捕捞配额的缩减和越南"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越南将继续加强对南海金枪鱼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香鱼人工增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萍  李硕德 《水产科学》1999,18(2):33-34
香鱼人工增养殖技术是丹东市科委1997年下达给丹东市水产研究所科研项目,项目时间为1997年~2000年。旨在通过4年人工增养殖,使香鱼这种丹东固有的小型经济鱼类在丹东地区部分水库得到增殖并形成一定种群,同时在适合条件的池塘中养殖香鱼,力争4年后香鱼...  相似文献   

6.
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T.et.S,见彩中插2)为名贵经济鱼类,近年来逐渐成为闲置养鳗场、水库及溪流的增养殖新品种。有关香鱼的人工育苗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实现苗种的稳定批量生产,尚有许多技术问题待解决,其中包括育苗中的饵料系列与投喂技术问题。不同发育阶段的香鱼对饵料的种类、数量和营养均有不同的要求,在香鱼苗种生产中,掌握不同饵料的营养价值和投喂技术对提高香鱼苗种的成活率与质量,降低育苗成本,实现大批量生产十分重要。笔者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进行香鱼批量育苗生产中,采用轮虫、微颗粒饲料、卤虫无节幼体、桡足…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学》2004,23(1)
香鱼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逐年上涨.每吨达12万元左右。丹东市有近2×104hm2的淡水水面适宜养殖香鱼,但是,由于近十年自然环境的变化.使香鱼资源逐年下降。今年,在省海洋与渔业厅和丹东市委、市政  相似文献   

8.
陈登遵 《齐鲁渔业》2013,(11):28-29
香鱼在分类学上属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属亚冷水性、一年生的小型经济鱼类。香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体色美,味清香,为上等食用鱼,素有“淡水鱼之王”、“朝中贡品”之美称。近些年来,国外香鱼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国内消费市场也在逐步形成,香鱼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兽医水产局于2012年6月引进该品种,进行了高密度养殖试验。现将香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患病香鱼的体腔液中分离获得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经培养稀释的菌液,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香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后,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鱼红细胞数量为(1.21±0.08)×1012个/L,血栓细胞数量(189.00±5.19)×1012个/L,较健康香鱼红细胞[(2.41±0.16)×1012个/L]、血栓细胞[(380.0±20.00)×1012个/L]呈极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减少(P0.05),而白细胞数量却显著增加(P0.05)。染病香鱼总蛋白为(47.56±2.63)g/L,健康鱼为(49.23±3.06)g/L,经检验无显著差异;而碱性磷酸酶、Cl-、Ca2+等3项血液生化指标值均呈极显著减少(P0.01),乳酸脱氢酶呈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台湾海峡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同时采用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资源的生产量;采用C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分别为38.52×104t和44.34×104t,平均41.43×104t;Steele模式估算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25.31×104t和8.05×104t,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8.07×104t;Cadima模式估算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41×104t,中上层鱼类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13.96×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9.51×104t;1994年以来鱼类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t~40.01×104t,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1994年以来投入的捕捞力量为3702艘~5967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也连续11年超过了Schaefer和Fox2种剩余产量模式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3678艘福建标准机动单拖渔船,呈现捕获量和捕捞力量“双超”局面。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渔获量自1985以来连续19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中上层鱼类渔获量1998年以来连续6年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鱼类的主要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曲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届性成熟体长趋小,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闽中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历次台湾海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采用Cadima模式和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为38·59×104t,Cushing模型估算为43·68×104t;Cadima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32×104t;Schaefer和Fox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分别为23·96×104和25·28×104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换算为以福建单拖渔船艘为标准分别为3372和3983艘;1994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40·01×104t,实际捕捞力量在3897~5967艘标准单拖渔船,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和鱼类资源可承载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主要鱼类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W∞趋小,个体生长速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次性成熟年龄提早,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夏村 《海鲜世界》2003,(6):45-45
香鱼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100~150克,最大达300克以上。成体香鱼呈纺锤形,背部灰黑色,体侧银白色,各鳍末淡黄色,胸鳍上方有一个黄色斑块。香鱼肉质细嫩,其背脊上有一条充满香脂的腔道,具有浓厚的诱人香味,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将香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海蜇的产量高峰期,1998年产量最高达43×104t,21世纪以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0×104t左右。随着近年来沙海蜇的持续爆发,该种类也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母。根据近5年的监测结果,沙海蜇的年捕捞产量波动范围(11.03~55.22)×104t,年平均产量28.63×104t,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东海区的年产量维持在10×104t左右;黄渤海的年产量持续增加,2013年已达40×104t以上。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海域的沙海蜇资源量为266.75×104t。目前,大型食用水母利用的主体已经由海蜇转变为沙海蜇,沙海蜇的利用水平为其资源量的1/5左右,有加大开发利用的潜力。针对海蜇资源衰退和沙海蜇资源量较大的现实,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海蜇的增殖放流工作,加大捕捞外海沙海蜇的强度,继续加强食用水母的资源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香鱼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鱼养殖要求水质清净无污染且水温较低。一些水质清瘦、基础生产力低下的山地湖泊、河流、水库及山涧溪流,均可进行香鱼养殖。人工条件下,幼香鱼(5~6厘米)经过5~7个月的饲养,一般体重可达100克以上。近几年来香鱼市场价格很高,生产性香鱼养殖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DNA鉴别克隆香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仕 《水产学报》2003,27(4):295-299
实验应用微卫星DNA检测技术,分析了I至Ⅶ组共42尾香鱼的Pal-1*和Pal-2*两个基因座位的基因型。结果显示Ⅱ、Ⅲ、Ⅳ和Ⅶ组共22尾在两个基因座位上均为纯合,是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克隆鱼,并且Ⅶ组l0尾为人工诱导成功的雌核发育二倍体,而I为混入本克隆的其它类型的香鱼;V组9尾为I与海产香鱼的子代;Ⅵ组10尾为Ⅱ或Ⅲ与海产香鱼的子代。  相似文献   

16.
香鱼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本文作较较详细介绍了香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其内容包括:香鱼生物学特性、香鱼养殖、香鱼食法及鱼病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香鱼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剑  华林 《淡水渔业》2002,32(1):21-22
香鱼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 ,一般个体尾重10 0~ 15 0g ,最大达 2 5 0~ 30 0g。成体香鱼呈纺锤型 ,背部灰黑色 ,体侧银白色 ,各鳍末端淡黄色 ,胸鳍上方有一黄色斑块。香鱼内质细嫩 ,味道鲜美 ,其脊背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 ,具有浓厚的诱人香味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是近年新兴的一个养殖珍稀品种。现将香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池塘养殖1 1 场地选择香鱼性喜清新水质 ,适宜水温为 16~ 2 6℃ ,当水温超过 2 8℃时会发生大量死亡。因此 ,要选择靠近山泉溪流的场地建池 ;也可在水库附近建池 ,夏季高温时 ,抽取水库底层水经增氧…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14.8~21.2℃,比重1.008~1.013条件下,采用轮虫、微颗粒配合饲料、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以不同配比组成3组不同的饵料系列投喂香鱼仔、稚鱼。结果表明:采用轮虫 配合饲料-桡足类 配合饲料饵料系列的,其仔稚幼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均优于单纯使用生物饵料组成的饵料系列,并可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连续二十多年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277.55万t,畜牧业产值383.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1.92%,宁德市畜牧业生产与全省同步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统计部门统计,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量达11.45万t,其中肉类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工培育方法,在岩虫亲体3种培育密度(100、200、300尾/m2)于水温(25±0.6)℃、盐度(31±0.5)条件下,获得幼体0.58×104~1.5×104尾;由3种幼虫培育密度(0.2×104尾/m2、0.5×104尾/m2和1.0×104尾/m2)经50 d后获得幼虫0.09×104~0.43×104尾/m2,幼虫体长2.10~2.68 cm,成活率达4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