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薯病毒及类似病毒病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发现甘薯种性退化比较严重,导致块根产量降低。退化的原因除去无性变异等外,病毒及类似病毒病的危害也是重要因素之。病毒引起马铃薯退化已是众所周知,而引起甘薯退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甘薯是我国四大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食品工业、轻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甘薯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总产约  相似文献   

2.
我国部分地区樱桃病毒病害初步调查和病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泰安、辽宁大连和北京的樱桃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8个果园/栽培区均有病毒病发生,主要症状为叶片皱缩、畸形、卷叶、花叶、植株矮缩等。采集20份样品,利用12种病毒的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样品中扩增出与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PDV)、李树皮坏死与茎痘伴随病毒(Plum bark necros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PBNSPa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CGRMV)、樱桃小果病毒-1(Little cherry virus-1,LChV-1)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注册所测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大连、泰安和北京样品均检测到CVA;大连和北京样品中检测到PNRSV和PDV;北京样品中检测到PBNSPaV;大连苗木样品枝条中检测到CGRMV和LChV-1。这是在我国樱桃上首次检测到LChV-1。  相似文献   

3.
黑麦草新病害大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麦草宿根再生力强,鲜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我国南方十分重要的禾本科牧草。大斑病是贵州黑麦草人工草场上的新病害,感病植株叶片大量枯死。此病在黔南等温湿地区,终年都可发生,但以初夏和晚秋较常见。几年来,作者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蘑菇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上海、福建收集生长正常与异常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及菌丝进行病毒提取及电镜观察。在感病蘑菇子实体中找到多种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直径32~34毫微米较常见,直径25及70毫微米颗粒偶尔可见。两种棒状颗粒,一种是20×130毫微米,中心有一条宽的槽;另一种是19×350毫微米,中心有槽,外形与烟草花叶病毒相似,荷兰有过报告。还有长为110~160毫微米的棍棒状颗粒,一端圆形膨大直径35~50毫微米,和一种具有尾状物的颗粒。这两种颗粒和Lesemann,Albouy在超薄切片与提取液中发现的严重的蘑菇病害相关的棍棒状,多态性病毒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5.
薯蓣病害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薯蓣又称黄姜,一般种植的是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是我国独有的药物资源,是提取研制甾体激素等多种药物的来源.薯蓣是世界上仅次于抗生素的第2类药物,在医学界享有"药物黄金"的美誉.目前,国际、国内对黄姜需求日益扩大,国际上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国内也供不应求.原我国黄姜来源主要靠挖野生种,使我国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因此,人为大面积栽培为当务之急.在重庆的永川、城口等地区有成片种植.  相似文献   

6.
三种重要黄连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重要黄连病害的初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430070)黄俊斌赵纯森卫扬斗周茂繁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其体内含有大量的异喹啉类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中。近几年来随着黄...  相似文献   

7.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云南省的保山、大理等西部各大烟区频繁爆发流行了一类新的烟草病害,本文暂称为烟草丛枝症病害(tobacco witches' broom-like disease),到1998年止,全省累计发病面积达3.5万hm2,其中约0.7万hm2绝收,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害已有逐渐向其它烟区蔓延扩散的趋势。本课题组对这类90年代以来唯一导致云南省相当面积绝产的烟草病害开展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五十多年前Mckinney等观察到用某些病毒的弱毒株系预先接种植物,随后再接种相关的强毒株时常常不表现强毒株系症状。以后,Salaman最先证实了可利用植物病毒防治病毒病害。这种现象称为“交互保护”。普遍观察到的强毒株系不能表现出症  相似文献   

9.
百合丛簇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丛簇病毒(Lily rossete virus)在兰州和北京市郊栽培的兰州百合(Cilium davidi var.unicolor)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植物病毒病害的专门研究,是从建国以后开始的。原来有些调查研究但资料极少。五十年代某些单位开始研究十字花科作物的病毒病,明确了十字花科作物上主要的的为芜菁花叶病毒,次要的如黄瓜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其中包括车前草花叶病毒。根据芜菁花叶病毒生态学的研究。提出了以抗耐品种结合适期播种,辅以苗期防虫的措施。在此同时,有一些单位注意了马铃薯的病毒性“退化”问题,並以X及Y病毒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病毒病生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但是当时有人不大理解病毒对马铃薯退化所起的作用,认为是生理退化,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推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我国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东荣成流行的一种小麦病毒病进行了鉴定。提纯的病毒颗粒为长线状,13×100—300nm及13×350—650nm。汁液接种感染小麦,但不感染烟草、苋色藜等植物。病土、病根以及含有禾谷类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的浸液可以传毒于小麦、大麦及黑麦。此病毒与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有血清学关系,与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无血清学关系。病叶表皮细胞中有无定形内含体。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实验结果表明,荣城地区发生的这种小麦病毒病是小麦黄花叶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12.
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香蕉、粉芭蕉和大蕉等是香蕉束顶病毒的寄主,但美人蕉、芋头、艳山姜、芭蕉芋、姜黄、长春花、甜瓜等其它24种供试植物不是该病毒的寄主。研究结果还认为:在福建省香蕉产区,香蕉束顶病流行的主要侵染源为香蕉病株,而粉芭蕉和大蕉等病株则可在病区中病害的长期定殖和流行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流行学和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到1979年在江苏南京和扬州进行了大豆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花叶病毒病的鉴定工作。系统地观察了病害的症状。发病初期表现明脉,并发展为斑驳花叶,叶缘自下呈波纹状卷曲,以后出现皱缩或沿叶脉两侧呈泡状突起等症状。病株根系发育差,产生的根瘤少而小,并常常形成无绒毛的豆荚和褐色斑纹的种子,病株有恋青情况。
病株种子的传毒率可高达58.1%。测定的6种蚜虫中有桃蚜(Myzus per-sicae)、大豆蚜(Aphis glycine),首蓿蚜(Aphis craccivera)、棉蚜(Aphis gossgpii)、菜蚜(Rhopalosiphuns pseudobrassicae)能传病,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不能传病。
这种病毒的寄主范围很窄,测定的14种植物中只能侵染大豆,不能侵染其它豆科植物,也不能侵染烟草、心叶烟、千日红、百日菊、曼陀罗和小藜等。
抗性测定的致死温度为65~68℃,稀释限点是1:2000~1:10,000倍,体外保毒期6天。
用浸出法和磷钨酸负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为大小±750×13nm的线条状病毒粒体。
根据以上性状,这种大豆病毒病的病原鉴定为大豆花叶病毒(SMV)属马铃薯Y病毒群(Poly virus group)。  相似文献   

14.
引起掌叶半夏花叶病的芋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表现花叶症状的天南星科药用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 cordata)上检测到一种线状病毒,病毒粒子的最大分布范围为725~776nm,平均长度为745nm。提纯病毒A260/A280为1.28,电镜下观察为均一的线状病毒粒子。经免疫电镜测定该线状病毒与芋花叶病毒(DMV)抗血清有强的阳性反应。在病叶横切面的细胞质里观察到具风轮状、卷筒状和片层状聚集结构,在纵切面上为束状的细胞质内含体以及分散的和紧密聚集的线状病毒粒子。寄主反应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侵染天南星科植物,不侵染其它11科35种非天南星科供试植物。据上述试验结果,该病毒分离物认为属芋花叶病毒。本文是有关该属植物上病毒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PEA LEAF ROLL, A NEW VIRUS DISEASE OF LEGUMES IN ENGLAND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丛矮病毒对传毒介体灰飞虱的有害影响,表现在:使带毒若虫历期延长5.3天,羽化前死亡率比无毒虫高一倍以上,并有3.3%的不羽化个体;使雌虫产卵前期延长1.4和3.5天,产卵天数少8.2和11天,寿命缩短6.5和15.4天,日平均产卵量少1.9粒,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少95.4和107.7粒。病毒对子代无影响。
获得丛矮病毒的介体表现抗御低温能力差,如在田间、不加温的温室越冬,长期在0~-4℃及-16~19℃、-21~-24℃各3小时的低温处理,带毒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5~35%。对湿度敏感,在RH 50% 24小时后带毒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10%。耐饥五天,春天带毒若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0%,夏天带毒成虫死亡率比无毒虫高25%,而雄虫耐饥力又比雌虫要差。  相似文献   

17.
甜瓜种子携带的链格孢菌种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法,从甜瓜种子上分离得到14个链格孢菌分离物。通过菌落形态、产孢表型、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等形态学观察,结合分析ITS-rDNA和histone 3基因序列,对链格孢菌分离物的种类进行鉴定;甜瓜种子携带的链格孢菌种类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交链格孢(A. alternata)和倒果链格孢(A. obovoidea)。还研究了这些链格孢菌分离物对甜瓜离体叶片的致病性及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 obovoidea外,另外两种链格孢菌均对甜瓜离体叶片具有致病性;A. tenuissimaA. alternata的孢子悬浮液对甜瓜种子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国内首次围绕甜瓜种子传带链格孢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开展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3种豆科植物和2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棕褐色环纹;在苋色藜、昆诺阿藜上引起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易汁液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15×700—750毫微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及环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瘤矮病—广东湛江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新发生的水稻瘤矮病于1981~1982年在广东湛江地区的信宜、高州和化州县发生流行。室内用叶蝉接种2叶龄的稻苗,在10~11月广州温室温度约为土9~23℃下,潜育期为13~28天,主要症状为病苗矮缩,叶片浓绿色,叶背及叶鞘上长有若干个淡黄绿色近圆形小瘤(0.1~1.2毫米直径)。病毒粒子球状,直径约60毫微米。昆虫介体为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 Uhler.)。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a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不能传病。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ce Distant.)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tsch)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决定。电光叶蝉的最短获毒饲育期少于24小时。潜育期在平均室温22~23℃下为13~24天。保毒虫能终生传毒。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认为本病与泰国和马来西亚报道的水稻瘤矮病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1985年4月蚕豆病毒病的调查中,先后在四川、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的秋播蚕豆试验区内都发现一种由种子带毒的蚕豆染色病毒(BBSV)。所有病株都发生在由叙利亚国际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供种的试验区内,约10-40%的小区或品系发病,株发病率在0-18%之间。病害是随种子传入我国的。
病株为系统感染,病株叶片上的症状可以是轻花叶、斑驳、褪色斑或畸形,有的小叶正常而无明显病变。病毒粒体为等径球状体,直径28毫微米。病毒样本能与英g国染色病毒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但与真花叶病毒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在病株上未发现能传毒的象甲,也无象甲的为害状,病毒病尚未扩散。在试验区以外的农田里未发现有蚕豆染色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