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中的氮、磷和钾质量分数以及新梢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银杏用材林的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银杏对氮和钾的吸收有协同作用,在氮和钾肥单施时,叶片中氮和钾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同。单施磷肥对银杏吸收土壤中的氮和钾有抑制作用,配施时土壤中磷元素高,对氮影响较大,对钾影响较小。在单施处理中,净光合速率均是在氮、磷和钾最大施肥量时达到最大值,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变化无规律。配施处理中,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都是在处理2(氮肥100 g·株-1,磷肥400 g·株-1,钾肥40 g·株-1)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是在处理5(氮肥200 g·株-1,磷肥400 g·株-1,钾肥90 g·株-1)达到最大值。氮、磷、钾同施能够使土壤元素含量更均衡,促进银杏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能。图4表6参18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定毕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毕薯5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实施不同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影响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影响马铃薯单株产量的顺序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单株结薯数的顺序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商品薯率的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密度。当密度为54 485.40株·hm-2,施氮肥459.34kg·hm-2、磷肥590.09kg·hm-2、钾肥454.08kg·hm-2时,可获得最高单株产量为718g;当密度为34 434.60株·hm-2,施氮肥432.18kg·hm-2、磷肥735.08kg·hm-2、钾肥286.98kg·hm-2时,可获得最多单株结薯数为14.8个;当密度为58 527.90株·hm-2,施氮肥1 011.48kg·hm-2、磷肥2 614.89kg·hm-2、钾肥437.60kg·hm-2时,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为71.18%。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造林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分析。造林密度、氮、磷、钾肥对巨桉木材化学综合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造林密度>磷肥>氮肥>钾肥。除钾肥对木材的化学综合分影响不大外,造林密度、氮、磷肥都能对木材化学综合分产生促进作用,作用的大小与其他培育措施恰当配合紧密相关。造林密度的最大效应值在密度166株/667m2,分别施氮、磷、钾肥50g/株时;磷肥最大效应值在施磷肥32.5g/株,造林密度152株/667m2、分别施氮、钾肥75g/株时;氮肥最大效应值在施氮肥55g/株,造林密度138株/667m2、分别施磷、钾肥50g/株时。  相似文献   

4.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失调情况下,土壤中氮、磷、钾的有效性,烟叶中氮、磷、钾含量的动态性变化以及烟株干物质积累和产质量的差异。试验设置8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不施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4:施2倍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5:不施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6:施2倍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7:不施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T8:施2倍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和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品质。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即施用108.2 kg/hm~2氮肥、74.6 kg/hm~2磷肥、276.1 kg/hm~2钾肥的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较高,烟株对施肥的响应较明显,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较良好,但烟叶化学成分欠协调。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将更有利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形成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红菜薹产量的差异,探讨氮磷、氮钾和磷钾不同的施肥处理及其相互作用,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通过施磷量、施氮量和施钾量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了红菜薹产量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均达到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二次项也达到显著水平,氮肥与钾肥、磷肥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从F值判断,3个因素对红菜薹产量影响力大小为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经过统计分析,红菜薹最高收益施肥组合为氮肥260.97 kg/hm2N,磷肥105.04 kg/hm2 P2O5,钾肥11.02 kg/hm2 K2O,最高红菜薹收益为20 581.7元/hm2。该研究将为红菜薹优质环保高产的大田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对南板蓝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南板蓝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对南板蓝的氮、磷、钾素的含量及氮、磷、钾素总量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钾肥仅对南板蓝的钾素含量及氮、钾素总量和产量有显著影响,有机肥仅对南板蓝的氮、磷素含量及氮素总量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多重比较确定了氮、磷、钾及有机肥的合理施肥量分别是48g/株的尿素、14~21g/株的普钙、3g/株的硫酸钾及80g/株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对立地指数为12~14的23a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不同肥种与配比施肥4a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主要结论是:(1)氮、磷、钾3种肥料对马尾松胸径、材积以及经济产量增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对胸径与经济产量影响效应主攻为磷肥〉钾肥〉氮肥,而对材积增长影响效应主次则为磷肥〉氮肥〉钾肥,并3种肥料对树高的影响中仅钾肥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氮肥及磷肥的影响不明显.(2)磷肥对木材比重有显著影响,而氮肥和钾肥的影响不明显,施用磷肥将给木材比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以磷肥施用量300g/株为阀值.(3)对经济产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肥种有磷肥和钾肥,尤以磷肥的影响为最大.(4)肥种间交互作用明显,全营养配方施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肥种,在土壤较为贫瘠,磷、钾缺乏的林地进行氮、磷、钾全营养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最优配方施肥单位面积材积与经济产量可提高104.4%和81.2%;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地地位指数为12~14的马尾松天然林最佳施肥配方为氮肥50g/株,磷肥300g/株,钾肥150g/株.(5)不同立地条件其施肥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钾、氮营养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3个氮处理(不施氮、中氮和高氮),副区设置3个钾处理(不施钾、中钾和高钾),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记录块根鲜、干重,分析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单株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和茎叶干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钾肥对单株分枝数和茎叶鲜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和钾肥对甘薯块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用氮肥75 kg·hm-2、钾肥300 kg·hm-2时,甘薯块根产量最大;氮肥对甘薯块根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淀粉和蔗糖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有助于蛋白质的积累,施用氮、钾肥则不利于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的部分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贵州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肥料效益.结果表明,黄壤旱地玉米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0.6%.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提高6%;磷肥利用率平均为9.3%,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提高磷肥利用率效果不大;钾肥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9%,施用钾肥的效果不明显.黄壤旱地玉米1 kg纯氮的增产量平均为16.0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增产2.4 kg,平均提高16.22%;1 kg纯P的增产量平均为17.5 kg;1 kg纯K的增产量平均为2.8kg.黄壤旱地玉米施肥建议以氮、磷肥为主,钾肥应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甜高粱产量及茎叶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大力士甜高粱产量、茎叶比及茎秆和叶片可溶性糖、全氮、全磷及全钾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甜高粱干物质产量,高施氮肥组(200kg/hm2)较对照提高了29%,较低施氮肥组(100kg/hm2)提高了17%.甜高粱产量对氮肥和钾肥敏感,对磷肥不敏感,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磷、钾肥比例为1∶1时,产量显著高于1∶2和2∶1处理.本试验条件下,甜高粱的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为200kg/hm2,50kg/hm2,50kg/hm2.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甜高粱茎叶干物质比及茎秆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全氮、全磷及茎秆中的全钾质量分数下降.茎秆中可溶性糖和全钾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叶片,而叶片氮素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茎秆,磷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茎秆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随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施磷对银杏叶产量及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0、1.0、2.0、3.0、4.0g/盆(以P2O5计)5个水平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对银杏叶产量有显著影响。银杏苗木施磷量在2.0g/盆(以P2O5计)之内,磷的增施对银杏叶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2.0g/盒(以P2O5计)处理为最佳,而超过2.0g/盆(以P2O5计)时,苗木体内养分失去平衡,叶产量开始下降。5种施磷处理中,以4.0g/盆(以P2O5计)处理的叶片黄酮浓度最大,2.0g/盒(以P2O5计)和3.0g/盒(以P2O5计)处理的单株黄酮总量最大。通过施磷量与黄酮总量的关系方程,可求解出,2.71g/盆(以P2O5计)为2年生银杏叶用园的最佳理论施磷量,可望获得单位面积上最高的黄酮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草原锦鸡儿幼苗适宜的育苗基质,以园土、河沙、锯屑、羊粪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11种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草原锦鸡儿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草原锦鸡儿幼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高径比、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基质中的幼苗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基质的容重、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是影响草原锦鸡儿容器苗生长的主要因子;基质配方以60%园土+20%河沙+20%羊粪的配方比例,容重1.337 g/cm3,孔隙度49.83%,土壤电导率128.7 μs/cm,速效磷含量81.80 mg/kg,速效钾含量1 535.20mg/kg,速效氮含量115.79 mg/kg,有机质含量94.58 g/kg的碱性土(pH=8.115)最佳.  相似文献   

13.
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主要类黄酮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江苏省46个银杏实生雄株(系)叶片和花粉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银杏雄株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HPLC技术分析不同株系叶片和花粉甲醇(乙醇)-盐酸水解溶液中主要黄酮苷元的含量,并采用三因子法计算总黄酮苷含量。【结果】不同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的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设定黄酮苷元和总黄酮含量的选择域值,发现扬州有4个品系(扬州03、04、10、20)、泰州有2个品系(泰州08、13)、徐州有2个品系(徐州04、09)符合叶用标准,扬州有10个品系(扬州02、03、04、08、09、10、12、15、18、20)符合花粉用标准。银杏雄株叶片和花粉均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但含量不同,叶片中三者差别不大,而花粉中以山萘酚为主,花粉总黄酮平均含量约为叶片的1.42倍。【结论】通过黄酮苷元和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根据设定的选择指标,可以得到优良的叶用或花粉用单株供生产利用,为银杏雄株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裂叶荆芥为试验材料,设氮肥全部底施、底施+分枝期追施、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和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荆芥产量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荆芥生长,明显提高小区产量,其中底施+分枝期追施效果最好;显著增加分枝总数和穗数,但受不同施肥方法影响不大;显著提高芥穗的总黄酮含量积累,其中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效果最好。在氮肥等量条件下,不同施氮方法对荆芥产量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均不相同,其中,氮肥全部底施可显著增加株高,促进芥穗和全株的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茎叶的干物质积累,可以明显提高茎叶的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但显著抑制茎叶的总黄酮积累;底施+分枝期追施可显著增加株高,促进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挥发油产量以及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和产量,但使挥发油含量降低;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可使株高略有降低,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但显著抑制茎叶的总黄酮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李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李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选取露地栽培的3年生紫叶李苗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株生长旺盛期进行氮磷钾肥的不同处理,并以空白处理做对照,测定苗木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李苗木株高、地径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处理后苗木苗高和地径增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说明施肥能够促进紫叶李的生长,而氮磷钾含量的比例对植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合理的氮磷钾比例能有效促进紫叶李的生长;(2)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体内保护酶的影响都较为明显,经过施肥处理的紫叶李叶内SOD、PPO酶活性普遍高于没有经过施肥处理的空白对照。说明施肥能够增强紫叶李体内的酶活性,可以提高紫叶李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休闲期耕作配施磷肥对旱地小麦越冬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耕作配施磷肥对旱地小麦越冬期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较深翻可显著提高越冬期0~60 cm土壤蓄水量以及小麦幼苗的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氮素积累量,可提高低磷(LP)、中磷(MP)条件下植株含氮率;且增加施磷量均可显著提高越冬期0~60 cm土壤蓄水量,可增加分蘖数、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根系活力、植株含氮率及其氮素积累量;单株干物质量在深松条件下以高磷(HP)最高,在深翻条件下以MP最高,且休闲期深松较深翻有利于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深施有机肥条件下不同施氮量、不同氮磷配比对冬前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50kg.hm-2时,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以N、P比为1∶1显著最高,施氮量为225kg.hm-2时,以1∶0.75显著最高。增加施氮量,可增加越冬期幼苗的株高、分蘖数、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量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显著增加N、P比为1∶0.5和1∶0.75条件下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显著降低POD活性,可显著降低N、P比为1∶0.5、1∶0.75条件下SOD活性。结果还表明,施氮量为150kg.hm-2时,增加施磷量,可增加分蘖数、单株干物质量、MDA含量,可降低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施氮量为225kg.hm-2时,株高、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量及MDA含量均以N、P比为1∶0.75最高,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以N、P比为1∶0.75显著最低。因此,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深施有机肥条件下适当增加施氮量且N、P比为1∶0.75时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增强旱地小麦的抗旱性。本研究可为旱地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澳洲茶树枝叶总重、侧枝重、含油率和产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有利于提高澳洲茶树枝叶总重、侧枝重和产油量;氮、磷、钾的用量分别为74.3、18.1和23.1g/株,相应的枝叶总重为2.12 kg/株、侧枝重1.36 kg/株、含油率1.71%、产油量0.023 3 kg/株;氮、磷、钾最佳的施肥配方质量比为1∶0.24∶0.3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和根系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枣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沟施、穴施、辐射状施肥、撒施4种不同施肥方式,定期测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测定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及吸收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可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对0~20 cm土层影响更为明显,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整个生长周期内,辐射状施肥对有机质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穴施次之。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分别较CK增长0.18 g/kg、12.66 mg/kg。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穴施对速效磷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26.38 mg/kg,辐射状施肥对速效钾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81 mg/kg。4种施肥方式对叶片磷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辐射状施肥对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采用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高了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青草镇“3414”早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进行了早稻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肥料施用量N 200 kg/hm^2、P2O591 kg/hm^2和K2O 120 kg/hm^2,最佳产量8 786 kg/h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和钾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00 kg/hm^2、40 kg/hm^2和12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