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区试玉米新品种对4种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年和2007年63份云南省区域试验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海97-4、YA06821、YA74824、SB2421、旭1446和路单7号6份抗灰斑病,宁玉507、YA7482、兴黄单892、ND128、黔玉3号、金银818、TY10333、云优78、珍油玉8号9个品种中抗灰斑病,中抗和抗病共15份,占23.81%.这些新品种对大斑病和小斑病的抗性突出,高抗到中抗的均有61份,占96.83%;对弯孢菌叶斑病抗病性较差,仅HK5824、红Q-2、金锋1号和蠡试2403这4份抗病,珍油玉7号等27份中抗,抗病和中抗病累计31份,占49.21%;同时抵抗4种病害的仅YA7482、ND128、海97-4、金银818、兴黄单892、云优78和珍油玉8号7个品种,占10.0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哈密瓜品种对果斑病的抗病能力,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2种方法测定了13个哈密瓜不同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3个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超早丰F1为高抗品种,华夏密宝、甘密宝、西域甘露IIF1、红脆宝、泰丰密和玉金香为中抗品种,骄密二号、早皇后、金龙花为中感品种,新密杂十一号、新密雅7号、金8_4为感病品种,没有对果斑病完全免疫的品种。通过田间发病情况系统调查分析得知,生产中感病品种发病早,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指数高;抗病品种发病晚,病情发展缓慢,病情指数低。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中国混合型卷烟的质量,选育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香料烟新品种.采用田间比较试验的方法,在保山市和德宏州的3个香料烟产区对5个香料烟品种进行了2年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对照品种'云香巴斯玛1号'表现稳定,应继续作为主栽品种;'保加利亚巴斯玛'和'巴斯玛14号'的品种特性、外观质量和烟叶产质量表现较好,可逐步扩大试...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新疆的118份甜瓜品种进行抗疫霉病鉴定,113份品种进行抗细菌性斑点病鉴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有中抗疫霉病品种3个(发病率38.1%~49.6%),中抗细菌性斑点病品种10个,其他品种均表现轻抗或感病。  相似文献   

7.
王玉洁 《种业导刊》2008,(12):19-20
冀植5号玉米杂交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广适玉米新品种。由河南科瑞迪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独家享有生产经营权。已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07021号。据2006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性鉴定报告显示,该品种高抗玉米粗缩病、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  相似文献   

8.
特用玉米杂交种抗病毒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矮花叶病和211份特用玉米对粗缩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矮花叶病占41.0%,抗病占18.1%,中抗占19.3%;高抗粗缩病占10.4%,抗病占26.5%,中抗占26.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高油玉米抗病性较强,达到中抗以上分别占93.3%和66.7%;糯玉米占78.3%和63.6%;青贮玉米占83.8%和47.7%;甜玉米对这2种病害抗性较差,分别占55.8%和46.5%。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7个品种兼抗这2种病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一套快捷、方便、可靠的生菜细菌性软腐病抗性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软腐致病菌、接种方法、苗龄、接种后调查时间对软腐病发病的影响,对华北地区主栽的50个生菜品种,通过春、秋2茬试验对其软腐病抗病性进行了综合鉴定,为生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采用针刺法,接种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菌株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于7-8真叶期的生菜幼苗,并在接种48 h后调查病情,可有效地对生菜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50份生菜种质资源的综合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裕生4号、橡生二号、意大利生菜等10个品种抗性级别为高抗;北生2号、汉堡、雷达等31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他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无高感和免疫品种。不同类型的生菜种质对软腐病的抗性不同:相对于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直立型生菜抗性资源较为丰富;大部分紫色生菜品种比绿色生菜更具软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10.
甘蔗新品种(系)苗期白条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是甘蔗生产中的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甘蔗白条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为明确国内甘蔗新品种(系)对白条病菌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选用抗白条病品种LCP85-384和感白条病品种新台糖20号为对照种,对我国各育种单位新选育的4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抗白条病鉴定。研究结果显示,从白条病菌Xa-FJ1菌液接种后第7天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蔗品种白条病病情指数不断提高,到接种后21~28 d时,各品系的病情指数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对接种后的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叶片总DNA的提取,利用甘蔗白条病菌特异性引物XAF1/XAR1进行PCR检测和鉴定,结果证实白条病菌Xa-FJ1通过人工接种方式成功侵染供试材料。基于病情指数评价甘蔗抗病性水平,将51份供试材料划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个不同抗病等级。抗病至中抗水平的品种(系)有19份,占37.3%,其中抗病等级只有3份,分别为粤甘50、福农09-7111和中蔗10号;感病至高感水平的品种(系)有32份,占62.7%。上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参试国内新选育的甘蔗品种(系)苗期对白条病的抗性水平没有达到高抗的品种(系),建议加强甘蔗白条病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快速评价烟草青枯病抗性的室内鉴定体系,并为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遗传规律的研究和选育优质抗性品种奠定试验基础。本研究选用EMS诱变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获得的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型品种‘翠碧一号’、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和抗病品种‘岩烟97’作为3个对照品种。在安徽和福建病圃开展病情调查,室内接种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接种烟草幼苗,探究5种青枯菌液接种浓度(OD600=0.1,0.2,0.3,0.4,0.5)的烟草幼苗的发病情况,确定最适的青枯菌液接种浓度。结合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室内伤根浸泡法在研究烟草青枯病抗性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田间与室内病情鉴定发现突变体‘486-K’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岩烟97’(P<0.05),认为抗性高于抗病品种‘岩烟97’,室内接种鉴定的最适青枯菌液浓度为3.8×108 cfu/m L(OD600=0.3)。安徽和福建病圃的发病率与室内接种鉴定结果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33,说明室内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能够准确判定材料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为其他烟草青枯病抗性材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胶孢炭疽病菌对不同核桃品种的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定胶孢炭疽病菌对核桃不同品种致病性的差异,给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接种测定胶孢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对12个品种的果实和14个品种的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1)放置菌碟的方法接种较喷雾和直接挑菌丝发病早,扩展快,试验结果可靠,故选用放置菌碟的方法接种;(2)胶孢炭疽病菌对‘中林1号’、‘扎343’、‘晋丰’3个品种果实的致病性最强,病斑直径>10 mm,其次是‘中林5号’、‘辽核1号’、‘香玲’、‘鲁光’、‘京861’、‘金薄香1号’和‘辽核4号’,对‘丰辉’和‘绿波’的致病性最弱。(3)与果实相比,叶片发病早,接种后3天开始发病,其中‘丰辉’、‘辽核4号’和‘绿波’3个品种的叶片病斑最大,直径达20 mm左右,抗病性最好的是‘京861’、‘辽核1号’和‘辽核3号’3个品种,病斑直径在10 mm左右。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研究了浙江新昌不同基因型香料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香料烟叶片发育过程中,酸性转化酶(INV)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Samsun品种在20d叶龄时最高,而Basma和Canik在30d叶龄时最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表现为30d时最低;随着叶片成熟总氮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升高,总碳、可溶性总糖随着叶片成熟其含量呈升高趋势;品种不同,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烤烟品种在云南景东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景东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将4个品种‘云烟85’、‘云烟87’、‘云烟97’、‘KRK26’,以当地主栽品种‘K326’为对照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KRK26’总体表现为苗期、大田期长势较强,经济性状较好,钾含量较,植株较高、节距较稀、叶片较宽、现蕾较晚、大田生育期较长、抗倒伏和抗黑胫病的能力较弱、原烟叶片偏薄等特点。(2)‘云烟87’综合经济性状最好,产量、产值最高,级指、均价、上等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选育烤烟钾高效基因型新品种是解决烤烟钾含量的重要途径。为准确获得烤烟钾高效基因型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对20份品种资源的氮钾含量特征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及同一品种各部位间烟叶氮、钾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烟叶钾含量呈随叶位升高而下降、氮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岩烟2号’的钾含量最高,‘腾冲大柳叶’和‘大黄叶’的氮含量最为适宜。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中氮高钾型、中氮适钾型、低氮适钾型3种类型。最高,腾冲大柳叶和大黄叶的氮含量最为适宜;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中氮高钾型、中氮适钾型、低氮适钾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机械化起垄的烟垄大小标准,解决烤烟生产雇工难、成本高的问题,实现福建三明烟区‘翠碧一号’(CB-1)提质增效的目的,采用30、35、40 cm 3 种烟垄高度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烟垄大小对‘翠碧一号’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大烟垄可有效延长烤烟烟株的大田生育期;(2)增大烟垄,烟株前期长势较慢,后期长势旺盛;(3)增大烟垄可有效降低烟株花叶病、青枯病发病率;(4)烟垄增大可明显提高烟叶产量,但烟垄过大会导致烟叶质量和经济收益下降;(5)适当增大烟垄可明显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适宜程度,改善化学成分间的协调性,但烟垄过大会导致烟叶化学成分的适宜程度和协调性下降。因此,35 cm垄高是‘翠碧一号’烤烟生产的最佳烟垄大小标准,适合在福建三明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成分成分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动态吸附法收集烟草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豫烟11共检测到51种挥发物,8306共检测到50种挥发物,云烟87共检测到48种挥发物,粤烟98共检测到44种挥发物,K326共检测到43种挥发物,晒黄烟共检测到34种挥发物,香料烟共检测到25种挥发物。其中,烤烟鉴定出17种特有化合物。晒黄烟鉴定出6种特有化合物。香料烟鉴定出4种特有化合物。[结论]这些化合物的发现与不同类型烟草间的香味风格特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栽培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对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性进行监测评价,为品种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2019连续两年在田间病圃内,对31个油菜市场品种采用人工菌丝块组织接种法接种核盘菌,调查油菜茎秆、分枝角果等组织菌核病发病程度,评价各品种菌核病抗(耐)病性。结果表明:有21个品种抗性稳定,即两年抗病性表现一致。其中‘德虹油1号’高抗(耐)菌核病,‘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中抗(耐)菌核病;‘科源油2号’、‘宜油17’等10个品种低抗(耐)菌核病。‘油研11’、‘德油5号’等8个品种低感菌核病。‘德油9号’、‘宜油19’等10品种抗(耐)性菌核病性不稳定或丧失。综上,‘德虹油1号’、‘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3个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或利用品种进行病害防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量水平鲜食型甘薯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差异,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2 个不同产量水平的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泰薯14’和‘烟薯25’为材料,测定2 个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茎叶生长、块根膨大速率、以及收获期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泰薯14’茎粗、蔓长、茎叶鲜重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地下部发育早于‘泰薯14’,而‘泰薯14’生长后期地下部发育快于‘烟薯25’,栽苗后80 天‘泰薯14’块根单薯重和单株薯重均显著高于‘烟薯25’;‘烟薯25’的块根商品薯率高于‘泰薯14’,‘泰薯14’块根产量高于‘烟薯25’,薯干产量低于‘烟薯25’。‘泰薯14’的干物率、淀粉率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烟薯25,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烟薯25’,食味评分低于‘烟薯25’。茎叶较长的功能期使‘泰薯14’具有更大的高产潜力,而‘烟薯25’的品质及食味优于‘泰薯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