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桑属植物的各种形态全息现象,认为桑树地上部分和根系全息相关,桑树树干分枝、叶脉分枝、根的分枝三者全息相关,枝条、叶片是整个桑树树体的缩影;桑属植物形态上具螺旋结构或趋圆全息性;桑属植物具泛胚性,根据生物全息律及全息定域选择原理进行扦插育苗可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生物全息诊疗法与蜂针结合临床报告王孟林(主任医师)王云浩(主治医师)前言近年来由山东大学张颖请教授创立的生物全息律及生物全息诊疗法,将可能为人类医疗保健发挥巨大作用。一个医生,学会运用生物全息律及生物全息诊疗法,必将对其医术有更大的提高。我在临床医疗...  相似文献   

3.
蜂针运用全息胚诊疗法疗效高·曾龙华全息胚诊疗法,是张颖清教授创立的新理论。在国内外医学界中已得到广泛临床运用。近几年我们学习全息胚疗法的理论与操作技术,运用到蜂针疗法上,获得显著效果。现摘录我们运用全息胚疗法治疗的几个病例,供参考。沈××,女,33岁...  相似文献   

4.
全息生物学说揭示了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生物学特性上全息相关的规律,是由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8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中兽医学也是建立在整体相关基础上的,对局部和整体都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它的许多理论方法与全息生物学说局部和整体相关理论是相一致的,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全息学说的理论,具有全息渊源的雏型。本文就全息生物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体现及应用略陈管见,以  相似文献   

5.
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产生体细胞胚,以达到苜蓿(Medicago sativa L.)无性系繁殖和保存的目的。首先,为建立更有效的培养方法并确定具有较高再生力外植体源,改进培养系统。第二,分析体细胞胚再生和生产性能间的关系,以获得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体细胞胚植株。第三,将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效果作为重要性状来研究。第四,用脱水体细胞胚进行无性系保存。最后,就无性系的繁殖和保存在苜蓿育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SLA与经济性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概述了猪白细胞抗原与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性能等诸多经济性状间的关系,为猪白细胞抗原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在猪育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体细胞胚进行苜蓿无性系繁殖和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产生体细胞胚,以达到苜蓿无性系繁殖和保存的目的。首先,为建立更有效的培养方法并确定具有较高再生力外植体源,改进培养系统。第二,分析体细胞胚再生和生产性能间的关系,以获得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体细胞胚植株。第三,将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作为重要性状来研究。第四,用脱水体细胞胚进行无性系保存。最后,就无性系的繁殖和保存在苜蓿育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评述奶牛β-乳球蛋白遗传多态性的基础上,对乳蛋白的基本特征、蛋白多态性以及与泌乳性能等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并探讨了乳蛋白多态性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因图谱的构建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图谱的构建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对基因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也是遗传育种的依据。生物体基因功能的表达及其调控均受基因组本身的结构,即基因组中DNA碱基顺序和组成的操纵,而构建基因图谱是了解基因组的组织、结构以及性状控制的分子基础的最基本方法。对于动物育种来说,构建基因图谱的意义在于了解控制动物生产性能、抗病力、抗应激反应力等诸多性状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或基因型选择法改良畜群;通过反义遗传学分离或处理某些重要基因;研究不同动物种间基因组型及进化关系等。1 基因图…  相似文献   

1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种猪育种工作的基础,育种是生猪产业提档升级、解决种业“卡脖子”的核心,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是对育种工作成效的有效检验,对育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种业振兴建设为切入点,在详细介绍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即随机抽检送测种猪,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测定性状,丰富测定内容;测定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最大程度发挥监测工作的作用;加大生产性能测定政府资金投入以及加快构建生猪种业保险,以期为其他省市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沅 《中国奶牛》1999,(4):34-36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迄今我国采用的奶牛育种方案,被称为“人工授精育种体系”即“AI育种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大规模使用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在牛群中实施以获得优秀种公牛后代为目的的“定向选配”有计划地通过性能测定和后裔测定等育种措施,选育优秀种公牛;在育种群和生产群中全面使用“验证公牛”。这种育种体系的实施,可以在种子公牛即“公牛父亲”和种子母牛即“公牛母亲”的选择上实现一个较高的选择强度,在牛群的产奶性状和次级性状上获得较大的选择精确性。但AI育种体系最明显的缺点是:由于大规模的后裔测定,耗费大量…  相似文献   

15.
王孟林 《蜜蜂杂志》2007,27(11):17-18
寸口脉诊疗乃为中医传统速诊微针法.后经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归纳到生物全息律中,提出"第二掌骨侧诊疗法".因此,寸口脉诊疗法与第二掌骨侧诊疗法是统一的速诊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表观遗传学到猪的抗逆性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注(赵书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文中客观地论述了环境与遗传的关系以及表观遗传的理论与应用。文字不多,却由浅入深地叙述了在生产实践中通过表观选择,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强化抗逆性状,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丰富了当前选种育种、后备猪培育的理论支持。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各国奶牛群体的选育目标建立之后,选育目标一直在不断发展,选择指数中性状的组成、定义和权重等都在不断变化。奶牛的选育是从关注产奶性能而开始,随后增加了体型外貌性状。由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问题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动物福利的不断关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平衡育种理念在奶牛育种中逐渐形成,一些重要的功能性状加入各国的选择指数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奶牛养殖业和社会的发展,育种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更多的性状,部分新性状已经开始在育种实践中选育应用。本文通过整理奶牛育种中有关新性状的研究并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综述了近十年奶业发达国家在奶牛遗传选育中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始应用的新性状,并将这些新性状分为生产效率相关的新性状、应对环境挑战的新性状、健康福利相关的新性状、产品和加工相关的新性状及管理相关的新性状五大类,总结了这些性状的选育背景、定义方法、遗传基础和选育应用情况等,最后还总结了奶牛育种中新性状的研究应用过程,以期为我国奶牛遗传育种研究和育种目标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开展分子育种的必要性,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与特点、成就与现状、问题和展望.重点汇总了DNA分子多态及其与生产性状关系研究的成就,包括奶牛的泌乳性状、繁殖性状、抗病性方面候选功能基因的研究,生产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等方面.指出了奶牛分子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加快奶牛分子育种研究的思路、措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核心群育种法是家禽育种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专业育种和群众育种所普遍应用。过去,育种者多以表型群选为基础组成核心群,虽然一般行之有效,但对于遗传力低的产蛋、繁殖方面的性状效果往往不大。在现代遗传学应用于禽畜育种实际以后,由荷兰学者哈格当氏(A.L.Hagedoorn)提出了以基因型家系选择为基础的核心群育种法(哈格当选种法),在荷兰和英国开始应用时即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对用于改进遗传力低的产蛋、繁殖方面的性状更有其实际意义。本文重点介绍这种以基因型家系选择为基础的核心群育种法。一、核心群的建立核心群的建立是以基因型家系选择为基础。所谓基因型选择,从实际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包括系谱鉴定、当代生产性能鉴定和后裔鉴定在内的选择。在一个基础禽群中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