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广东推广的桑蚕多化性品种“广农三”(137×秋303)、“广农四”(137×403)正反交和原种“137”、“403”、“秋303”黑种的生成和处理,由于初期对这几个品种的特性不够了解。结果有的场、站制得全部是黑种;有的在同一期间仅制得部份黑种;甚至完全制不到黑种。有的场、站同一造部份生产队的种茧多制黑种,有的队的种茧则黑种极少。有些场、站的黑种,经冷藏出库处理,孵化齐一,化乌死卵少;有的孵化不齐,死卵多;或者前期出库的孵化不好,后期出库的孵化齐一等现象。原因何在?自去秋以来,各蚕种场、站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试验调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观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 利用多化性黑种(滞育卵)作为保证蚕种供应,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省蚕种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果。自我省推广了“广农三号”、“广农四号”和“群育五号”桑蚕新品种后我场从七七年秋就开始试制多化性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对广农三、四号黑种的保护冷藏经验不足,常出现孵化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我场在保护冷藏方法上作一些试验调查。通过试验证实,广农三、四号黑种在生产上是能够繁育秋制春用和春制夏用的,只要保护冷藏浸酸处理得当,蚕种的孵化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桑蚕新品种“广农三号”、“广农四号”自一九七七年推广以来,对我省蚕茧增产都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原蚕饲养难度大,原种繁殖系数低。为了克服制种的困难,平衡蚕种的供求,各蚕种场都在想方设法,在适宜和比较适宜的季多养多制蚕种,留存黑种入库冷藏,调节蚕种供应。历年来都已有采用秋制翌年夏用和春制夏用种来调整余缺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省不少地区在三至六造,都趋向饲养“广农三号”蚕种,但“广农三号”的两个原种(“秋303”和“137”),在饲养原蚕和制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就蚕种繁育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化性蚕品种“广农三号”(即秋303×137一代杂交种)自1977年育成推广后,自于强健、齐一,担桑产值高,丝质比较优良,深受农村及丝厂的欢迎。但由于秋303原种体弱难养,没有黑种(滞育卵)繁制7、8、9月用种,非常困难,单产低,蚕种成本高,多年来未能解决。我所自1980年起与南海县  相似文献   

7.
1. “广农三号”和“广农四号”是适于广东夏季(5-8月)饲养的桑蚕多化性一代杂交种,每张蚕种产茧量比现行生产品种提高25. 7%,每担桑所得蚕茧产值提高7. 5~20. 0%,每万茧出丝量提高27. 83~29. 05%。两个品种间产量差别不大,但“广农三号”的净度在90%以上,生丝等级在2A 级以上。“广农四号”生丝等级较低(D 级)也比现行品种提高2-3级。广东多化性品种历来有净度低不能缫制高级生丝的缺点,“广农三号”的净度特好,说明多化性品种可以通过育种的手段,不断提高丝的等级。2. “广农三号”是由“137”和“秋303”配制成一代杂交种的简称。“广农四号”是由“137”和“403”配制成一代杂交种的简称。“137”系由两个广东多化性品种“613”和“107”杂交选育而成。“秋303”和“403”都是由日本系统二化性品种和越南系统多化性品种“115南”为亲本,杂交选育而成。它们从1973年初开始选择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到1975年底,已连续饲养13代至15代,各项性状已基本稳定。3. 通过对两个新种的选育,初步认识到:(1) 累代用高温多湿环境培育,从中选留发育经过正常,茧质较优的种系,是选育强健抗病的夏蚕品种的有效措施。(2) 杂交后代用活蛹缫丝的方法选择解舒优良、净度好的个体续代,就有可能提高多化性品种的丝质。(3) 以上两点说明:应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使被选择的性状能充分表现出来,选择的效果就比较好。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对蚕品种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东夏季雨量充沛,桑叶生长繁茂,是盛产蚕茧的季节,但在高温多湿条件下,为了获得稳产、高产,要求蚕品种有良好的强健抗病性能,能适应高温多湿气候条件,同时出丝率和丝的品质须比现有品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作和共同努力下,初步选育出适于广东夏季(3-6造,相当于5-8月)饲养的多化性品种“广农三号”和“广农四号”。这两个品种从1973年开始选育。1975年进行农村生产鉴定,1976年已扩大饲养达18万张,1977年大量推广,饲养量达75万张,占我省多化性品种饲养量的75%左右。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由于开展了社会主义大协作,实行群选群育,在全省各级蚕种场(站)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新种在选育、凡育、鉴定、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快了品种选育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而且细致,同时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在蚕种保护冷藏方面都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措施。近几年来,推广了多化性“广农三、四”新品种。由于该种原蚕难养,制种繁殖系数低,生黑种生成不够稳定,带来蚕种技术处理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我省高温造用的家蚕多化性品种,过去长期采用即制即用,在蚕种产销上历史性地存在产销平衡困难局面.七十年代在高温造自推广“广农三号”“广农四号”代替“南农七号”后,我省多化蚕茧品质和担桑产值都有了提高,但由于多化“广农” 的原种滞育卵不稳定,原种在高温造饲养困难,繁育系数低,在蚕种生产上又出现了较大困难,至今仍无法解决.我们认为:根据我省蚕种生产实际情况,既要提高蚕茧品质,又要解决高温造原蚕难养,有必要选育出滞育卵稳定的多化新品种,利用我省春秋造较好气候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 近年来,广东推广多化性桑蚕新品种广农三号,广农四号以后,不论蚕茧产量和质量均比南农七号好,但在高温季节饲养这两个品种的原种秋303、403,制种量低,冬期越冬保种困难;不少蚕种场通过控制生成滞育卵(黑种)的方法,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仅就403产生黑种规律的探索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目的广农三号、广农四号是我省3—6造的主要品种。但在高温季节4—5造(6—8月饲养广农三号、广农四号的原种困难,制种量低,给制种部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制种场站要在气候条件较好、原种饲养容易、制种量高的头二造(3—5月)  相似文献   

12.
我场通过三年饲养繁殖广农三、四号三个原种,特别是77年的大量饲养繁殖,对这三个原种的饲养,制成黑种,蚕种的处理等初步有一些认识,现作如下的小结:一、饲养我场77年在总结前两年的基础上今年饲养这三个原种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稳产。除个别批出现过小量的软化病外,绝大部份是收成好的。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在省蚕种场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群育五号”桑蚕新品种经过两年试育,一九七八年开始推广,两年来全县饲养蚕种二万六千一百六十九张,总产茧一万一千八百三十一点七担,平均单张产茧四十五点二市斤。广大蚕农在饲养“群育五号”的生产实践中,认为是二、六造稳产高产的优良蚕品种。“群育五号”、和“广农”两个现行品种同期饲育实绩如表一。  相似文献   

14.
桑蚕二化性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由广西蚕业指导所育成后,1978年我市小榄蚕区首次引进试养数十张,1981年中山市蚕种场引进2468张,作秋季饲养,1983年又引进22108张,1984年引进21956张,普遍增产增收,受到广大蚕桑干部和蚕农的欢迎。“桂夏二号”具有较稳定的滞育卵,蚕期耐高温和抗病力较强的特点。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其耐湿性优于我市推广饲养的“广农五号”(新九×8301)和“两广一号”  相似文献   

15.
“广农三号”蚕种自一九七六年通过鉴定,一九七七年推广该种在农村饲养认为:易养、优质、产茧量高。全县一九八三、一九八四年两年平均单张产茧在55斤左右。但该种原蚕难养、繁殖系数低,给蚕种场的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发展需要,增加高级生丝原料茧,满足外贸出口要求,扩大我省第二造、六造饲养多丝量优质的白茧种比重,我们从1976年开始,同广西蚕业指导所等有关单位协作对“新九×7532”一代交什种(简称两广一号)进行了试养工作,通过室内及农村试验,并以二化性“新九×8301”和“东_(34)×苏_(12)”等一代交什种;多化性“广农三号”“广农四号”等为对照比较,饲养环境以第二造和第六造饲养为主,同时以第三造、第四造和第五造高温多湿环境,以及外省夏期、夏秋期作为辅助性测定比较.经过三年多来的试养比较看来,初步认为桑蚕“新九×7532”一代交什种组合,适合我省第二造、第六造环境条件饲养,并具有优质、好养、高产、担桑产值高,凡育比较容易等优点,可供我省第二造和第六造扩大试养用.现将桑蚕“新九×7532”一代交什种试养成绩综述如下:品种来源  相似文献   

17.
休眠桑蚕种的冷藏保护工作,是关系到蚕种品质、计划生产的重要工作。自推广多化性桑蚕新品种“广农三号、四号”以来,大量生产多化越年蚕种,新蚕品种的保护、冷藏、催青等工作就需要我们尽快掌握它们的规律。近年来,我们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和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做了一些调查试验工作;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我省蚕茧生产具有悠久历史,在全国生产中具有一定比重。解放后我省家蚕品种选育工作,经过科研、教育、生产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的日夜辛勤劳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四十年来,先后育成并在大田推广的蚕品种有解放一号、南农七号、南农六号、东_(34)×系_(12)、广农三号、广农四号、群育七号、两广一号等品种,从而改变了我省原有生产黄茧后进面貌,缩短了我省和全国蚕茧质量差距,提高了我省生丝出口竞争力。在选育出的蚕品种中有两对品种,即南农六  相似文献   

19.
一、选育过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根据生产上提出来的要求,1972年开始夏用新品种的选育,选育目标是:抗逆性较强、能适应二至六造高温多湿环境条件要求,杂交优势强、黑种稳定、收茧量、茧层率、丝质均比现行夏用种“南农七号”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目的目前,我省饲养原蚕控制黑种有两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秋制黑种,供翌年春蚕或夏蚕用(即秋制春用或秋制夏用)。秋制黑种,可以减少越冬保种压力和对桑树长势的严重影响。第二个时期是春制黑种,供当年四至八月份用(即春制夏用)。春制黑种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