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宁夏枸杞根际固氮解磷菌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FM(无氮培养基)和PKO(无机培养基),从宁夏枸杞根际分离出47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采用溶磷圈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筛选出46株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其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最高为3.0、最低为1.1;筛选出固氮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1株。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昌吉市室外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多种细菌,筛选出30株具有解磷效果的菌株。经PVK培养基平板初筛后发现,其中6株菌在平板上的透明溶磷圈较大,分别为A12,A14,A16,B1,B5,C5;经摇瓶复筛后发现,菌株B5的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为519.66 mg/L;16S r DNA序列测定鉴定B5为假单胞菌,并进一步经过生理生化测试,发现当初始pH值为7、盐浓度为0.5%、温度为27℃时,该菌株的溶磷量最高。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时解磷效果最好,溶磷量为523.45 mg/L;磷源为磷酸铁时溶磷效果较差,溶磷量为6.38 mg/L;该菌株对有机磷的溶磷量为24.85 mg/L,解磷菌株的溶磷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运用溶磷微生物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用蒙金娜有机培养基, 从王草根际分离出21 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 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 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21 株菌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上均形成明显透明圈, 其培养48 h D/d 值在1.3~ 7.0 之间, 72 h D/d 值在1.72~5.5 之间, 120 h D/d 值在1.33~4.67 之间;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量为4.11~327.1 mg/ mL。经解磷能力分析, 菌株2-6尧2-7-1尧2-9尧4-4 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这些菌株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 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三七重茬土壤中富集筛选解磷菌。[方法]分别于有机磷平板培养测定解磷圈大小,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4 d,测定其溶磷量。[结果]从3株解磷菌中筛选到了1株具有较好解磷效果的菌株P9,菌株P9的菌落直径最小,解磷圈直径最大,接触酶、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葡萄糖产酸、肌醇产酸均为阳性,吲哚试验呈阴性。[结论]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 DNA测序表明,P9为欧文氏杆菌(Erwinia tasmaniensis)。  相似文献   

5.
青海解磷菌菌株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主要农耕区海东区和海南区的小麦、洋芋、油菜、蚕豆、辣椒、葱等16种作物的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解磷圈试验对土壤样品进行解磷菌的初筛和复筛。结果表明:共得到具有明显解磷圈的解磷菌28株。通过对解磷圈大小测定,筛选出y8-4、y5.1和w4.1等9株菌表现较好,解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D/d)均≥1.5。通过摇瓶复筛得出,y8-4解磷能力较强,菌液中磷含量达95μg/mL,其次是菌株y16-4和y9-4;其中菌株y9-4培养液的pH值有所降低。综合评价认为菌株y9-4的彤d较大,培养液中磷含量较高,且pH值有所降低,最后确定其作为适合青海农作区推广的高效解磷菌。  相似文献   

6.
高效无机解磷细菌YM3-2S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根据溶磷圈大小,获得了7株解磷细菌,并最终筛选到一株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菌株YM3-2S,对磷矿粉的最大解磷量达40.96 mg/L,解磷率可达20%。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YM3-2S鉴定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固氮解磷菌类群,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为利用新造地作物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延安市安塞区新造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Ashby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分离纯化马铃薯根际固氮解磷菌,以16S rDNA基因分析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以乙炔还原方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以溶菌圈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从延安新造地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9株固氮解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噬菌属(Variovorax)、肠杆菌属(Kosakon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8个属;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固氮和溶磷特性,其固氮酶活性在11.88~95.08 nmol/h,其中菌株N34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9株固氮解磷菌株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溶磷能力为22.05~54.9 mg/L,其中菌株N46的溶磷能力最好,7 d累积溶磷能力达到54.9 mg/L。【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一定的固氮解磷能力,可用于开发马铃薯功能菌肥。  相似文献   

8.
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地耕层土壤中分离筛选出9株对卵磷脂有不同降解能力的解磷细菌(PSB),测定其在有机磷同体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以D/d>4.5为标准对初筛获得的PSB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高效有机解磷细菌PY3,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28%.对PY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综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PY3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对PY3与供试的8株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PY3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3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挖掘解磷菌菌种资源,研制适合于盐碱地作物的促生菌剂,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盐碱地旱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中筛选解磷菌株。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挑选解磷能力突出的优良菌株开展植物接种试验。本试验共筛选到47株解磷菌,其中32株可溶解无机磷,溶磷量为55.8~722.3 mg/L;37株可溶解有机磷,溶磷量为11.8~34.4 mg/L。47株解磷菌隶属于7个属,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占绝对优势。解磷菌株有效促进了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PN-2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PM-1的促生作用最显著。解磷菌株对盐碱土中小麦地上部分(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地下部分(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也表现出积极影响,以Enterobacter sp.PM-9和Enterobacter sp.PM-2促生作用最突出。本研究筛选的解磷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对开发适用于盐碱地的微生物肥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用以植酸钙为磷源的培养基,对麦田土壤中的解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解磷细菌种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培养液的实际pH测定其磷酸酶活性,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从麦田土壤中共筛选鉴定出5株解磷菌株,分别隶属于Bacillus、Ar-thirobacter和Pseud...  相似文献   

11.
解磷菌对于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利用PVK培养基对黑龙江省海伦、北安地区大豆根际土壤中的解磷细菌进行初筛,共分离得到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利用NBRIP培养基进行摇瓶复筛,培养3 d后,根据摇瓶中上清液的可溶性磷量的高低,筛选出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海伦Ⅳ号的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上清中的溶磷量可提高约10倍。研究中的技术体系可有效获得溶磷的细菌菌株,为进一步开发细菌磷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有机磷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种不同根系土壤分离到32株降解有机磷的解磷菌,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根据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筛选到11株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最后筛选出2株分解有机磷能力很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2株菌株均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油松菌根根际一株高效磷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获取能与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配伍制作复合生物菌剂的高效解磷细菌。[方法]从4年生(2+2)油松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并采用溶磷圈法筛选出16株具有解磷能力的细菌P1~P16。利用试剂盒法选出一株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P15),采用液体培养对其培养条件和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的优良解磷细菌可使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量达591.82 mg/L;其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其培养条件:装液量35 m l培养基/100 m l三角瓶中;转速210 r/m in;初始pH值7.5~8.0;培养温度30℃。营养特性: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Mg2+、Ca2+、Fe3+对细菌生长无影响,Na+、Fe2+、K+促进细菌生长,而Mn2+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油松菌根根际土壤中有丰富的解磷细菌群,菌根真菌通过与根际解磷微生物的互作来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4.
6株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筛选出6株能降解有机磷的细菌,对这6株茵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初步鉴定得出SI菌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2菌株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S3(QY08110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4菌株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5菌株为黄色单胞菌属(Flavimonas),S6菌株为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对它们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S3菌株的解磷能力最强,其D/d值为4.5,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66%,进而对S3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茵(Pseudomonas alcaligenes).  相似文献   

15.
耐高温解无机磷菌的解磷特性及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从添加磷矿粉的高温堆肥样品中筛选、驯化出的4株耐高温解无机磷菌(P1、P2、P3和P4)为研究对象,以溶磷量、介质pH和菌体生长量为主要因素,研究解磷菌解磷能力。结果表明,P3在50℃下液体培养8 d后,发酵液中解磷总量达到最大(47.88μg.mL-1);而P2在50℃下固体培养96 h时,溶磷圈(D.d-1)值最大(2.12)。4株解磷菌溶磷量与介质pH、含菌量之间统计分析表明,解磷细菌溶磷量与pH在接种4 d中呈显著负相关(r=-0.999,P<0.05),解磷真菌的溶磷量与pH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801(P<0.05)、R2=0.985(P<0.05)、R2=0.968(P<0.05),同时解磷微生物的溶磷量与含菌量之间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解磷菌的降解能力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从大庆多年耕作的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无机磷降解菌1株。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平板培养中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能观察到溶磷圈,但溶磷圈直径较小;在液体培养法中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的可溶性磷得率为10.01%,解磷能力较强。通过研究不同初始pH、温度、气液比对解磷能力的影响,确定分解Ca3(PO4)2的最佳条件为30℃,180r/min,pH7~8。气液比越小越有利于溶磷。  相似文献   

17.
核桃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核桃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能够显著促进核桃生长的根际解磷微生物,本研究采用溶磷圈法从河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筛选根际解磷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并验证其对核桃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6株解磷细菌中,解有机磷菌株泛杆菌(Pantoea gavini)菌株27B和解无机磷菌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21A的溶磷能力分别为22.70和14.16mg/L;产IAA能力分别达到97.95和79.13mg/L。采用浸泡和周围施2种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菌株接种,能够显著促进核桃的生长。这2株细菌为进一步开发核桃专用微生物肥料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高效微生物解磷肥,利用解磷菌选择培养基(蒙吉娜卵磷脂培养基)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园农田土壤中分离出11株解磷菌,通过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高效解磷菌JYP9。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分类信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并用解磷圈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分别以卵磷脂为惟一磷源,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6℃、最适转速为200 r/min、最适起始pH为7和最适起始接种量为2%。  相似文献   

19.
毛竹根部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根部(包括根际、根面及内生细菌)解磷细菌进行了筛选,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79株毛竹根部细菌中筛选出26株解磷细菌,包括14株根际细菌、8株根面细菌、4株内生细菌。其中,芽孢杆菌BK24的解磷活性最高,其解磷活性达到369.06 mg/L。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6株解磷细菌中,13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0.00%),5株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19.23%),4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15.38%),4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38%)。芽孢杆菌属(Bacillus,38.46%)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9.23%)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磷是限制辣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酸性土壤严重缺磷的华南地区,施用溶磷菌 能提高土壤中难溶态磷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减少环境污染。【方法】以辣木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 分离溶磷细菌并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初步筛选有解磷能力的菌株。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 16SrDNA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鉴定优势溶磷菌。【结果】初步筛选到 19株具有解有机磷和 10株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 对卵磷脂和磷酸钙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 26.95、13.48 mg/L, 溶磷量与 pH 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进一步筛 选了优势有机和无机溶磷菌菌株各 2 株,分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 此外,16S rDNA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的辣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溶磷菌主要为类芽孢杆菌属、贪铜菌属、杆 菌属、细杆菌属、根瘤菌属、根瘤菌等,其中芽孢杆菌属的丰度最高。【结论】分离筛选的优势溶磷菌可用于 溶磷菌肥的开发和应用,为改善辣木根系环境和提高生产力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