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田测法进行了相同灌水时间和次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量与棉花产量关系试验 ,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分析、计算了棉花最高产量灌溉定额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 ,棉花需水临界期。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灌水量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不仅与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有关 ,而且与皮棉价格、单方水价格、生产要素不变费用及水费征收方式有关。在现状条件下 ,渭干河灌区棉花合理灌溉定额为 2 655~ 5394 m3/ hm2 ,最高产量灌溉定额为 5394 m3/ hm2 ,节水经济灌溉定额5370 m3/ hm2 ,高效用水灌溉定额为 2 655m3/ hm2 ;棉花需水临界期是花铃期和蕾期 相似文献
2.
棉花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丰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2):28-30
对棉花全生育期不同灌水时期和不同灌水量的试验比较,认为在结合降雨、保证底水前提下,盛花期开始灌水,灌水量控制在450-600m^3/hm^3,棉花产量和水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非常重视,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到0.187亿hm\+2.同时,每年还发展节水灌溉措施面积近0.133亿hm\+2.这些工程和措施面积为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抗御农业自然灾害,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农业种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下一步农业节水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展望21世纪,我国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不会得到很大改变,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小,推广普及节水灌溉在我国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随着"十五"节水灌溉规划的实施,节水灌溉正在全国掀起新一轮的高潮,为总结"九五"期间节水灌溉的成败得失,做好"十五"乃至21世纪初节水灌溉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测法进行了相同灌水时间和次数、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量与棉花产量关系试验,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指导、分析、计算了棉花最高产量灌溉定额,节水经济灌溉定额,高效用水灌溉定额,棉花需水临界期。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灌水量呈良好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节水经济灌溉客额不仅与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有关,而且与皮棉价格、单方水价格、生产要素不变费用及水费征收方式有关。在现状条件下,渭干河灌区棉花合理灌溉定额为2655~5394m^3/hm^2,最高产量灌溉定额为5394m^3/hm^2,节水经济灌溉定额5370m^3/hm^2,高效用水灌溉定额为2655m^3/hm^2;棉花需水临界期是花铃期和蕾期。 相似文献
5.
6.
7.
高扬程灌区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特别是甘肃省高扬程灌区分布较多,水资源综合利用成本较高.因此,必须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兴电灌区为例,分析了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高扬程灌区发展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膜上灌玉米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和氮磷比三因素组合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次数2次、灌溉定额为1 200 m3/hm2、氮磷比为2.5为最优组合方案,这为膜上灌玉米节水节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有效管理水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利用效率.以玉米为研究作物,基于玉米种植中灌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玉米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系统论述了玉米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玉米节水灌溉新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刘阳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3,(12):60-61,63
玉米是我国面积和总产均为第一的粮食作物。辽宁约有275万hm2旱作农田。大力推广玉米节水灌溉机械化播种作业技术,有利于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介绍该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分析实施该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概述玉米节水灌溉覆膜播种作业的技术条件,介绍相关机具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总结该技术在辽宁地区的推广应用效果,为提高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提供技术及机具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节水灌溉覆膜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是一项农业节水抗旱综合栽培技术。阐述该项技术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及技术作要点,分析实施该项技术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节水的灌溉制度,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模式下的耗水规律,运用Jensen模型建立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抽穗、灌浆及玉米抽雄、灌浆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适宜的水分条件是促进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得出敏感性指数分别为小麦分蘖-拔节期(0.305 0)、小麦拔节-抽穗期(0.335 6)、小麦抽穗-灌浆期(0.143 2)、玉米拔节-抽雄期(0.320 7)、玉米抽雄-灌浆期(0.310 2);以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出小麦套种玉米最优灌溉制度为:小麦分蘖-拔节期95mm,拔节-抽穗期105~110mm,抽穗-灌浆期65~70mm,玉米拔节-抽雄期95~105mm,抽雄-灌浆期100~105mm,全生育期以460~485mm的灌溉供水量为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状北屯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投资、节水效益、节水效果以及作物种植品种、灌溉管理方式等因素对节水灌溉模式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春玉米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动态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溉排水学报》2015,(6)
利用田间水分试验和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春玉米7个发育时段土壤水分适宜下限(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比)指标和计划湿润层深度,基于发育进程和积温原理,构建了全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计划湿润层深度动态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土壤水分下限和相应的土层,播种—三叶期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0%和0~20cm,三叶—七叶期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5%和0~30cm,七叶—拔节期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0~50cm,拔节—抽雄期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0%和0~70cm,抽雄—抽雄后20d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5%和0~100cm,抽雄后20d-乳熟期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5%和0~100cm,乳熟—成熟期则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0~70cm。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计划湿润层深度动态方程的相关指数均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新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疆农业节水型灌溉面积占总灌面积4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4%。在高效节水面积中,微灌比重65.73%,高出全国56.8%;渠道防渗面积比重48.1%,高出全国30.2%。节水灌溉的较快发展,为极为干旱的内陆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经济用水结构调整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今后所关注的新疆农业灌溉系统节水灌溉发展规模、系统结构、主要推广的节水模式等问题,采用系统工程技术方法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微灌和低压管灌是农业高效节水发展主体,与目前推广微灌等高效节水现状相吻合。为"十二五"加大农田节水发展规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节水灌溉机械化播种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种植模式,根据朝阳县应用此技术的实际情况,利用试验数据分析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探讨促进技术推广的措施,为玉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