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阿勒泰地区位于北纬44°59′-49°11′和东经85°32′-91°01′,区内分布有高山、丘陵、河谷、平原、沙漠、戈壁和湖泊,土地面积为17750万亩。对该区土地类型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影响土地分异的因素和探讨农业自然分区,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区土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退化系指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土地生产力衰减甚至丧失的过程。它涉及植被退化、旱化、侵蚀(风蚀、水蚀)、盐化、沙化,植物生产力下降、土壤物理性质变坏、污染等。本文就民勤绿洲地区土地退化及其防治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涉及的区域在东经102°45′~103°55′,北纬38°20′~39°10′,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境内。自然区划上属于阿拉善高原温带荒漠区中的阿拉善高原亚区,为石羊河下游的冲积、湖积平原。海拔从西南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以下简称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的北部,界于白于山以北、阴山以南、贺兰山以东、朔县—右玉—呼和浩特一线以西。该区以鄂尔多斯干燥剥蚀风沙高原为主体,包括北、西侧的黄河河套冲积平原、卫宁平原,西南部的宁夏南部山间盆地及东南部覆沙黄土丘陵的广大地区。位于东经104°15′—112°50′、北纬35°35′—40°15′之间,面积206855km~2,沙漠化土地面积11796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7%。区内风沙活动频繁,土地沙漠化严重,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尤其本区是我国优质煤炭基地,自西向东分布有灵武、神府—东胜、准格尔、河保  相似文献   

4.
柳州地区地处桂中北部,位于北纬23°19′—26°04′,东经108°24′—110°28′。山多平地少,全境耕地面积480.6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9%,其中水田238.47万亩,旱地241.69万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种类繁多,四季皆宜植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其次是豆类、花生、甘蔗、薯类、麻类、以及亚热带水果,这些条件对啮齿类动物栖息生存极为有利,农作物经常受其为害,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陈银方  童雪松 《昆虫天敌》1990,12(3):134-137
丽水地区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25′~28°57′,东经118°41′~120°24′),单季稻面积达4.6万公顷,占水田面积的54%,多分布在海拔100~1300米之间。为摸清该地区蜘蛛种类和数量,为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开始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试验,本文报道该地区单季稻田蜘蛛种类,优势种及数量消长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县位于皖西大别山北坡,东经115°20′——116°10′;北纬31°06′——31°28′。年平均温度14.6℃;年雨量1331毫米。 全县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水田30万亩,为单季稻栽培区,其中麦茬稻8万亩。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和稻瘟病。次要病虫有稻蓟马、负泥虫和纹枯病等。对水稻危害严重的病虫是:二化螟一代,于6月上、中旬为害早栽中稻,造成枯心率或枯鞘;三化螟三代,于8月中、下旬,为害迟中稻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位于北纬24°53′45″—25°9′30″.东经115°5′24″—111°7′5″.地处我区东北部,与湖南省江永县接壤,年平均温度为18—19℃,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无霜期320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耕作制  相似文献   

8.
雷邦海 《植物保护》1988,14(5):47-48
<正> 我们于1984年5月—1986年5月对岑巩县住宅鼠类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优势种做了生态观察。 岑巩县地处贵州省东部,位于东经108°20′—109°02′,北纬27°9′—27°31′之间。为武陵山和苗岭山脉的黔东低山丘陵地  相似文献   

9.
麻扎塔格山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和田河以西,北纬38°30′—38°40′,东经79°43′—80°48′,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2—4公里,高出山南平原200—300米。它的西侧是与麻扎塔格山结构、构造相似的古董山、罗斯塔格山,这一几乎连续的隆起把和田河西部的沙漠分为南北两部分。麻扎塔格山是由中上石炭系、二迭系和老第三系石灰岩、红色砂岩所组成。在该地区出露的老第三系乌拉根——卡拉塔尔组地层,中下部浅灰黄色钙质砂泥岩中夹有介壳层,含有贝氏牡蛎化石,在齐姆根组和阿尔塔什组的灰绿色泥岩、白云岩地层中含有双  相似文献   

10.
<正>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中国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位于东径84°57′~86°43′,北纬43°20′~45°56′。行政上包括了玛纳斯县、沙湾县农垦八师,总面积24328km~2。该地属温带内陆干旱区,以石河子为例,年均温6.6℃,年均降水量199mm,年蒸发量1547mm。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天山高峰海拔5000m以上,北部最低为固尔班  相似文献   

11.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资源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分析表明 ,土地资源数量大、质量差、利用率低 ,土壤类型多 ;草场面积大、质量差 ;森林覆盖率低、疏林、灌木林比重大 ;土地利用中存在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 ,绿肥和饲料作物面积过小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经营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不高 ;草场面积锐减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保护绿洲的能力下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增加对农业用地开发利用的投入 ,促进农业用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保护和更新胡杨林 ;保护和建设草场 ;大力治理盐碱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扩大绿洲规模 ,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持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学、产权角度探讨"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内涵,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土地换社保"虽然始于对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但在农用地产权转移、农用地用途改变程度及政策实施的出发点方面与土地征用有本质上的区别;(2)"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应包括农用地经济价格中属于农民的部分和农用地对农民所具有的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价值,而不包括农用地的生态价值和粮食安全价值。研究提出,要真正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并使得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其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益,应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新疆土地详查资料 ,简要的介绍了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土地利用结构 ,分析了目前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 :水土不平衡 ;粗放经营 ,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低产田面积大 ,限制因素多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劣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战略方向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草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也是脆弱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急需治理的国土整治问题。笔者认为 ,土地荒漠化的发生虽然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非可持续性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主导因素。从分析荒漠化发生的社会经济原因入手 ,阐述发展草业在保护生态与环境、发展西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此为突破口 ,提出完善软环境体系、创新草业发展机制、加强管理和强化目标责任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核心。以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都比较迅速的辽宁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辽南地区自1954年以来三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辽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期间,辽南地区的土地转换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之间。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建成区的扩展主要是经济水平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城市用地扩展以侵占耕地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于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嘉峪关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与人口增长及城镇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等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受资金、电力等的影响,建设用地随之表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存量建设用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针对嘉峪关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土地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土地要素深入研究、以及对土地生产力与土壤肥力属性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水分、土壤退化进行了研究。并把区域土地生产力与气候的干湿波动、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相联系,进而揭示了本区未来土地生产力的波动变化趋势,提出了提高区域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是短时间内人地关系及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的地区,其变化特征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大庆为研究区域,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大庆市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态势,其他地类减少;2)土地利用向无序发展,土地利用多样性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下降,整体处于调整期;3)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驱动、粮食生产及气温因素;4)随经济社会和石油产业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中总人口、GDP、采油井等是主导;粮食生产因素主要包括与粮食生产密切的粮食产量、年均降水量及年蒸发量;同时研究区气温呈升高态势,导致气候趋于干旱,加之采油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加剧土地"三化"、湿地萎缩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退耕还草背景的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基础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从区域和旗县2个尺度,定量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5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态势,并揭示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⑴退耕还草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景观的面积及空间分布的连续性趋于增大,而沙地、盐碱地、水域及沼泽湿地景观的面积及空间分布的连续性趋于减小;各旗县景观斑块类型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⑵退耕还草5年间,科尔沁沙地的景观多样性降低0.97%,景观优势度增大3.08%,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2.00%,整体景观组成趋于简单;各旗县景观结构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⑶退耕还草5年间,科尔沁沙地旱地面积变化率与生态环境指数变化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8,r=0.674,n=14),而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变化率与生态环境指数变化率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r=0.876,n=14),表明科尔沁沙地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期间,风蚀严重的旱地的退耕和高质量草地的建植是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