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种重要粘粒矿物和我国代表性土壤表面吸附态磷的解吸随pH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曲线类型.铁铝氧化物和蒙脱石表面磷的解吸在pH4.0到10.0范围内随pH升高而增加,pH6.0到7.5以上增加更快.高岭石和以可变电荷为主的酸性红黄壤的磷解吸—pH曲线呈现“U”型特征,其解吸最低值的pH高岭石为6.5,红黄壤类样品都在4.8左右.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磷解吸在pH酸侧类似碳酸钙的情况,即解吸随pH升高线性下降,但在pH高于6.0~7.5以上时,解吸又趋于稳定,甚至增加.pH对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方向相反.高岭石和红黄壤等具可变电荷表面的样品的磷解吸最小值pH范围恰好都落在各样品吸附磷前后的两个PZC值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可变电荷矿物和土壤吸附态磷的解吸在很大程度上受表面电荷特性 制约.pH影响此类样品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是改变了表面电位.至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磷的释放在pH酸侧主要受磷酸钙溶解作用支配;而在较高pH条件下,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磷的解吸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幕阜山土壤粘粒复合体的固相组成与磷的吸附及解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幕阜山垂直带五个土壤剖面21个土样的粘土矿物组成与磷的吸附及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铁、铝氧化物是供试土壤粘粒吸附磷的主要载体,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作用相对较小。②非晶形铁铝氧化物在磷吸附中的作用比晶形铁铝氧化物的大。③供试土壤随海拔升高,粘粒复合体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增高,这导致了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大,吸持力增强,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减小,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 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 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 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 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 络合常数log Kiant与解吸常数log Kidnt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 aNO3、柠檬酸、草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络合常数log Kinta与解吸常数logKintd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aNO3、柠檬酸、草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6.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在蒙脱石、凹凸棒石和针铁矿3种矿物中的吸附-解吸特征,并从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了矿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均包含了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其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方程和Elovich方程。其中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程度最好,在颗粒扩散方程中的常数项(C值)不为0,表明颗粒内的扩散速率不是决定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吸附快慢的唯一因素。二氯喹啉酸在3种矿物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均能用Linea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容量大小为:针铁矿蒙脱石凹凸棒石。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解吸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具有高度自发性,温度越高吸附过程自发趋势越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吉林省主要土类土壤矿物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在全省采集了30个剖面、83个土样,对每个土样分离为4个粒级,分别测定了矿物类型及各种矿物的含量,又对每个土样进行了有机质,可溶盐,磷酸钙、氧化物的分析。粘土矿物并附有X射线衍射图谱和电子显微镜照片。本文主要叙述长白山采集的4个土类、9个土样所做的上述分析及其结果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几种土壤及其铁锰结核中粘粒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几种常见土壤及相应土壤铁锰结核为试验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土壤和铁锰结核中层状硅酸盐和氧化铁的类型组合。结果表明:1)从南到北,从供试红壤到砂姜黑土,其层状硅酸盐矿物组合变化表现为由1:1型高岭为主变为以2:1型水云母为主,1.4nm矿物中由1.4nm过渡矿物转变为蛭石;从不含蒙脱石到含有一定量的蒙脱石。供试铁锰结核与相应土壤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组合及含量消长趋势在总体上基本一致。2)  相似文献   

9.
盆栽试验配台室内分析研究了浙江省四种代表性土壤的磷根摈解吸作用与植物吸收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02mol/l KCl溶液或去离子水解吸的磷十分接近于第一个月黑麦吸收的磷;而在0.001 mol/l柠檬酸根溶液中释出的磷相当于头三个月黑麦吸收的磷。在稀电解质溶液或水溶液中释放的磷主要是静电吸附态磷,这部分磷通过扩散作用解吸出。在含竞争性阴离子(柠檬酸根)的溶液中解吸的磷还包括可交换的化学吸附态磷。可见,物理吸附态磷和部分具交换活性的化学吸附磷是土壤中植物速效磷的主要来源。与常规化学提取法(Olsen法和Bray法)比较,本文提出的方法所测得的磷不仅与植物吸收磷相关性较好,而且在数量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H以及As(Ⅴ)、P的加入顺序和P浓度对As(Ⅴ)和P在棕壤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As(Ⅴ)和P的加入顺序对其在棕壤上的吸附影响很大。As(Ⅴ)和P在棕壤上的吸附表现为相互抑制。在As(Ⅴ)和P共同存在的体系中,As(Ⅴ)对P吸附的抑制率要大于P对As(Ⅴ)的抑制。当P/As较低(P/As<5)时,P浓度的增加会明显降低土壤对As(Ⅴ)的吸附,As(Ⅴ)的解吸量随P浓度的提高迅速增加;而当P/As>5时,As(Ⅴ)解吸量的增加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11.
12.
在 X 射线衍射鉴定的基础上,用透射电镜对福建红黄壤中常见的粘粒矿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高岭石呈假六方片状和次圆形片状,大小差异较大,埃洛石呈管状。颗粒大的伊利石呈三角片状或棱角分明的长方片状,有的伊利石呈板条状,次生绿泥石矿物的形态与伊利石相近,呈不同形态的片状,赤铁矿主要以豆状及肾状存在,颗粒较小。针铁矿呈针状或小纺锤状。三水铝石多为小的豆状,鳞片状,有时也呈大的板状。  相似文献   

13.
幕阜山土壤的粘粒矿物与土壤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样分析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基本性状和粘土矿物组合,结果表明:①土壤粘粒中均含有高岭石、1.4nm矿物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但海拔800 m以下的土壤中以高岭石为主,800 m以上的土壤中则以2:1型矿物为主。②粘粒化学组成中,随着海拔升高,SiO_2含量降低,Al_2O_2含量相对升高,粘粒的硅铝率下降,这与土壤形成过程中雨量增多,淋溶作用增强有关。③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质地变轻,pH值升高,盐基饱和度及粉粒/粘粒比增加,都反映了土壤的形成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15.
在培养液中加入高岭土,水稻生长正常,略优于纯培养液;加入蒙脱石,水稻长势前差后好,最后超过加高岭土培养的水稻。此外,在培养液中加入土壤粘粒矿物,水稻根系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学变化,推测与土壤宜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原有速效磷高的淮农所淤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迅速提高;新渡沙土原有速效磷含量低,施过磷酸钙150kg/亩时,只提高到8.6ppm(1985年10月)。土壤有效磷库的变化亦与土壤原有供磷水平有关。淮农所淤土有效磷库最高达171.7ppm(ColWell-P),而新渡沙土只有51.7ppm。除淮农所淤土外,其余4种土壤,小麦施磷肥增产14%~59%,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于小麦,水稻利用其残效。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发育于第四纪红土母质上的耕型红壤及其由这类红壤发育而成的水稀土为材料,用恒温吸附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旱改水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以及控制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变化的土壤因素,结果表明,在供试起始磷浓度范围内,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容量和吸持强度都大于耕型红壤;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旱改水后,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引起土壤中氧化铁的活性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8.
柳江河沉积物和沿岸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柳江河沿岸土壤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在实验条件下.柳江河沿岸土壤对磷吸附速度较快,吸附规律符合交换平衡动力学方程:t/Xd(t)=t/Xd(eq) B。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柳江河沉积物则出现了释磷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