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安乡县以水稻生产为主,常年种植水稻2.7万公顷左右,耕作制度主要是肥一稻一稻、油一稻一稻、油一稻等“老三篇”,结构单一,效益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安乡县大力改革稻田耕作制度,实行立体种养,即在种好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养鱼、河蟹、泥鳅等,以提高效益。2000年全县推广稻田养殖387公顷,涌现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益典型。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绿色种养是农业农村部2019农业主推技术之一,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点。目前已形成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稻-鳅等模式。一、稻田改造1.加固、加高田埂。放鱼前应修补、加固、夯实田埂,使其不渗水、不漏水。  相似文献   

4.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8月22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市召开全省水旱轮作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大力推广"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关键技术,将适合各生态区的优质水稻、油菜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轻简、机械化生产技术融合应用到"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中,推进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目标。一是开好"三沟"。及时准备好田块,组织机械旋耕分厢,开好"三沟",确保田间无渍水。  相似文献   

6.
江淮流域的稻田适合于一年两熟稻———麦、稻———油、稻———肥耕作制度。本区域雨水充沛,稻田位于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冬播难度较大,部分稻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造成光、温、水、土资源的浪费。如本区信阳市稻田面积30万公顷,稻茬油菜不足15万公顷,小麦绿肥种植面积很小,差不多有一半稻田冬季空闲,有些虽已复播油莱,但因掌握不好节令,耕作管理粗放,造成广种薄收,影响着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带的形成。稻茬油菜的主要障碍是:水稻腾茬迟,整田耗工费时,油菜适播期短,地下水位高,土壤渍水,冬季冻害等。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即…  相似文献   

7.
汉中是陕西省水稻主产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水稻施肥现状,采集水稻种植核心区稻田田面水和稻-麦(油)轮作体系耕层土壤,分析了当前水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源污染潜在风险,提出了汉中市水稻绿色提质增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稻鸭共育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主要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并将粪便排放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循环利用的农业技术。稻鸭共育技术较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稻鸭共育过程中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  相似文献   

9.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然而过量的化肥、农药随着渗漏和径流进入周边水体环境中,带来一系列地表水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防控农业面源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稻田可持续发展。稻田生态种养这种古老传统的农业方式因利用生态系统循环原理,减少化肥农业的投入再次受到人们重视。对目前稻-渔生态种养、稻-蛙生态种养以及稻-鸭生态种养防控面源污染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稻田耕作、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6):69-69
“稻鸭共育就是在稻田里养鸭,以田养鸭.以鸭护稻.这样既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鸭子长成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自去年紫阳县农业局在双安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以来.使该乡的100多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双河口村的5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发展了80余亩稻田养鸭,共喂养鸭子800余只。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生产出的优质、高产、绿色环保、口感极好的水稻越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安徽潜山不断创新多种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种植发展模式,如稻-虾、稻-鸭、稻-鳖等绿色高效农业模式,使其逐渐成为我区生态循环产业,帮助多数贫困户脱贫致富。1科学选择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良好的种子是获得丰收高产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应该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进行选择水稻品种。如水利资源、品种抗病虫能力、口感及商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hm2,增加利润2744元/hm2。在水稻稳产增产的背景下,实现化肥减量457kg/hm2,农药减少使用10.74kg/hm2,水稻和小龙虾合计投入产出比1︰2.66。该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可引导安徽沿江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安乡县生态种养模式多,主要有"稻田+""荷田+""林木+""蔬菜+"及"四水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高。"稻田+"为重点,一田多产忙数钱主要有4种"稻田+"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及稻-蛙共生。汤家岗天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鸭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大田放养10只鸭,产稻谷600公斤,总产值约2500元,纯收益约1950元。潭子口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模式在江汉平原已推广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集成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从基地品种选择、水稻育秧、移栽、鸭苗育雏、大田共育管理、鸭子捕收、水稻收获、油菜直播到收获等方面集成江汉平原稻鸭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稻田水地温及水稻干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稻(Orza sativa L.)-鸭共生对稻田水地温及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重的影响,探讨稻鸭共作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对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测定指标为稻田土温、水温及不同时期水稻干物质重。[结果]稻-鸭共生模式能改善稻田的物理状况,增加稻田水体和土壤温度,提高水稻的干物重。[结论]稻-鸭共作对改善水体理化性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稻鱼共作对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系统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控制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生态作用。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水稻单作处理和稻鱼共作处理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以及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密度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水稻卷叶率,并可显著增加水稻分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该技术是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新模式,是我市"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一大新特色.  相似文献   

19.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2~7d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081.1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 ,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 ,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 ,无论白天和夜晚 ,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 ,日本鹿儿岛市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