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广优青     
广优育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与特青2号组配的华南早籼迟熟组合。丛广41A是该所1983年用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室育成的红芒野生稻质源的莲塘早A为母本,用丛广41A为父本通过测交连续回交,1986年育成的不育系。1990年通过广东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1产量表现广优青1988~1989年参加广东省杂交稻早稻迟熟组区域试验.1988年试验亩产478.5kg,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12.71%,达极显著值,1989年试验亩产460.55kg,比汕优63减产1.06%,但减产不显…  相似文献   

2.
广优4号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与青六矮1号组配育成的华南早籼迟熟组合。1990~1991年早稻参加广东省杂交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均名列第一,亩产481.8和480.48kg,比汕优63增产9.62%,达极显著值,199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广优4号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熟2~3天,株高105cm,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30~150粒,结实率80%~90%,千粒重24~24.5g。前期长势较弱,中后期长势转旺,分蘖力中等,抗倒性中等,后…  相似文献   

3.
冈优12     
冈优1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冈46A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冈46A的保持系来源于二九矮7号/V41//珍汕97/雅矮早;其不育胞质为西非栽培稻Cam—bikakakwm。1产量表现该组合1990年通过四川省级区试;同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稻区试中稻组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57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第1位,1991年续试,21个试点平均亩产545.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达显著水平,居7个组合之首。两年全国区试平均亩产比汕优63增产2.65%,日产量增0…  相似文献   

4.
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作不育胞质源供体,采用杂交选育和回交转育的方法,育成了一个新的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该不育系具有以下特性.1.群体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9.86%;2.柱头外露率达91.6%,制种产量可比珍汕97A高38%至62%;3.米粒细长,垩白米率仅8%,比珍汕97A减少达78%,配制的杂种在外观品质性状上较珍汕97A组合可提高一个品质等级;4.较强的感温性,在广州作早,  相似文献   

5.
43个用抗源改造明恢63近等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的交杂稻组合,抗瘟性不同于汕优63。其中,中抗以上的组合33个。汕优多1等8个组合比汕优63颈瘟率降低23.国%-95.27%。汕优多1、K优5号、Ⅱ优多57、岗优多1等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种植面积为200万公颂。多品种组合混植比单品种颈瘟率相对降低12.52% ̄81.02%。  相似文献   

6.
优I63     
优I63(优IA/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IA为印尼水田谷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I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cm,作双晚栽培株高105cm左右,比汕优63矮5~6cm,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3略窄短,且比较直立,有利丰产栽培。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在基本苗充足的情况下,亩有效穗可达18~…  相似文献   

7.
水稻恢复系R524的选育及其组合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恢复系R524具恢复能力强、恢复谱较广、配合力较好、花粉量多、制种较容易等特点。与不育系梅青早A、龙特浦A配组育成的梅优524、特优524,在广东省早造杂交稻新组合区试中,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0%~6.55%,分别于1994和199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3~1997年,两组合累计种植面积超过8.85万hm2。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重穗型亚种间组合K17A/N45与汕优63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生育期相当,K17A/习量为每公顷8.3吨,比汕优63增产9.2%;在最高分蘖期和成熟期茎叶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汕优63,而抽期叶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你于对照。两组合抽期贮藏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28.3%和39.4%,K17A/N45属后期干物质积累型。汕优63抽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  相似文献   

9.
由马协A 转育而成的新质源不育系武金3A 具有鄂西农家品种马尾粘亲缘,其不育度高,分蘖力强,柱头外露率高,易繁殖制种,可恢性较好,杂种优势强,所配组合武金3A/725,武金3A/734 等在大区对比试验中分别比汕优63 增产1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献改63     
献改63是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1989年用不育系献改A与恢复系明恢63配组的一个杂交晚稻组合。其不育系献改A为萍乡市农科所与芦溪区农科所协作,从萍献A12个株系中选育而成。经配合力测定和优势鉴定,献改A/明恢63表现最好,定名为献改63。1产量表现1987年在江苏丹阳市导墅镇东泊村试种2.7亩,每亩实产728.7kg,比汕优63(亩产603.9kg)亩增124.8kg.增产20.6%;同年在萍乡市山区白竺、沅两乡试种6亩,亩产638.2kg(以上均为一季稻);在平原彭高乡作二晚试种4亩(6月10日…  相似文献   

11.
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优99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博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博A为母本,以新育成的优质抗病广谱恢复系广恢998为父本选配出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等重要特性,2001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优质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28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8S是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安农S为母本,与高州镇江野生稻杂交,F2代筛选不育株再与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10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28S在茂名的稳定不育期比培矮64S长5~6 d,不育期不育性稳定,株叶形态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开花习性好,对"九二○"敏感,繁殖制种产量高。所配组合茂杂29(228S/茂恢29)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弱感光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金稻优12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稻优122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金稻13A与自选的抗稻瘟病恢复系广恢122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稳产,2005和2006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分别比对照博优122增产8.59%和5.95%,均达显著水平,适宜广东、广西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水稻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蔡善信 《杂交水稻》2001,16(6):9-10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花粉败育长度,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良好,株型适中,米质优良,抗病性强,配合力好,于1997年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得较好的组合,所配组合华优86、华优桂99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先后通过广西、广东和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天优2155在上杭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籼型杂交稻天优2155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经上杭县3 a试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好,适宜在上杭县低海拔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介绍了其在上杭县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赶蛾、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2011年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1961-1976年、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高峰日和高峰日蛾量,分析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消长的差异性。1)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可发生6个世代,早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晚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至9月上旬;2)明确了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3)在1961-1976年和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之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早稻和晚稻田间蛾量高峰日差异不显著,但2000年以来早稻田间高峰日平均蛾量却显著高于20世纪60-70年代;4)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的最高峰在早稻期间的出现频率高于晚稻,早稻和晚稻的主害代分别为第3代和第6代,但个别年份第2代、第7代稻纵卷叶螟也会暴发成灾。可见,2003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以来,前期迁入蛾量的成倍增加直接导致了粤北地区早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秋季回迁虫源则受北方稻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防治因素的干扰,与前期迁入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万金S是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利用扬稻6号(9311)的育性变异单株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09年9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万金S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均为99.99%;不育起点温度较低(23~24℃),在湛江不育期135 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60%以上;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稻米品质优,其中万两优香1号于2011年6月通过了海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利用PCR快速检测水稻蜡质基因第一内含子剪接供体+1位碱基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一批广东籼稻材料。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广泛用于育种筛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选择。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新品种粤油114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114是以粤油116、印度花皮和汕油27等优良品种资源为亲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经过广东省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和抗病性鉴定试验,表明该品种为高抗锈病、叶斑病和青枯病的高产多抗品种,适宜华南花生产区水田及旱地轮作种植。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栽培上注意深耕、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及时除虫和防涝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