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基于CD函数的劳动力禀赋和农业产出模型,分析劳动力禀赋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然后利用线性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劳动力禀赋(数量和质量两个测量维度)与农业产值有显著关系,农户的劳动力数量与总产值正相关;农民的劳动力素质与农产品总产值呈"正"的"U"形关系。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社会网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江苏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职业技能、社会网络及其农户个人特征等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职业技能、社会网络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中,职业技能和社会网络表现为相互选择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鼓励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中,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分析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的动态关系,探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中,相较于74.15%未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25.85%进行农地流转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0.46万元;农地转出户的劳动力流动时间高出农地未流转户1.3倍,使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比农地未流转户提高0.70万元。另外,增加劳动力流动时间更有利于提升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进行农地流转也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并且农地转出户比农地转入户的提高幅度更大。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程度越高,相较于西部地区更有利于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因此,建议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投资和培训,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区域差别的农业政策,以保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在整理新疆玛纳斯县农户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选取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和经济特征3个可以反映劳动力转移特征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农地流转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户主年龄的影响难以测度外,其他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提高农户受教育程度、提升农户竞争力、延长农户外出务工时间、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可以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6.
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8年山东省17地市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村家庭劳动力是否外出和外出就业比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农地确权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达的地区正向显著,而在农地流转市场不发达的地区不显著。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从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和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和静县牧民定居现状和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了和静县牧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因素,并介绍了应对现状行之有效的举措,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以期为探索定居牧民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利平 《农村.农业.农民》2023,(7):39-41
为探究农村“空心化”表现形式之一的女性劳动力为主现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本课题组对河南省5个代表地区的178名女性劳动力进行了调查,设置了女性劳动力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决策环境等3个方面的14个变量,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该倾向对农地流转决策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从培养专业化的新型农民队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提升女性非农就业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网络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社会网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影响,同时通过实例研究社会网络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0.
为农地承包权的顺利退出提供参考,对苏州市和宿迁市7个村庄391家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资源禀赋、收入结构和就业特征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方面,承包地面积、承包地块数、实际经营面积、宅基地面积以及是否发生过土地流转对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不显著,而拥有城镇住房的家庭退出意愿更强烈。2)就业特征方面,农民外出务工时间越长、上班地点离农村越远、从事的职业与农业相关性越弱,则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的意愿越强烈,同时接受过非农技巧培训的农户更愿意退出土地承包权。3)收入结构方面,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越高则农户退出承包权的意愿越强,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的家庭越不愿退出承包地。 相似文献
11.
农户劳动力禀赋、农地规模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分析——来自豫鲁冀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对实现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有重要意义,农机社会化服务则是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有效方式。基于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数理分析,利用豫鲁冀三省594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资源禀赋对农户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为57.9%,而自有农机使用率仅为3.20%。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负相关、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正相关,劳动力质量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正相关;农地规模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与自有机械使用率、总机械化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提高农业劳动力质量、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建设、降低农地细碎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民由集体经营向个体经营转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将农民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新时代的农民既可以选择从事农业,又可以选择非农业生产,使得农村社会逐步向"大流动"方向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但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构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计量模型对河南省2007—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农村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耦合度由低度耦合上升为勉强耦合;耦合协调度在2007—2011年由低度协调上升到勉强协调,2011—2012年由勉强协调转变为低度协调,2012—2016年保持低度协调状态;预测结果显示,2017—2019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转变为勉强协调。2007—2016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远未达到最优状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议从技术、制度、资金等多方面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地流转以及其他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对中国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对粮食安全的间接影响。【方法】利用2001—2020年连续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两个角度构建影响粮食生产的模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第一,农业劳动力外流显著地正向影响粮食产量。第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显著地正向影响粮食产量。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的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高。【结论】国家应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经济,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近非农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应通过试点创新的方式建立更有效的农地流转政策,推动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土地交易市场,确保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户要素禀赋、交易费用与农户农地供给行为关系研究——基于江西省农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地市场发育过程中,愈是具有从事非农要素禀赋的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愈大,转出的面积愈大。虽然农地交易费用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可能性和流转面积有负向影响,但是它并没有构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农户是否向市场提供农地,主要取决于农户要素禀赋。利用2005年江西省21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协调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农地非农化进行合理的调控.论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的发生,认为农地非农化是在“燃烧物质”——人口增长、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助燃剂”——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点火温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次革命和快速城市化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当前调控农地非农化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9,(1):109-115
学界关于农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土地接包和土地转包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接包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转包与劳动力转移之间不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现阶段的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具有不一致性。因此,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消除城乡壁垒,完善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究家庭禀赋与外出务工因素对牧民养殖技术需求的影响,依据西藏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市885份入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Logit模型方法,对牧民养殖技术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民技术需求整体偏低,副产品粗加工技术需求稍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肉羊养殖收入比重越大、与村民家相处越好、外出务工人次越多、养殖技术认知越高的牧民家庭对肉羊养殖技术需求越高,而是否信仰宗教与养殖技术需求不显著。因而副产品粗加工技术应成为政府技术推广的切入点,拓展务工渠道、加强养殖技术宣传与培训、规范草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在提高肉羊养殖效率的同时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