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旭霞  刘左军  陈正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73-10374,10387
回顾了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的优劣进行了说明,以便在研究中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表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在整个土壤生态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这就促使人们不断地使用最新科技手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探索估价,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生物标志物法、脂肪酸甲基脂分析法、核酸测定法及碳素利用法是目前估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常用的四种分析方法。本文分别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对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概括,并对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等,展望了未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14,(27):24-24
<正>土壤生物指标、土壤物理指标以及土壤化学指标都是土壤质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形成土壤结构。作为土壤中的活跃成分,土壤微生物繁殖过程中,通过代谢活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有助于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团粒  相似文献   

6.
评价土壤质量的微生物指标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壤质量评价是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的生物学指标中,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应用为最多,同时也是最早用于反映土壤质量的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对微生物指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甫  时永杰  田福平  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4-10126,10202
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情况,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从鄱阳湖地区3种耕作层的土壤中分离出17种菌株,经过初筛及复筛获得1株有较强絮凝活性的菌株( CSB3),经鉴定为革兰式阴性杆菌.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对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Mg2+对产生菌的絮凝活性有较大影响,Mg2+更适合做该产生菌的助...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3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人参地土壤为材料,比较研究SDS高盐加变性剂法、SDS高盐法和试剂盒法等3种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提取人参地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但每种方法所获得的DNA在颜色、提取量及纯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普通手工方法(SDS)提取的DNA由于纯度不高等原因很难进行后续的PCR扩增,试剂盒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用于PCR扩增的较高纯度的DNA,所以该方法是较好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园0~40 cm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覆盖、生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处理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脲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而后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果树生长最旺盛的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而土壤放线菌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②与常规裸地耕作相比,采用覆盖后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真菌和细菌的数量,且均以秸秆覆盖效果最佳。③从空间分布来看,旱作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分层现象,除过氧化氢酶外,总体表现为上多下少的规律,且覆盖对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④覆盖处理可提高苹果产量,改善品质,其中以秸秆覆盖效果最好。因此,在旱作"雨养"果园采用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以11a生"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对比分析全覆膜、生草覆草、起垄覆膜、"肥水膜"一体化和清耕处理下苹果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覆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尤以"肥水膜"一体化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覆盖处理都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肥水膜"一体化技术能较对照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不同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常规施肥相比,覆盖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均以生草覆草效果最佳。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采用"肥水膜"一体化技术配合行间生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含水量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88-89,137
介绍了土壤含水量2种监测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的时域反射仪(TDR)法在监测土壤含水量精度上符合要求,可以替代传统的称重法并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实现土壤监测数据信息的实时快捷和准确传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立志  靳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20-5020
随着对生态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态过程中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动物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壤动物的取样方法、分离和提取方法、观察和分类方法以及多样性统计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土壤动物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黄瓜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花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80%~9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80%的处理和90%~100%的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少,且二者差异不大,黄瓜初瓜期和盛瓜期当从土壤水分低变高时细菌数量增加,相反细菌数量减少,黄瓜生育后期当土壤水分从高变低时细菌数量增加,水分稳定不变或从高变为中等水平或从低变为中等水平时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低时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增加,相反减少。土壤放线菌在黄瓜初花期和初瓜期各处理数量差异不大,盛瓜期各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生育后期多数处理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有所下降。(2)初花期和初瓜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盛瓜期90%~100%、生育后期90%~10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89.65g/株,比整个生育期低水、中水和高水的处理分别增产27.74%、18.21%、12.51%。  相似文献   

16.
莠去津、氰草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莠去津和氰草津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影响不明显,高浓度的氰草津(100μg/g)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2种药剂各处理6 d内对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均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的莠去津(100μg/g)9 d对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有抑制作用,以后所有处理影响不显著;莠去津各浓度(10μg/g、40μg/g、100μg/g)3~9 d内对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有刺激作用,氰草津各浓度培养3 d内对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有刺激影响,以后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农田土壤除草剂残留环境,研究异噁草松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及其结构特性对土壤微域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在0~0.72 mg·kg-1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趋势一致,随作物生育进程延长具有刺激增加的作用,尤其是高残留处理,但初期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至甜菜生长到第50 d才恢复正常;加炭后,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异噁草松土壤残留低于0.24 mg·kg-1,加炭后土壤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未施炭处理;异噁草松残留低于0.12 mg·kg-1,加炭后细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生物炭为"深层孔洞"结构,含有C、O、S等多种元素。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一定浓度的异噁草松残留,对土壤真菌、放线菌有刺激增加作用,加入生物炭后,能够缓解除草剂高残留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不同剂量的多菌灵加入土壤中,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了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多菌灵加入土壤后,在培养的前4d内,各多菌灵处理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显著低于对照;4d之后,各处理间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明显增加且不存在差异;各处理二氧化碳呼出量变化动态呈逻辑斯谛曲线。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渭北旱塬地区的苹果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研究,并采用空间趋势面模型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和酶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并随深度增加有不同幅度的减少或降低;但在水平方向上差异很大,从树基处到果树行间,细菌数量呈增加趋势,而真菌数量逐渐减少,放线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大而提高,过氧化氢酶在空间上的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细菌对脲酶和蔗糖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连作使根基区土壤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转变,而果树行区土壤的这种转变较小,受前茬的影响较小。建议果树再植时可以在树行进行换穴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DDT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方法]采取从土壤中分离培养土著微生物的办法,筛选出耐受DDT的菌株,进行强化培养。在提供共代谢底物的条件下,研究它们与白腐真菌对土壤中DDT的降解效果。[结果]在DDT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加入有机质作为共代谢底物,可以使它们的降解效果大幅提高,而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鞘氨醇杆菌属细菌(Sphingobacterium sp.)DB02,即使不加入有机质作为共代谢底物,对DDT仍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结论]与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土著微生物相比,白腐真菌对土壤中的DDT有更加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