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Urban land -u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A new trend and some problems in urban land- use appeared along with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trend characterized with a large in- crease in the amount of urban land demand, the rise of the ratio of urban common land to total urban area and the elevation of urban land income. The problems mostly included a severe conflict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urban land, extensive land - use, a weak market - force in urban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which included intensive land - use, land -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xploitation of leave unused land in cities, and land - market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moting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urban la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相似文献   

2.
为给生态区域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区1995、2005和2013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基于景观指数方法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对苏州工业园区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下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各景观地类之间的转换特征。结果表明:(1)1995—2013年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年优势景观为耕地,2013年优势景观变为城镇建设用地;(2)18年间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面积变化最大,耕地面积降幅83.47%,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幅193.52%;(3)土地利用转移方面,耕地减少较快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较快,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耕地和未利用地;(4)景观格局整体呈现破碎度增大、集聚度减少、分离度上升、均匀度好、多样性增强等特征。研究表明景观指数结合土地转移矩阵模型能对土地利用的格局和过程进行很好的分析,并科学指导生态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变的重要因素。长沙市作为中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强烈的土地需求对土地利用的强度、方式、规模、布局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的冲击,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引入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阐述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产生的原因,识别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等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和评价长沙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结果发现该区所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总体上变大,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值从1996年的-0.85286(Ⅴ),变为2006年的1.321039(Ⅰ),期间变化波动明显,风险值在1996-1999年和2003-2006年趋于上升,2000-2002年趋于下降。根据此评价结论提出一系列规避和应对生态风险,协调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双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275-282
为了揭示长株潭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加强土地空间管制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1986年、1995年、2005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长株潭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和水田是长株潭地区的优势地类。这段时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田面积持续减少。其他地类面积波动变化;(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大部分水田、旱地、林地、灌木林地和水域转换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的农村居民用地主要由水田转换而来。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呈现出依附原有建设用地增长和跳跃式的增长2种方式;(3)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沙市区、株洲市区和湘潭市区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较大;醴陵市、炎陵县和茶陵县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较小;(4)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年均变化速度不是很快。正向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用地、水域和草地,其中增长变化最快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负向变化,其中减少变化最快的是果园。研究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差异是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发生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渝东北地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将更加有效地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渝东北地区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解析了该地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以及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等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个方面论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度,建立了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玉门市2002—2012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2002年的55.74增加到2012年的88.89,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的状态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升级到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2)土地利用各效益的协调度值从0.68降为0.20,协调度由比较协调状态变化为不协调状态。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状态是良好的,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玉门市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效益的发展方式在土地利用中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With the intensify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land resources, urban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expanding into the undergrou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can not only improve use efficiency of land, relieve land use pressure, but also facilitate people's living and improve urban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research papers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contents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es were divided into 10 major categories, the current contents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researches should be based on traditional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u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pay attention to human feelings, protec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cultural context, and adhere to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consistent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的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对历史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准确评估。笔者以合肥市近30年4期的高分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合肥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探讨了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70年代到80年代末,合肥市土地利用相对变化较为平缓;而90年代到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严重减少,城镇、工交用地显著增加;城市工业现代化进步的同时,人增地减的现象日趋严重。合肥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其土地格局演变主要受人口、经济、政策、交通等诸多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萍  谭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64-367
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到四川省18个城市1998至2008年的协调度,同时对不同地级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地系统脆弱性作为制定土地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已成为当前土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在对荥经县土地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系统脆弱性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当地区域可持续发展寻求途径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从1996—2011年,全县土地系统总能值投入从1.36E+21 sej增加到2.37E+21 sej,总能值产出从1.59E+21 sej增加到1.96E+21 sej;(2)土地能值密度、人均能值及环境负载率均呈现增长趋势;(3)能值投入产出比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均有所下降。结果表明荥经县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土地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却越来越大,其脆弱性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土地价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借助土地流转与整治平台被不断盘活,而土地流转与整治过程诱发的农村土地价值转移和转化,促使农村土地价值体系构建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决策和耕地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耕地价值和宅基地价值两个层面,论述了农村土地价值构成体系与估算方法。研究表明:(1)耕地价值体系框架已成型,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等物质价值和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价值等精神价值。但由于对土地价值认知的不足,通常重经济价值、轻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而忽略发展权价值与精神价值;(2)宅基地价值体系尚不清晰,从产权价值和资源价值来看,其亦可分为承载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权价值;(3)从估算方法来看,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在耕地价值估算中应用较为成熟,但宅基地价值估算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定性探讨。为此,农村土地价值体系重构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产权和土地利用形式上的特殊性,进一步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内涵,而农村土地价值测算中应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并借鉴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研究成果,创新宅基地价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归纳了生态安全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内涵、驱动因素、评价框架与方法。指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处于健康和平衡的状态;二是能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均衡、充足的供给。这一状态的实现,需要自然、经济、社会三大驱动因素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其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远远超过自然因素。在评价框架方面,阐述了PSR、DPSIR、DPSER、“自然-经济-社会”4种体系的来源及应用。关于评价的方法,笔者分别对数学模型法、生态模型法、景观生态模型法、数字地面模型法4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近年来一些新兴的评价方法。最后,笔者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体现差异性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生态安全阈值;(2)注重开展干旱区、风沙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地区、高原山区等典型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未来状况的动态预警研究;(3)在评价方法上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4)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以便更好把控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带的空间演变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探索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典型区域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例,基于RS技术,在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0年、2007年、2013年3期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等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13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点。研究表明:2000—2013年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较差;13年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耕地减少了10256.4756 km2,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耕地主要是转向了林地,从遥感影像对比发现,城市周围的耕地被建设用地侵蚀,水域的变化幅度最小;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建设用地在2007—2013年变化最为剧烈,其动态度是4.826%;区域变化方面,各地级市(省辖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汉阳与潜江的水域变化率较大,从总体而言,神农架林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流动加之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人口对于城镇用地的需求十分强烈;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致使城镇各业用地需求旺盛。因此城镇的扩张与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和政府对城镇的投资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图通过引用系统工程理念中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析导致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压力机制,并构建了测算建设用地需求模型。基于黔江区2004-2008年的数据,测得黔江区合理的城镇扩张规模,避免城镇粗放型的扩张。测得黔江区建设用地增量380.92 hm2。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地利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利用关系规律性的学科,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发展历史还很短暂。我国在1980年代开展《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基础上,初步创立了土地利用学科。国外尽管尚未有“土地利用学”这一称谓,但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土地利用研究较为活跃。目前我国有关土地的分支学科已达10多门(甚至达20余门),形成了土地研究领域的学科群——即土地科学。分析认为,土地利用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居于核心学科地位。在分析有关学者提出的土地利用学研究内容基础上,本文按照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国家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对土地利用学科的需求,构建起新型的土地利用学研究内容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方法为基本指针,以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方法论与“3S”技术为支撑,按照土地利用研究的时间尺度在纵向上分为过去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土地利用研究和未来土地利用(即土地合理利用)研究3个基本部分,形成“过去→现在→未来”的土地利用研究体系。此外,根据土地利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土地利用研究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土地利用学科的8个重点研究领域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疆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以期为促进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从土地利用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构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法确定权重,并通过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9—2014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2011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处于勉强协调,2012—2014年处于初级协调;②2011—2014年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各个子系统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长,表明尼勒克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开始进入良性有序的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尼勒克县一方面要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合理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区域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rchitecture, however, usage of urban land is satur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green idea into the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hina. This paper is dedicated to research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idea in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hina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udding stage, exploration stage and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To realize ecological green sp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versifi ed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green idea in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化协同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成都市1978~2007年30年的统计数据,应用相关性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了成都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城市化水平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结果显示,30年间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调和和基本调和→不协调→调和和基本调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探索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发展规律,探讨解决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增长的矛盾为目的,以马尔柯夫转移矩阵为基础,对辛集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当前发展趋势下,辛集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总量将不断增加,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建设用地蔓延过快,耕地占用速度增快将成为土地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严格限制耕地占用,最终实现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